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耗時12年造反導大炮:全重200噸,把核彈射上8萬米高空引爆

耗時12年造反導大炮:全重200噸,把核彈射上8萬米高空引爆

在核戰武器的研發中,各國首先研發的是「矛」,也就是各種強大的導彈。但當「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各國就開始研發「盾」,也就是反導系統。總之是,儘可能給敵人造成打擊,然後儘可能抵擋住敵人的打擊。反導系統被認為是可以打破核平衡的一種技術:如果足夠先進,可以擋住敵方絕大多數導彈,那麼建立在互相摧毀基礎上的平衡就不復存在了。

今天的反導系統

美國和俄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反導系統。但鮮為人知的是,我國從1965年開始也上馬了反導工程:這距離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僅僅過去一年,小型化核彈頭還沒有實現與遠程導彈的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看到了反導工程的價值,可想而知當年我國科研計劃的前瞻性,不得不佩服。很多國防尖端工程在當時的立項,僅僅比先進國家晚數年、甚至幾乎同步,這體現了我國對尖端科技的敏感性。

原子彈爆炸

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其實是兩條路:在當時被外國封鎖,自身基礎技術也相對薄弱的情況下,要麼等待基礎技術趕上來,等到技術重新引進,要麼先動起來再說,把手頭技術發揮到極限,並且投入大力氣邊研製邊突破技術難關。我們選擇的是後者。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其中的很多嘗試在技術上是比較粗糙的,相當多的最終結局是下馬停造。但其積累的大量技術和科研團隊,卻為未來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如果只以成敗論英雄,那麼當年的許多試驗項目就被低估了。正所謂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在當時被封鎖的環境內,前輩們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其中一些很有創意的武器設想今天看來也很是新奇。

70-80年代,俄國早期反導系統投入使用

如在1965年上馬的反導工程中,在攔截最後階段,負責直接摧毀敵人來襲洲際導彈的,並不是美國、俄國式的反導導彈,而是大炮!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重達200噸的高膛壓超級巨炮。巨炮的炮彈不是一般火炮的自由落體炮彈,而是火箭助推式炮彈,採用核裝葯。當收到預警雷達預警,並在火控雷達的輔助之下撲捉目標後,反導大炮開火,將重型炮彈打到8萬米的高空,然後引爆核裝葯,覆蓋整片空域,摧毀敵人來襲的彈頭。巨炮製成了樣炮,並配合其他裝置在解放軍部隊中進行測試。

反導大炮

很多人認為這種方式落後,但其實這只是在反導系統研發初期的一種探索。實際上,在80年代以前,美國和俄國也沒有可靠的反導導彈問世,其試驗型號精度很差,只能通過數量彌補,其實和打炮彈也沒差太多。

60-70年代中國面臨軍事上的巨大壓力

因為種種原因,項目在1977年下馬,歷時12年,但這體現了我國對建設反導系統的決心。反導項目留下的大型預警雷達最終完成,並投入使用,成為我國戰略預警最早的努力。而建造反導大炮過程中,對鋼鐵工藝的突破,對引信、火箭助推和核武小型化的研究,都為未來武器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在那個年代默默奮鬥的人們,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向他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家 的精彩文章:

50輛坦克掉入埋伏圈,15分鐘被導彈摧毀48輛,活捉營長上百人陣亡
三千輛坦克投入巷戰,半個月被打掉70%,兩種武器獵殺坦克最多

TAG:軍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