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為什麼不能再進一步,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為什麼不能再進一步,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他在生前已經權勢滔天,而且把野心完全暴露出來,但是到死也沒有再進一步,徹底頂替漢獻帝,成為天下之主。最後還是由世子曹丕完成他的遺願,篡漢改魏。那麼曹操為什麼在生前不稱帝呢?難道真的是所謂的「漢室情懷」嗎?

曹操早先確實有匡時救世之心。無論他做過什麼事,這一點必須要承認。宦官系統把持國政的時候,曹操曾經行刺權宦張讓;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出力最多的就是孫堅和曹操。曹操還差點死於這次戰爭。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曹操說自己曾經的志向就是做漢朝的征西將軍,為漢朝東征西討,死後只在墓碑上題「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而已。

但是要說曹操不篡位是因為這一點點「漢室情懷」的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曹操在生前可以說是把權力推至頂峰,只差最後一筐土。從曹操逼迫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公,建立魏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建立魏國代表曹操可以名正言順地擁有一套自己的高度自治的政權。手下的班底也可以直接成為魏臣,而不是漢臣。荀彧正是因為曹操稱魏公的野心而與之決裂,憂憤而死。

到曹操晚年,他的魏王冕旒有十二旒,和天子的儀仗相同。曹操此時已經是漢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與皇帝只差一個身份交接的程序。曹操沒有邁出這一步,不是道德上的約束,也不是對漢室的情懷,而是來自內外雙方面的壓力。

首先漢室雖然衰微,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曹操的控制範圍內仍然潛藏許多暗流。耿紀、韋晃、金褘等人在許昌舉事;魏諷、陳禕密謀舉事。雖然曹操離稱帝只差一步,但這一步勢必會造成極大的動蕩,激起更強烈的反抗。在外敵虎視眈眈的情況之下,曹操實在不敢承受稱帝帶來的後果。

第二是外界的壓力,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劉備在擁有荊州、益州的情況之下,對曹魏構成相當大的威脅。諸葛亮給劉備制訂的大戰略「隆中對」就是待天下有變,一路從益州出兵,一路從荊州出兵夾擊曹操。曹操稱帝的時候就是「天下有變」的時候,劉備出師有名,中原人口還搖擺不定,很可能投向漢室正統的劉備。等孫權背盟,來自荊州的威脅終於被消滅的時候,曹操也沒有機會稱帝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異同雜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古代真正的旅行家,一生走了大半個中國,過著蘇軾憧憬的生活
古代「文藝青年」喝酒的花樣:把自己裹起來喝,喝完一杯就要上樹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