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0年代那些高高在上的國營商店 買什麼都要憑票

70年代那些高高在上的國營商店 買什麼都要憑票

70年代的一家食品店營業員,扎著兩條長辮子。那時候可不是現在這樣的敞開式售貨,營業員就這麼佔在櫃檯後面,顧客只能隔著櫃檯買東西,營業員也就被稱為站櫃檯的。

一家肉店的營業員,一幅很冷漠的樣子。當年那些商店裡,最牛叉的應該就是肉店的營業員了,和他關係好,可以多給你多弄點肥肉。現在的人不愛肥肉,以前可是油水少得可憐,一個月就那麼一點點肉票,顧客都想和營業員套近乎多割點肥肉。

一個賣布的櫃檯。那時候一年到頭難得穿件新衣服,很少有成衣,都要買了布回家請裁縫做,也有能幹的自己動手做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就是當年的真實寫照。

不少商店裡,都能看到「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標語,可經濟實在不怎樣,根本不能保障供給。不管買什麼都要憑票,買布要布票,買肉要肉票,連買塊豆腐都要票。

世面上的商品少得可憐,新華書店裡的宣傳畫倒是不少。

那個時代,說得好聽是計劃經濟,說實在點就是短缺經濟,買什麼都要票,買個東西還要經常求著營業員。這樣一來,國營商店裡的營業員總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對誰都是愛理不理。

還是現在好,世面上什麼都有,都不用出門就可以網購,雙十一更是血拚一場。最後弱弱的問一句,今年雙十一,你花了多少銀子?又買了什麼好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看得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50年前的越南南方 越南人早就騎上了摩托車
老照片:1978年的寧夏 自治區成立20周年

TAG:那些看得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