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30年不上朝老百姓安居樂業,為何崇禎勤勤懇懇差點滅國?

萬曆30年不上朝老百姓安居樂業,為何崇禎勤勤懇懇差點滅國?

所謂的「安居樂業」,沒有任何史料支撐,反而是在萬曆末期,由於太監暴力徵收礦稅導致民怨四起,各地地方官由於皇帝不上朝而無法得到任命從而令地方事務混亂;而西北的民變,也是從萬曆時期開始的。

對於題目中的問題,筆者曾經有一篇回答,如下:

事實上,這個問題應該分為三個層次來講,只要理清這三個層次,那麼,那麼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層,萬曆的怠政和崇禎的亡國存在因果聯繫。有說法,明實在亡於萬曆。這並不是說明萬曆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滅亡了,而是在說,萬曆皇帝乾的很多事情,對明朝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都促成了明朝的滅亡。再打個形象的比喻,十個人一起砍樹,前九個已經把樹砍得只剩下最後一點粘連處,最後一個人輕輕一揮斧子,樹就倒了,你不能提這樣的問題吧:為什麼前九個人使勁砍樹樹都沒倒,而最近一個人輕輕一砍就倒了? 所以,真是萬曆埋下的因,造成了崇禎滅亡的果,但凡割裂這兩者關係的,都是流氓邏輯。

第二層,萬曆怠政之下,國家運行的真的流暢嗎?萬曆年間,不知道為什麼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錯覺。除了江南地區因為貿易的原因繁榮以外,其他任何地方都非常差。皇帝不上朝,導致了地方官員奇缺,地方官的缺失,導致了地方稅收無法上繳,造成國庫空虛;而與此相對,皇帝卻為了內廷的財產而放縱宦官四處亂收稅,魚肉百姓,這樣做無疑強化了朝廷和民間的對立 除此之外,萬曆皇帝不上朝,導致了大臣之間的矛盾無人調節,使得黨爭愈演愈烈,可以說,天啟朝與崇禎朝的黨爭,萬曆必須背鍋。而連年的對外戰爭,導致了財政嚴重不足,尤其是在薩爾滸戰敗後,稅收進一步增加。而西北的民變,最早也是從萬曆年間開始的。 所以,這樣說來,萬曆年間實際上,沒有比崇禎年間強到哪裡去。

第三層,勤政等於善治嗎?作為一君主,崇禎的私德無所挑剔,但是他的為政舉措,簡直糟糕透頂。不信任將領,不信任大臣,對於大臣懷著皆可殺的心態,過分介入將領的指揮決策,這一切,都不是一個成熟君王應該做的。所以,崇禎雖然勤政,但其實做的不過是無用功,做的再多,也於是無補。

打個很形象的比方:艾滋病本身並不致人死亡,艾滋病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艾滋病毒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得人的免疫系統癱瘓,到最後,任何的細菌感染都會導致人死亡。所以,如果對於一個艾滋病人,提出這樣一種疑問:為什麼他得了艾滋病沒有死,但卻最終死於感冒?這顯然是錯誤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帖木兒東征大明,如果不在途中病死,他能夠打贏朱棣嗎?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