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聰明人,才會給生活做減法

聰明人,才會給生活做減法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朝聖之心

 朝聖之心

韓紅 

00:00/04:29

文 | 江徐

我們擁有的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富足,讓自己快樂起來,卻越來越難。

慾望太大,想要的就會越多,求而不得,於是煩惱;得到之後又開始害怕失去,依舊煩惱;得到之後還要想方設法擁有更多,更加煩惱……

貪多求大,是現代人的通病。欲求不滿,是人類的沉痾痼疾。情緒不好,因為智慧不夠。慾望太盛,同樣是因為智慧太低。

《增廣賢文》中寫道: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這個道理,想必人人都懂得,可是真正看透的人寥寥無幾。

對於人生,想通、看開的人,一定是一邊追求理想,一邊給自己做減法。

比如耳順之年的周潤發,做出一個驚人舉動:捐出自己的56億財產。他這是痴傻?還是視金錢如糞土?

都不是,而是對金錢的看透,對人生的放下。就如他在《卧虎藏龍》中的一句台詞:把手握緊,裡面什麼都沒有。把手伸開,就有一切。

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會像葛朗台一樣,在冷冰冰的金錢面前貪得無厭,用卑劣手段積累財富,最後把自己埋葬其中。

《莊子》有這樣兩句:「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鳥兒在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根樹枝;老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

世間凡事,無非如此。可惜,人人都想擁有整片森林,獨佔整條河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呢?

古人以此告誡世人,需求應該適可而止,慾望應該有所克制,人若貪婪,不但不會得到更多,反而失去所有。

飯吃飽就行,健康最重要。

房能住就行,自在最重要。

錢夠用就行,快樂最重要。

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活所需的種種,夠用就好。多大的飯量,就取多大的碗。慾望太大,德不配位,羊很狼貪,結果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謀取錢財而丟失公德的官員也好,明星也罷,那種鬼迷心竅,實在是愚不可及,最後也只能自食惡果。要那麼多錢、那麼大名,你有幾張嘴、幾個肉身能夠消受?消受不了難道能夠在離世時帶走?

這不是痴又是什麼?

聰明人,才會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清凈一點。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熱衷於交友,說什麼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

不管現實,還是「朋友圈」里的朋友越來越多人,世界越來越喧囂,而你感覺越來越孤獨。漸漸的,你發現,朋友的多少與內心感受並不成正比。人多口雜,反而遭來是非紛擾。

久而久之,你有所領悟:與其花費時間迎合、取悅別人,不如一個人偷得浮生半日閑,享受大自然的明月清風,輕鬆自在。

減少不必要的飲食,健康一點。

健康規矩的生活來自高度自律。

現在的年輕人標榜隨心所欲,饞蟲蠕動了,半夜三更出去吃燒烤;精蟲上腦了,搖一搖約一炮。

食慾和性慾,是最能體現一個人自律能力的兩方面。

酒喝三分足,飯吃七分飽。美食麵前暴飲暴食,一時會讓食慾獲得饕餮的滿足感,美色面前縱情聲色,一時會體驗醉生夢死的虛幻。

事實上,命運饋贈的東西,會在暗中標價,你透支享用的,將是餘生缺失的。

減少不必要的思慮,輕鬆一點。

人生在世,很多煩惱屬於庸人自擾,或者杞人憂天。

為已經發生的事後悔不跌,為還沒到來的事憂心忡忡,都是得不償失的行為。

因為,當你沉湎於後悔與擔憂的過程中,唯一能夠擁有的當下,正在悄然流失。

過往不戀,未來不迎,活在當下,才是聰明人的生活態度。

《菜根譚》中有一段話,總結了智慧人生應做的減法: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面紛擾,言語減便寡衍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彼不求日減而自增者,真桎梏哉!

社交少一些,糾紛就少一些。

言語少一些,錯誤就少一些。

思慮少一些,精力耗費就少一些。

機警少一些,純真丟失就少一些。

世界熙熙攘攘,你我來來往往,庸庸俗眾都在做勞心費力地做加法,只有真正的聰明人,才會做減法。

人生如旅,以少為多,輕鬆上路,最美的風景正如鄭板橋兩句詩: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穩固的朋友關係是這樣建立的…
大海無量,有容乃大:氣量越大,福氣也越大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