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等功臣都被劉邦斬殺,為何張良最後卻能獨善其身呢?

韓信等功臣都被劉邦斬殺,為何張良最後卻能獨善其身呢?

原標題:韓信等功臣都被劉邦斬殺,為何張良最後卻能獨善其身呢?


狡兔死 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是中國古代帝王的通病之一。劉邦在西漢王朝建立之後,同樣對一些元勛軍貴動過手,漢初三傑作為頂級功臣,韓信被殺,蕭何被下大獄,可為何只有張良得以善終呢?他何以在漢初複雜的鬥爭中獨善其身呢?


一是謙遜。滿招損 謙受益,張良素來行事低調,為人謙虛。相傳張良一日走在沂水圯橋頭,遇到一個穿著破舊的老翁,老翁行至張良身邊,將自己的鞋故意扔到橋下,讓張良揀回,張良雖有不滿,但因尊老,仍然照做。老翁又名張良為其穿鞋,張良恭恭敬敬的幫其穿好。老翁仰天大笑而去,幾步後,轉身言:孺子可教也。並約張良五日後凌晨相見,不料五日後張良竟然遲到,老人大怒,斥其無禮。讓其再等五日,第二次,張良半夜就在此守候,其精神感動了老翁,老翁傳其兵書:此書可使你有安邦定國之才能,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以輔佐名主,建功立業。張良苦讀兵書,終有所成。由此事可見,張良是極為謙遜之人,不似韓信那般驕傲狂妄。這是其善終理由之一。



二是不貪權。張良不留戀權勢,審時度勢,知進知退。劉邦封賞功臣之時,因張良居功至偉,欲予其「自擇齊三萬戶」,張良婉拒,自己主動選擇了「留」地,做了留侯。當時,眾人不解,齊地以漁鹽之利聞名,而留地窮困,為何如此選擇?這正是張良的高明之處,他這是主動向劉邦表明忠心,留還有一層含義,即祈求劉邦將其留下。相比之下,韓信主動邀功,求封齊王,二人高低立判。


三是呂后。張良能夠得以保全性命,歸隱深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呂雉。當時,劉邦欲廢劉盈,立戚夫人之生子,如意為太子。呂后感到大禍臨頭,為保兒子地位和榮華富貴,不得已,求教於張良。張良言:陛下一直以來想請商山四皓出山,可四人一直未答應,您若能請得四人出山來輔佐太子,則陛下或許會打消廢立太子的念頭。果然,一日上朝,劉邦見太子身後的四位老人,探聽得知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四公,問:為何我屢次請四位不來,今日反倒來了呢?答曰:太子禮賢下士,又有孝心,我四位甘願輔佐太子。劉邦見太子羽翼漸豐,遂打消了廢立之心。



張良,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四海,好不愜意,去世後謚文成侯,終得善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都說此人是個英雄,我們被騙很多年,其實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此人比李逵還剛烈,行事比魯提轄還洒脫,反對招安比林沖還堅決!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