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楊萬里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楊萬里飽含哲理的一首詩,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梅花是冬天裡受人喜愛和尊崇的花種,人們種植、賞玩梅花,不僅是怡情養性或點綴生活,也是一項有豐厚文化內涵的精神活動。文人墨客通過對梅花意象的塑造,更形象地揭示出它有別於一般的奇花異卉。南宋詩人筆下的梅花就被賦予了新意,同時又飽含哲理。

普明寺見梅

宋代 楊萬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見僧窗一兩枝。

猶喜相看那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今冬不雪何關事,作伴孤芳卻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獨,慰存無酒且新詩。

南宋大文豪楊萬里的詩文風格純樸,語言通俗,構思新巧,號為誠齋體,後人譽其為一代詩宗。他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足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詩中常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南宋時期,小朝廷偏居一隅,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作者也經常遭到排擠、身處逆境。他雖有濟世救民的宏願,但現實的遭遇與心理期待的矛盾,讓詩人產生了濃厚的失意情緒,形成了憤世嫉俗、孤傲清高的性格。這種情緒進一步導致其產生厭世和逃世心理,嚮往回歸自然的隱者情懷,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詩人喜歡梅花,因為梅花傲雪耐寒,品性純潔。每到冬天雪後,梅花反而更加嬌妍,詩人無論身體狀態如何,都會抽空去欣賞梅花的盛開景象。可是詩人有意,歲月無情,再加上俗務纏身,更加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到戶外觀賞。

就這樣,詩人錯過了梅花含苞欲放的美好,不過他並沒有感到很惆悵。普明寺是一處幽靜的場所,詩人來此並非特地為了欣賞梅花,但是不期而遇,反而更讓他欣喜。

冬天的夜晚,沒有風雪,月光柔和,窗下燈影掩映,屋外梅樹婆娑。詩人驚喜地發現此處竟然還有梅花綻放,一股幽香淡淡地飄來,楊萬里簡直醉到了心頭。那梅花半開半閉,恍如一位佳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粉面桃腮,新浴出鏡。

今冬沒有下雪又有什麼關係,楊大才子有點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卻又為梅花的孤寂而感到有些不平和惋惜,今冬的梅花缺少「雪」這一同伴,沒能顯示它的高貴品性,不過反而更加超脫和不凡。「月落山空」時梅花孤獨寂寞,詩人用「新詩」表示慰問,不僅流露出關切之情,更有一種知己之感。

詩人在詩中採用了對比手法,「城中」喧鬧、繁忙,錯失了觀賞的佳期;「僧窗」偶遇、初見,反而更加欣喜。這首詩從尋梅、賞梅、憐梅,再慰梅,層次分明,詩人覺得梅花「半開時」來觀賞反而更好,充分表現了他豁達樂觀、超脫淡泊的情懷。

?

其實再細細體會「故應更好半開時」,這句話還有更深的哲理。半開的花朵,味道正濃,既有含苞的新嫩,也有盛開的嬌妍。也像一個人正行走在旅途中,沿路的風景慢慢地欣賞,沒有啟程時的急迫和焦慮,也沒有到達終點後的厭倦和疲憊。很多事情雖然很苦很累,但只要學會享受過程中的樂趣和刺激,至於結果如何,倒顯得並不是特別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描寫微雨的一首詩,筆觸細膩生動,文學功底紮實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