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台灣「黑貓中隊」最後的較量

與台灣「黑貓中隊」最後的較量

作者 周軍

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中國大地上活躍著一支神秘的作戰部隊,由於他們手中掌握著當時高科技的尖端武器,而又居無定所,被稱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高級游擊隊」。

1967年9月8日,駐上海的地空導彈兵第14營設伏浙江嘉興,首次運用國產「紅旗2號」地空導彈擊落當時台灣「黑貓中隊」(即空軍第三十五中隊)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從此以後,「黑貓」再也沒有竄擾進入大陸縱深活動。

1958年11月23日晚,天氣奇寒。滿洲里,位於中蘇邊境的一座中國小城,目睹過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滿洲里火車站的站台上,20多人身著皮衣皮帽,搓著手,跺著腳,來回走動,嘴裡呼出一股股白氣,不時朝著蘇聯方向張望。他們專程從北京趕來,迎接自蘇聯開來的國際專列。

列車進站了,沒有靠近站台,而是插在車站的貨車之間。這樣更便於保密。

表面上這趟國際專列與普通貨車毫無二致。前後悶罐車箱里坐著押送貨物的人,中間一節節長長的平板車上,褐色帆布緊箍著神秘的「貨物」。誰也不會想到這神秘的「貨物」竟是蘇聯尖端武器—SA-2地空導彈!SA-2是半固定式全天候中程防中、高空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要地防空。

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6年3月,為了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迅速提高軍隊的防衛作戰能力,中共中央做出發展導彈、火箭事業的重要決策。4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分管武器裝備的聶榮臻元帥兼任主任。8月,中國政府做出了從蘇聯引進導彈技術的決定。

與台灣「黑貓中隊」最後的較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聶榮臻(右)與毛澤東在一起

1957年9月,聶榮臻元帥親率代表團赴莫斯科,同以別爾烏辛為首的蘇聯代表團談判,於10月15日達成協議,在莫斯科簽訂了《蘇聯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術方面援助中國的協定》。其中,在地空導彈方面,蘇聯答應向中國提供5套SA-2地空導彈(4套全新,一套為蘇聯防空軍訓練用過的舊貨)。同時,蘇方將派專家組來中國幫助組建地空導彈部隊,並派一個SA-2建制營的官兵前來直接協助中國空軍建立第一個地空導彈營。

1958年,中國空軍著手組建地空導彈部隊。地空導彈部隊是尖端技術兵種,當年建立這支部隊,是空軍出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出技術。由空軍副司令員成鈞全面負責,探照燈兵指揮部主任張伯華具體籌劃。地空導彈第一營的人員,從全空軍高炮部隊、雷達部隊、探照燈部隊、航空兵機務部隊、場站部隊中挑選,要求政治上可靠、思想作風好、軍事技術過硬。幹部職務按高職低配,即營長由團長來當,連長由營長擔任。

6月,蘇聯援助中國組建地空導彈營的專家組抵達北京。

9月,以駐河北保定的空軍第8預校和駐吉林長春的原防空軍技術學校為基礎,在原8預校舊址成立中國第一所地空導彈專業學校—空軍第15航空學校(空軍導彈學校)。同年10月6日,空軍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地空導彈第1營在北京清河鎮空軍高級防空學校宣告成立。由北京軍區空軍探照燈兵指揮部主任張建華擔任營長,高射炮兵學校幹部部部長張思聰任政委,後又挑選南京軍區空軍雷達兵科科長邵殿奇和航空兵16師機務主任趙登龍任副營長,除上述領導人員外,還任命程榮之為副政委、崔永維為參謀長,全營186人。

為了保密和便於作戰,國防科委統一規定地對空導彈兵器的代號為「543」。因此,地空導彈部隊就稱為「543部隊」。

11月19日,張建華等21人前往滿洲里接收SA-2地空導彈,就是本文開頭再現的情景。

繼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成立之後,11月底,空軍又責成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各組建一個地空導彈營。兩個軍區得令後馬上行動,挑選精兵強將,迅速組建起地空導彈第2營和第3營。

1958年底,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李際泰,將北空高射炮兵第511團團長岳振華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這麼著急把你找來,是要交給你一個緊急學習任務,去掌握一種尖端武器。」李際泰用嚴肅審慎的目光看著岳振華,遞過來一張名單,「從今天起你調離高炮團,擔任空軍高射炮兵獨立第2營營長。這是你的部隊領導成員—」

團長去當營長,不同尋常的調動。

岳振華拿過名單一看,所有的幹部都是高職低配:副營長王建初,是某探照燈團副團長;營參謀長張治國,是雷達某團參謀長;連職幹部都是由營職幹部擔任的,排職幹部都是由連職幹部擔任的。看來,這支新部隊是相當重要。

「好,我馬上回去交代工作,帶行李來報到。」

「你不用取行李,也不用交代工作,行李有人給你去拿了,你就直接去長辛店報到。」

12月26日至30日,北京軍區空軍在大興縣高米店組建了地空導彈2營,營長岳振華,政委許甫,副營長王建初,參謀長張治國。2營196人,從45個大小單位,被同一個命令調遣,趕到北空幹部處報到。

晚上,「嘎斯51」卡車將2營拉到新的部隊駐地。天黑乎乎的,車往郊外開去,左拐右拐,在一個荒涼的地方停下。崗樓里走出一位荷槍實彈的士兵,反覆查看了帶隊人和司機的證件,才擺擺手,放車入內。

後來才曉得,此處是北京南苑高米店。

次日醒來,2營的幹部和戰士才看清自己的駐地。四周兩米多高的圍牆上豎著兩米多高的鐵絲網。牆外有崗哨巡邏。不請假不得走出圍牆。圍牆內有一高高的庫房,北空發了100匹黑布將窗戶遮擋起來,距庫房20米劃一道白線,沒有專門證件不得越過白線接近庫房……一片神秘的氣氛。大家都還不知道,庫房裡正是嚴密看管的SA-2導彈。

保衛幹事宣布紀律:「我們的工作性質、駐地不得對任何人講;部隊代號:543部隊;通信地址:北京204信箱。北京籍的同志不得回家,街上碰到熟人要迴避……」

1959年1月18日,南京軍區空軍在江蘇省徐州組建了地空導彈第3營。從此,地空導彈兵成為人民解放軍序列里的一個嶄新的兵種。

當2營在高米店集結的時候,1營在長辛店東方馬列學院開始接受以斯廖斯基營長為首的蘇聯專家的訓練。

按原協議,蘇聯紅軍防空軍一個營負責教會中國空軍一個營。採用「一幫一」方式,營長教營長,連長教連長,技師教技師,操縱員教操縱員。後來,中國空軍方面為了讓更多的人直接向蘇聯同志學習技術,向蘇方提出,讓2營、3營的營連幹部參加旁聽。蘇方接受了這一建議。

上課了。聽課的有地空導彈部隊的基層指揮員和國防部、總參謀部、軍委空軍司令部、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的高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一位銀白色頭髮、腰桿筆直的蘇聯教官走到台前,用威嚴的目光掃視課堂。

「唰」地一聲,全體起立。

蘇聯教官自我介紹:「工程師、副營長庫茲明中校!」

蘇聯專家的保密措施非常嚴格。聽課的學員每人都有四五個證件。進大門要證件,進課堂也要證件;進發射場要證件,領保密本也要證件。各專業之間不能互相打聽,學氧化劑的不能問燃料,學燃料的不能問測試。課堂記的筆記、教材一律不讓帶出課堂。蘇聯教官下了課就回到自己的宿舍,按規定不得和中國人個別交談,所以也沒有課外輔導。

1營的官兵們只能帶著腦袋進課堂,帶著腦袋出課堂,全憑記憶。出了課堂想複習也沒有教材,沒有教師。後來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每人集中精力聽懂一部分,然後出了課堂再將自己聽懂的一部分拿出來和大家在一起「拼盤」。

經過4個月訓練,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中,中國學員獲得了平均優秀的好成績。

1959年4月1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東北40公里的一片荒灘上,由蘇聯專家協助,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第1營在這裡進行實彈射擊,代號為「594任務」。

9時40分,一架「杜-4」飛機在8000米高空飛向靶場。靶場指揮員張伯華命令飛機施放靶標,一具傘靶飄然而下。

9時50分,飛機退出靶場。1營指揮員張建華下達發射命令,引導技師莫西林壓下發射按鈕。

3枚導彈似靈蛇吐焰,搖擺著尾巴直竄高空,隨著轟然一聲巨響,傘靶迸裂。

蘇聯軍人和中國軍人熱烈擁抱握手,祝賀第一次實彈射擊成功。

打靶完畢,以斯廖斯基營長為首的蘇聯防空軍SA-2導彈營全體官兵撤回了蘇聯。

此時,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周年大典僅5個多月時間,總參謀部、空軍司令部命令新組建的地空導彈部隊火速改裝,參加國慶10周年戰備值班。

5月1日,2營、3營官兵火速開往長辛店,投入熱火朝天的改裝訓練。剛剛從蘇聯防空軍那裡畢業的學員轉眼成了教員。

長辛店沒有那麼多營房,草地上搭起了帳篷。每座帳篷兩米多高,十幾米長,能住20多人。大家當時都未預料到,這樣的帳篷一住就是10年。

經過3個月突擊訓練,各營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均已過關。8月,中國空軍當時所有的地空導彈部隊都開赴甘肅鼎新縣戈壁灘實彈射擊。這次,沒有蘇聯專家指導,全由中國人指揮操作。

捷報不斷傳來,一個營接著一個營擊落了靶機。

唯獨岳振華領導的2營射擊失敗。導彈起飛後並不飛向既定目標,而是反轉180度打到背後40公里處的戈壁灘上,炸了一個大坑,別人笑話2營,說是「地對空」變成了「地對地」。

檢查結果,指揮、操作都沒有問題,原來是在出廠時將掃描馬達的兩根導線接反了。請來的蘇聯駐京專家也承認責任在蘇聯工廠。2營雖然打靶失敗,但是發現了兵器的隱患。否則,在將來的實踐中後果不堪設想。

從此,中國空軍掌握了先進的地空導彈武器,真乃如虎添翼!

時光荏苒,到了1965年7月1日,地空導彈兵第5師建立(1976年4月縮編為地空導彈第1團,1985年9月與空軍高炮3師合併為空軍防空高炮第3旅),由南空抽組在上海組建,轄第9營,擔負上海地區防空作戰任務。1966年3月11日,在南京空軍氣象學校組建地空導彈兵第14營(823部隊),歸屬駐上海場中路的獨立第5師建制。

據第14營原雷達引信技師李建武介紹,部隊組建後,全營官兵搭乘悶罐車,抵達甘肅山丹縣開始一年的艱苦訓練。1967年4月20日,全營人員攜兵器裝備分乘兩列火車,經過四天五夜的鐵路行軍,入駐浙江嘉興西部洪合鎮的嘉興機場,擔負戰備任務。此前,台灣國民黨「黑貓中隊」頻頻派出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研製的U-2高空偵察機,到大陸進行偵察活動,被地空導彈2營、1營於1962年9月9日至1965年1月10日,在江西、福建、內蒙古用SA-2地空導彈擊落4架。這次,「黑貓」還會來嗎?

9月8日,星期五,沿海地區天氣晴朗。一架編號為373的U-2偵察機,由「黑貓中隊」H分遣隊成員黃榮北(河南項城人、31歲)駕駛,於上午9時30分,從台灣桃園機場起飛後沿海面直線北上。U-2的實際飛行高度可以到2.7萬米,一般執飛高度2萬米至2.1萬米,時速750公里。10時20分,飛機飛至釣魚島和黃尾嶼上空轉向後,立即被我513(雷達對空情報)發現並掌握。駐防在上海的第9營和在嘉興的第14營,在獨立5師的指揮下,馬上研究作戰方案,準備隨時殲滅敵機。

遺憾的是自10點55分,黃榮北自上海北方40公里處(江蘇啟東)進入大陸後,始終沒有進入第9營的火力範圍內,11時05分,U-2飛機經海門、常熟、上海金山衛出海。

幾乎在同一時間,第14營也按照作戰指揮程序,進行著各種戰鬥準備工作。此時,營長李文武正在探親休假,營黨委常委臨時召開會議,決定副營長夏存鳳擔任這次戰鬥的指揮員。

10點30分,夏存鳳命令營指揮所進入一等戰備。3分鐘後,全營拉響進入一級戰鬥準備的警報。

當U-2飛機剛沿著上海邊緣繞飛時,夏存鳳就進入了指揮車。他通過射擊指揮標圖板的標圖,發現U-2飛機有從南通南側向嘉興方向飛行的徵兆,立刻下令3發導彈接電同步準備。但是,U-2飛機並沒有直線入竄嘉興,而是避開第14營的火力範圍,沿著嘉興東側在火力範圍以外擦邊飛向杭州灣。飛到松江之後,它又做出了一個佯裝入海返航的假象。

「要防止敵機殺回馬槍!」機警的夏存鳳提醒指戰員。參戰官兵絲毫沒有鬆懈,仍然緊緊盯著敵機。

考慮到導彈接電時間較長,指揮員下令解除接電同步。果然,不出所料,就在解除同步僅半分鐘,當U-2飛機飛至玉盤山上空,距離第14營陣地僅70公里時,突然來了一個180度右轉彎,直撲嘉興而來。

目標指示雷達敏銳地發現了其轉彎臨近的徵兆,及時、準確地測定出U-2飛機的坐標、信號、活動數據。

營指揮所參謀立即向夏存鳳報告:目標直線臨近!

「制導雷達與發射架同步!」夏存鳳命令道。

2連陣地上的3發導彈,昂首緊貼在發射架的發射臂上,迎著陽光,立刻跟著制導雷達的天線轉動起來,直指2萬米高空的目標。此時,U-2飛機上的黃榮北,並不知道前方已經有3發導彈對準著自己。這個台灣南部崗山的空軍軍官學校「第一美男子」、少校三級飛行官很迷信「空中蛟龍」干擾裝置,仍然依照既定航行圖向嘉興飛來。

11時29分,U-2飛機距陣地35公里時,「打開天線!」夏存鳳發出命令。但天線一開,顯示器上立即出現了U-2飛機施放的茅草形干擾波。干擾波和U-2目標機信號混雜在一起,看不清真實目標的輪廓,也不能自動跟蹤。

U-2飛機在施放干擾的同時,11時30分22秒,「12系統」高頻警示也同時亮起,黃榮北一看前方有了導彈,自己已經被鎖定,立即壓大坡度向左轉,企圖逃脫。第14營方位角操縱員李慶華和高低角操縱員梁龍清同時喊出:「發現干擾,不能自動跟蹤!」

「手控跟蹤目標!」引導技師賓若文下令。距離操縱員蘇春輝立即轉動電路反干擾機旋鈕,對干擾波從最佳角度上入刀切割,一面大聲提醒副營長:「注意真目標!」只用了5秒鐘時間,蘇春輝便把蓬草似的干擾波切除得一乾二淨,讓一個完整圓滑的棗核形亮點裸露在熒光屏上。

「發現目標!」指揮員、操縱員同時發現目標。

「導彈3發,發射!」夏存鳳下達命令。

距離33公里時,3發導彈依次騰空而起,朝著U-2飛機飛去。

3發導彈的信號在顯示器上飛速地向目標接近,第一次參加戰鬥的指揮員、操縱員,正在等待目標的擊落。然而,第一枚導彈未能在U-2飛機附近起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蘇春輝仍然冷靜地操作,11時30分38秒,當第二枚導彈接近U-2時準時起爆,命中了!U-2殘骸墜落在海寧縣星光村河灘,飛行員黃榮北已斃命於坐艙內。

下午三四點鐘,成隊的軍車到達海寧縣硤石村,部隊徒步穿過爛泥地,開進伊橋。接著,直升機也開始在上空盤旋、搜索……

年輕的地空導彈兵第14營從進駐嘉興機場正式擔負戰備任務到擊落U-2飛機,只有4個月零6天,參加「9·8」戰鬥的大部分官兵都是第一次作戰,包括營連指揮員都是新手。

1連是指揮操縱連,指揮控制全由1連兵器擔任。但1連4個主要兵器車上的4名技師,有3名擔任現職不久,有的兵器車上甚至由電工代理技師工作。此外,還有才任職五六天的班長。在部隊轉入一等戰備後,2連號手張恆才在本班偽裝桿已經撤除、人員進入掩體、導彈隨時可能發射的情況下,發現兄弟班還有一個偽裝桿沒有撤完。於是,他立即跑到兄弟班的陣地,把射界全部掃清才跑回掩體。

油機電工孔繁喜在完成自己的油機啟動後,主動查看全連的準備情況,發現有一個天線的帆布罩還沒有撤掉,立即打電話提醒負責該工作的技師及時取下了帆布罩。按規定,對兵器的檢查只有在車廂內進行,但技師範有榮在車廂內檢查完後,又跑到車廂外,從天線上輕微的打火聲,發現了波導管內的積水問題,及時排除了降低兵器性能的隱患。

就在這年6月,中國仿製SA-2地空導彈自行研製的「紅旗2」地空導彈陸續投入現役,開始裝備部隊。這種導彈加強了電子作戰能力,制導站可以不斷發送指令修正導彈飛行方向,電子抗干擾能力也大大增強。

在「9·8」戰鬥中,第14營裝備了全套「紅旗2」地空導彈和「反電子干擾2號」設備。這次戰鬥後,由於世界戰略格局變化,美國中央情報局改變戰略,不再派遣U-2飛機進入中國大陸上空偵察。「黑貓中隊」再沒有與「紅旗2」導彈遭遇。嘉興之戰成為中國地空導彈部隊與「黑貓中隊」的最後一戰。

為慶祝「9·8」戰鬥的勝利,當天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出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今天上午,美製蔣匪幫U-2型高空偵察機一架,竄擾我華東上空,當即被我英雄的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擊落。這是我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從1962年9月以來擊落的第五架美製蔣匪幫U-2型高空偵察機。」

9月28日,在上海市四平路空4軍軍部大禮堂隆重舉行慶功大會,第14營榮立集體三等功,制導連榮立集體二等功,顯示班榮立集體一等功!賓若文、蘇春輝、李慶華、梁龍清分別榮立一等功,李建武榮立三等功。

在慶功會上,一位嘉興方面的同志也被授獎,她就是總機守機員宋懷英。當她得知空情發生後,除了保證嘉興和南京、上海、杭州軍用線路暢通外,還接通了地方備用線路,確保了通訊的暢通無阻。

責任編輯 趙曉帆

郵箱 zxf2014@wsjh.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開國元勛與《共產黨宣言》

TAG:文史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