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豁然開朗的人生:「拿起,想開,放下」

豁然開朗的人生:「拿起,想開,放下」

道法自然...

 簡

容海 

00:00/04:23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

佛家學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講究清凈的,要求能看到《金剛經》所言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做到《心經》所言的「照見五蘊皆空」。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放得下」。

什麼是「放得下」?且看這個「佛」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來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無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擺脫私心的困縛;人不就是懂得拒絕,也就是放下慾望,超脫對外物的追逐。這兩點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禪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參禪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徑所在。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來,而進不去;第二重境界,是進得去,而出不來;第三重境界,才是進退自如、來去隨意。放得下,是因為看透了、超脫了,所以隨緣。

儒家學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講究做事的,要求奮發進取、勇於擔當、意志堅定。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拿得起」。

什麼是「拿得起」?且看這個「儒」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種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滿足這些需要就需要去獲取。去拿,並且拿到了、拿對了,就是拿得起。

怎樣才能拿得起?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須經過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志向決定方向,格局決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則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說的是歷經磨難而逐漸成熟、成長,最終豁然貫通、水到渠成。這其中蘊含一個重要道理,就是蘇東坡所說的「厚積而薄發」。

道家學想得開

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什麼是「想得開」?且看這個「道」字——一個「走」字旁加一個「首」字,也就是腦袋走或者走腦袋。腦袋走就是動腦子,盡量透徹;走腦袋就是依胸中透徹而行,盡量順應規律。合起來,就是要明道,並依道而行。這種智慧,就是想得開。

如何才能想得開?哲學大師馮友蘭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說,其中最高那層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徑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

這種「自然」並非道家那個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人就是這種人。

二是功利境界。

三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經超越了自身,而開始考慮利人,譬如為了道義、公益、眾生福祉而去做事。他們的眼界已經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間,胸中氣象和站立高度已經抵達精神層次。

四是天地境界。

當一個人的視野放到了整個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萬物根本,他就抵達了天人合一。這時他就已經不需要動腦子了,因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腦子,已經事事洞明,就像電腦連接到了互聯網。這種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開。想開到什麼程度,則決定於人的視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處平地,到處都會遮眼阻路;人登頂峰,世間便能一覽通途。

這就是想得開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寬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開,往往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這也正是南懷瑾所說的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五千年權力密碼,這才是打開中國歷史的正確方式!
一輩子大富大貴的人,身上一定有這一個特點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