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百年紀念日中國人在「雙十一」狂歡,有人又坐不住了

一戰百年紀念日中國人在「雙十一」狂歡,有人又坐不住了

【文/觀察者網風聞社區 林克濟】

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和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該銘記什麼?

十四萬中國勞工曾赴歐參戰

當歐洲戰爭爆發後,德國軍隊在東西兩個戰線對協約國步步緊逼,不論是英法還是俄國,都損失慘重。協約國一方兵力銳減,勞動力也奇缺。這種情況下,英法兩國紛紛從海外殖民地引進勞力和兵員,補充國內戰爭所需,英屬印度、法屬安南都向歐洲輸出過軍隊和勞工。但是為了彌補戰爭所用,英法又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個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廣闊市場。而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面對這一請求,也選擇同意招募勞工到英法兩國後方從事勞務工作,解決戰時人力資源困境。不過,北洋政府並沒有光明正大地進行勞工派遣,而是通過半官方的公司企業開展勞工招募。1916年,第一批大部分來自北方省份的勞工經過簡單的訓練後,從威海登山輪船,經過近三個月的顛簸,抵達歐洲。

志願招募的勞工,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呢?的確,勞工是自願招募而來的,用時下流行的詞來說,叫做「義工」。可是一戰時期的中國勞工,遠沒有今日義工那麼好的待遇。默默無聞來到歐洲的中國人,如同犯人甚至牲口一般,待遇低下。每一名中國勞工都被英法當局賦予了一個編號,這個編號被刻在一張銅片上,隨後銅片被機器捲起來,套在勞工的手腕上,作為身份證明。想要拆下也必須用機器將其展開,此時合同期滿,勞工方可回國——這和臉上刺字、烙印也沒啥區別了。

在從中國到歐洲的漫漫旅途中,勞工們擠在船艙之中,忍受著長久的顛簸,同時還要冒著被德國潛艇襲擊的危險,死亡隨時可能從天而降。1917年2月24日,在地中海海域,一艘運送中國勞工的郵輪遭到德國海軍潛艇襲擊,魚雷擊中郵輪,船上543名華工全部葬身大海。

勞工們只是在後方的軍工廠里進行生產嗎?如果這麼想那就錯了。戰爭時期,哪有什麼公理?更何況中國只是個虛弱的大國,何人會顧忌?能進入軍工企業生產的勞工是幸運的,不管是在軍工廠中還是在冶金、化工、建築行業,起碼是在後方從事生產;差一點的是在港口、碼頭、車站等地從事運輸業,雖然不是前線但是受到攻擊的危險也很高;更多的勞工則被派往前線,挖戰壕、修掩體、救傷員、埋屍體、排地雷、修道路、送輜重,幾乎啥都干,甚至也有直接拿起槍向德奧軍隊射擊的。

在2010年上映的電影《精武風雲·陳真》中,甄子丹飾演的陳真曾經有一段以勞工身份在法國參戰的經歷。雖然片中軍事細節做的很差,但是這可能是中國拍攝的影視劇中少有的反映中國一戰勞工的內容。

中國勞工在戰場上生活條件極差,甚至受著非人的虐待,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由於祖國國力貧弱,物質生活、工資待遇等都難以得到保證,漂泊異域,孤苦無依。據統計,整個戰爭期間有十四萬中國勞工奔赴歐洲,中國公使館公布姓名確切的死亡人數有9900餘人,其餘有兩萬人下落不明,法國和比利時等國遺留下的中國勞工公墓,也只不過安葬了不到兩千名中國勞工。

虛榮式的「勝利」與弱國的苦難

戰時的中國勞工承受了太多的不公,經受了太多的苦難,然而當時整個中國,不也是如此嗎?雖然加入了協約國集團,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國,但是中國卻沒有得到勝利者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領土上是有戰場的,那就是青島。1914年大戰爆發後,日本作為協約國,出兵進攻青島的德軍,將青島從德國人手裡搶了過來,此後開始對青島的霸佔。對於苦難深重的中國來說,這只不過是日俄戰爭的又一次重演。日本在日俄戰爭時期,進攻中國領土上的沙俄軍隊,然後霸佔中國領土,以及一戰時期,進攻中國領土上的德國軍隊,然後霸佔中國領土,都是對中國的侵略和野蠻侵犯。

但是,今日,卻有無恥的文人說「日本人兩次幫中國趕走俄國和德國侵略者,中國理應感謝」。這種無恥言論在中國能夠生存卻不受譴責,實在是豈有此理。一戰勝利後,全國欣喜,當時官民輿論一致認為此乃「公理之戰勝」。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德國外交官克林德曾被殺,德國強迫中國建立了一座牌坊「克林德碑」來對其進行紀念,這一視為恥辱的牌坊無法留在期待公理的人們心中。1918年11月,國人將「克林德碑」改為「公理戰勝碑」,牌坊上的字改為「公理戰勝」。11月28日,大總統徐世昌在太和殿舉辦閱兵式,中國軍隊和協約國駐華軍隊也紛紛參加。此外,中國還參加了協約國干涉蘇俄革命的軍事行動,一時間似乎中國成為了列強之一了!

1918年11月28日,太和殿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一戰勝利,不僅有北洋軍隊參加,還有各戰勝國的駐華軍隊。

1918年11月28日,大總統徐世昌在太和殿發表講話,慶祝戰勝。

一戰勝利後,當時輿論認為「公理戰勝」,將八國聯軍侵華時留下象徵恥辱的「克林德碑」改為「公理戰勝」牌坊。可是沒想到,隨後的巴黎和會,狠狠地給了眾人一個巴掌。

然而之後的歷史卻給了欣喜的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巴黎和會,中國要求收回德佔山東權益的正當理由被拒絕,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中國國內也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比起1918年短暫自我陶醉的「勝利」外,這一段歷史記憶被深深地刻在了國人心中。直到今天,一戰勝利後對所謂「公理」的期盼和太和殿大閱兵的威武沒有留在大部分國人的歷史記憶中,只有巴黎和會的恥辱和「五四運動」的壯闊,依然被中國人銘記。電影《我的1919》中,陳道明扮演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面對政府的軟弱無力,國家的積弱貧困,無力回天,只能慷慨陳詞,大義凜然的形象,感染了無數國人。而「五四」精神也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不斷前進。

《我的1919》中,陳道明扮演的顧維鈞

遺忘一戰,國人無需妄自菲薄

有人說,中國人在「雙十一」的狂歡與西方各國紀念一戰死難者的對比,凸顯了國人的遺忘和西方人對死者的尊重云云。其實我們真的沒必要如此妄自菲薄。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中國的不是勝利,中國人對一戰記憶中最深刻的巴黎和會之恥,已經通過「五四」精神的傳承得到了記憶,並在我們如今每一個人身上繼續發揚。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不需要去紀念什麼「勝利」,因為這個「勝利」只是虛假的表象,華麗的外衣而已。

我們應該銘記的,是那些為了自己生存、為了祖國利益在歐洲戰場上受盡苦難的勞工兄弟,尤其是那些客死他鄉,無出埋骨的勞工兄弟們。北洋政府那浮華表象的「勝利」,是這些勞工拚死奪來的。如今在法國,越來越多的旅法華人開始為中國勞工發出呼喊,國內的我們,也應該紀念那些為祖國而承受苦難的先人們。日期,可以是首批勞工出發或登陸歐洲的日子,沒必要去迎合西方的「雙十一」。

2018年8月9日,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劉威領事和師曙平領事在利物浦安菲爾德墓地的陣亡華工將士墓碑前獻花行禮。1918年8月9日,是安菲爾德醫院最後一位住院華工去世的日子。

2018年11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深重災難,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帶來了巨大創傷。戰爭中,近15萬中國勞工背井離鄉前往歐洲,為恢復和平和戰後重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2萬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正如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蔡元培先生聽到中國戰勝的消息後,不禁振臂高呼:「勞工神聖!勞工萬歲!」的確,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朝鮮批評韓美重啟軍演:與協議背道而馳
敘專家:敘獲S300後 以色列將採取新打擊策略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