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志淵:品讀「雨巷詩人」戴望舒

羅志淵:品讀「雨巷詩人」戴望舒

羅志淵:品讀「雨巷詩人」戴望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羅志淵:品讀「雨巷詩人」戴望舒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戴望舒詩集《災難的歲月》,這也是戴望舒一生最後出版的一部詩集。也許我提起戴望舒名字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起他的代表作《雨巷》。而當我看完戴望舒的全部詩作和部分詩論之後,又感覺不是我所了解的戴望舒了。

戴望舒是一個性情中人,他與其他有才華的詩人一樣,多情且風流倜儻。在感情上,他是一個直率的人,他可以很快與自己喜歡的女子熱戀。在事業上,他是一個執著的人,他可以為自己的事業,不辭辛勞。最讓我敬佩的是,他是一個具有開創精神的人,他與文藝界朋友一起創辦了《新文藝》、《現代》等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並成為現代派詩人的領袖。抗戰爆發不久,戴望舒主編的《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創辦,隨後又與張光宇合辦《星島周報》。作為當時詩壇的領軍人物之一,望舒是幸運的,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文學理想而努力奮鬥;他又是不幸的,在那個災難的歲月,他為了祖國、為了理想,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生命。而不幸的婚姻又給了他新的傷痛。

品讀望舒是矛盾的,我敬佩他的開創精神,我讚賞他為中國文學所作的貢獻,我同情他的感情經歷,而我又不認同他的詩歌理論。望舒的詩歌受晚唐溫庭筠、李商隱和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等影響,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而不能自拔,註定瞭望舒詩歌理論的複雜性及其片面性。而在當時來說,望舒的新詩理論確實有其可取之處,然而片面的側重西方詩歌理論,顛覆中國傳統詩論,使其對新詩的理解只停留在革命上,而不是繼承與創新的結合。

品讀望舒,讓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望舒。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然後才是詩人。在那個時代,他是激情的,也是先進的知識分子。我發現,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望舒在當年就已經做了。望舒當年創辦的雜誌與我現在創辦的《明天詩刊》,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促進中國文學的發展與繁榮。

前幾天,王蒙說,現在是中國文學最好的時期。而我沒有看到真正好的作品。文學是非功利性的,如文學被當作工具或者手段的時候,本身就是對真正文學的摧毀。中國文學的發展,需要融合大眾的智慧。現階段來講,中國文學的精品在民間。我曾在《聯合早報》撰文發表自己的觀點,中國的純文學在廟堂文學與媚俗文學的夾攻下式微,所以民間的精英只能躲在自己的「山寨」,以發展純文學為己任。中國文學只有衝破體制的牢籠,才能走向真正的繁榮。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是回歸,回歸文學本身,遵循文學發展規律,回歸普通大眾,關注民生。如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便是老百姓在勞動中集體創作的,只有回歸才能讓中國文學復活,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回歸不反對創新。我一直提倡古今融合的創作方法,做到有破有立,既繼承中國文學傳統,又對中國文學進行創新。這就是中國文學的出路。而不是某些人提出的,全盤否定中國文學的價值。

總之,品讀望舒是沉重的,讓我讀到的不是望舒一個人,而是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此時,我真希望望舒能再活一回,也許又能掀起一場詩歌的革命。最後,就以我創作的詩歌《災難的歲月》結束吧,以此懷念望舒!

災難的歲月

靜掩的窗子隔住塵封的幸福

寂寞的溫暖始終凝視,遠方

陌生的聲音還是解凍的呼喚?

窗外的吹雪遮蓋了曾經的家鄉

迷途的羔羊不停回顧,蒼涼

漂泊的浪子是否只能露宿他鄉?

羅志淵:品讀「雨巷詩人」戴望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學者羅志淵 的精彩文章:

羅志淵:酒可為文藝之魂,亦可為霸主之氣!
羅志淵:愛情應是世間最美的花朵

TAG:文化學者羅志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