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武大教授獲投千萬建三維建模平台 讓普通照片秒變3D 年收入上千萬

武大教授獲投千萬建三維建模平台 讓普通照片秒變3D 年收入上千萬

黃先鋒表示,讓文物不再束之高閣的重要方法便是數字化。

文 | 鉛筆道記者 石榴

丁香、山藥、三七、烏桕、石韋、貝齒……這些藥材的學名,我們或許聽過,但未必認得出來,有些甚至聞所未聞。

假如《本草綱目》上的本草藥材全都立體地展現在你的眼前,形狀、顏色、枝蔓、紋絡……是不是擴充了我們有限的認知空間。

黃先鋒目前正在籌備這套三維《本草綱目》,他認為這不僅對教育教學有所裨益,還具有商業空間。

近期,華為新推出的Mate20手機,能用攝像頭自動生成3D模型,但是黃先鋒和團隊的三維建模技術,可以不用深感攝像頭也能實現相關能力。

2014年6月,他與團隊成立「大勢智慧」,研發了一個M3D雲計算平台。任何人用任何攝圖工具拍出的照片,只要上傳到他們的平台上,都能免費自動生成三維模型。

對於公司而言,隨著越來越多的物體在自己的平台上建模,便匯聚成了一個資料庫和素材庫,可用於商業變現。文物模型可用於3D列印、教學、IP打造等。此外,團隊還能將這個建模平台應用於智慧城市,建立城市基礎資料庫。

2015年12月,團隊獲得珞珈天使基金投資。平台現已有上萬數據量,年收入已過千萬。

註:黃先鋒承諾文中數據無誤,為內容真實性負責。鉛筆道作客觀真實記錄,已備份速記錄音。

從意義追問到市場摸索,黃先鋒要完成不小的自我蛻變。黃先鋒是武漢大學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他感慨,科研與商業現實確實存在不小差距。通常來說,國內企業很難直接轉化來自科研機構及高校的研究成果,於是他便抱著讓研究更實用的想法開始創業。

測繪地理信息專業,從事三維建模十幾年,黃先鋒做過數字敦煌,也加入到國家973計劃做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擔任首席科學家助理。此外,他還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做過科研工作。回國後,他與曾經的科研團隊一起成立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成員多數也是國家973項目成員。

當時正是2014年6月,國內原有的工業體系正發生著顛覆性變化,信息、物力等技術的發展,使得中國邁入到科技轉型期。擁有優秀的三維建模團隊的黃先鋒,想在這個領域翻騰出一些浪花。

基於此前從事的數字文物經歷,他發現文物的價值並未很好地釋放出來。文物的獨一無二性、脆弱性等特質都讓文物束之高閣,但是文物作為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巨大價值,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繼承方面。

「讓文物不再束之高閣的重要方法便是數字化。」他介紹,如今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文物不到十萬件,且分散在全國各地。面對1億件館藏文物和76萬處不可移動文物,這個數字顯得太微不足道。讓文物放置在庫房中,不見天日,日漸損耗,不是他想看到的。於是,他想將這些文物用三維建模技術公開展示出來。

大勢智慧和英特爾合作箭扣長城保護項目中生成的高精度三維模型。

公開展示,也意味著多一些公平。黃先鋒認為,地域資源分布不均,貧富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平等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將文物數字化後公開展示,任何人都可以同等獲取資料,讓文物教育更公平。

現實情況是,實景三維數據製作較難:價格在數萬至數百萬的軟硬體設備,頗為昂貴,還需要專業的掃描儀和電腦;工作細緻且瑣碎,需要大量人工;技術過於專業,各種參數設置,一般人甚至是專業人員也搞不定;完成一件文物建模的時間周期長,需要數小時至數周不等,時效性差。

「因而,三維建模主要在B端應用,普通大眾無法自建三維模型,必須依靠外界供應。這便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實景內容三維數據的需要。」黃先鋒表示。

他與團隊的出發點是,能讓每個人都能像拍照一樣,便捷地進行三維建模,讓文物變得易捕捉易獲取。同時,在數字空間中建立一個現實世界的映射,也是各種智能、智慧系統進行分析、理解和決策所必須的數據。

基於三維建模的製作上的困難,團隊研發了一個M3D雲計算平台。任何攝圖工具拍出的照片,如攝像機、手機、UAV、街景攝像機、衛星等,都能在這個平台上自動生成三維模型。

用戶只需將自己拍的照片上傳到平台上,便可以免費獲得自動生成的三維模型。

用戶將文物照片在平台數字化之後,平台也將獲得文物的數據和信息。隨著用戶上傳的照片增多,平台將成為一個文物資料庫和素材,提前獲取IP資源,在3D列印、展示、教學等商業用途上進行變現。現在,公司已在博物館和校內進行推廣。未來,還能對IP再利用。

在平台的應用上,不限於文物,如數字城市、公安安防、個人娛樂、個人定製等任何領域的任何物體都存在應用方向。

大勢智慧自動建模技術建立的食品三維模型。

當前,公司正在籌劃本草綱目的數字化建模,將本草綱目上的所有藥草進行立體展示,用於教學和傳統文化的推廣。

考量商業化與可行性之後,除了文物,團隊也瞄準了3D智慧城市上的應用。

關於智慧城市,黃先鋒在創業初始時就有預判:實景三維地圖將會是未來的地圖。二維地圖始於三十年前,而當時的房屋多為矮小的房子,不適宜當下高樓林立的城市面貌,取而代之的肯定是三維地圖。如今,越來越多的三維實景地圖應用在我們生活中。

他想構建一個智慧城市大腦所必需的基礎數據平台,「數據熱的趨勢已非常明顯,現已被市場檢驗和證明,如深圳、上饒、蘭州、武漢等城市的智慧城市應用,敦煌和景區等項目的數字化應用,通常3年更新一遍,這些數據量將非常可觀。」

此前,公司也對城市工地進行建模,運用無人機測繪、自動建模和雲服務的技術,對工程進度進行監測。

後台AI程序自動利用多次無人機採集圖像進行三維變化檢測、識別出變化內容。

目前,平台正在推廣應用階段,已經積累了上萬數據模型,年收入過千萬。接下來,公司還將進一步擴充團隊。為了更大規模的推廣,團隊正在尋求A輪融資。

/The End/

編輯 | 吳晉娜  校對 | 李潔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小鉛筆(微信號:qianbidao2018)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在人工智慧的賽道上 叱吒半世紀的英特爾是否還能「C位出道」?
抖音海外版TikTok九月美國下載量超過FB和Twitter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