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橋話畫:郎世寧《八駿圖》畫馬以報知遇之恩

漢橋話畫:郎世寧《八駿圖》畫馬以報知遇之恩

《八駿圖》,清代,郎世寧,絹本設色,縱51.2厘米,橫166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鑒賞

郎世寧《八駿圖》

《八駿圖》描繪的是在一棵壯實粗大的柳樹下,景緻秀麗、視野開闊環境中的色彩不同的八匹駿馬,或立或奔或兩兩相嚙或眠沙食草,神態各異,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準確,栩栩如生,可謂極盡駿馬之態。畫家由於採用西畫的焦點透視及明暗等相關技法,注重對象的解剖結構、光影效果,使得馬的立體感極強。此畫作也透露出郎世寧對中國傳統工筆畫風格的吸收,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此外,樹的造型、空間的處理、色彩的淡雅也蘊含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神韻。雖然是採用中國傳統的顏料來作畫,但在馬匹、人物和柳樹的表現上卻融入了西畫注重光影的手法,駿馬立或卧之處仍有淡淡的陰影,顯得立體感十足,而據說郎世寧畫人像時是不畫陰影的,因為時人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

畫趣拾珍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康熙和乾隆年間,歐洲傳教士來到中國,帶來了西方繪畫的思想、意識、方法和技能,包括西畫的色彩、透視法、解剖法和人文主義的寫實手法等,對中國傳統繪畫既有衝擊又被國畫家吸收和借鑒,從而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以郎世寧為首的西方傳教士畫家們成功地嘗試了用一種參合中國畫法的技巧,加強了線條在造型中的主體作用。他們採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材料和裝裱方法,常常以巨大的畫幅構成先聲奪人的氣勢,畫中廣泛採用了焦點透視,較準確地把握個體和整體的透視關係。中國許多宮廷畫家對傳教士畫家的東西雖然不能全盤接受,卻對馬畫百般模仿,中西畫家常常聯手作馬畫,以記宮中盛事。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論語》中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體現了孔子眼中的自然是具有一種「人化」或「道德化」、「情感化」色彩的自然,同時也暗含著一種把自然物象與社會人格相互比擬的所謂的「比德」觀念,自然物象由此帶上了人的道德情感觀念,而人的道德情感觀念也同時物化為自然物象。動物中的「馬」是歷代文人墨客熱衷的題材,如從「伯樂一顧」、「千金買骨」等等典故、成語的出現就可看出。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在中國美術史中馬更是一個常見的題材,且不同的時代其象徵意義也有所不同,如漢代霍去病墓葬的石雕群中「馬踏匈奴」雕塑,以馬來象徵英勇善戰、英年早逝的霍去病將軍;唐代畫馬似有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元代畫馬名家任仁發筆下的《二馬圖》則用肥瘦二馬象徵貪與廉;到了清代,宮廷里來自義大利的郎世寧創作了許多兼有中西特色的馬的作品,以「八駿」為題材的就有許多幅。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郎世寧來到中國後入宮廷歷經康、雍、乾三朝,這期間正是清朝的太平盛世,他作為一名宮廷畫家,某種程度上勢必要入鄉隨俗,畫馬以迎合皇帝的心理需要,即象徵明君賞識和重用賢才;同時他作為一名外國畫家能夠入宮廷,也許是以畫馬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對於「八駿圖」的題材,可能是源於一個典故:據說古代周穆王有八匹駿馬,關於八匹駿馬,一種說法是按照毛色命名: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和綠耳;還有一種說法是按照速度命名:絕地,足不踐土;翻羽,行越飛禽;奔宵,夜行萬里;超影,逐日而行;逾輝,毛色炳耀;超光,一形十影;騰霧,乘雲而奔;挾翼,身有肉翅。

郎世寧《八駿圖》局部

周穆王曾經駕馭這八匹駿馬遨遊至瑤池會見西王母。而周穆王的遨遊西方是否象徵了清朝時期在西北用兵,屢戰屢勝,最終使西北各部族降清的皇帝們,這也許是郎世寧一再畫「八駿圖」的原因之一。

名家小傳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畫家兼建築家。義大利人,出生米蘭。1707年加入耶穌會,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來華後,因為擅長繪畫而長期在清朝宮廷里任畫家,擅長肖像、花鳥、走獸,畫馬最多也最傳神。時準噶爾進貢大宛馬,清帝命名旭意驄並令郎世寧作畫,極為神似。所作參酌中西畫法,注意透視及明暗,刻畫細緻,注重寫實。在具體的表現手法上發揮了西洋畫法中常應用的前重後輕、前實後虛、前大後小等寫景方法,使畫面產生空曠深遠的境界,草木、山水、人物無不寫實精緻,以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畫法而聞名清代畫壇,是把西洋畫技法運用於中國畫創作的典型代表人物。傳世作品有《百駿圖》、《萬樹園賜宴圖》、《白猿圖》、《松鶴圖》、《嵩獻英芝圖》、《聚瑞圖》、《孔雀開屏圖》、《平安春信圖》、《乾隆皇帝大閱圖》等。

文章來源於畫家邱漢橋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清則近醇,淡則存真
漢橋話畫:唐寅《王蜀宮妓圖》唐伯虎工筆重彩仕女圖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