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錯得最離譜的一個成語,和尚聽後會大呼冤枉

錯得最離譜的一個成語,和尚聽後會大呼冤枉

漢語是世界上最為優美,最有魅力的語言,沒有之一,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漢字的排列組合可以無窮變化,引申出不同的語義。然而,有些詞卻是一成不變的,那就是成語。我們所見的成語,多為四個字的,這些占成語的總量的96%。其它字數的成語,則成為了「稀有動物」。

而且,非四字的成語,可能大家時常用到,卻並沒有當回事,有的甚至將它誤認為是俗語甚至詩歌。比如「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很多人卻沒有將它當成語看待。其實,這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成語,意思是雖然能躲得過一時,卻躲不過一世,終究還是會束手就擒的。

然而,絕大多數人都懂的這句成語,和尚聽後會大呼冤枉。這是因為,和尚是不會住在廟裡的。他的居住場所,應該是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且相當嚴謹。尤其在古建築上,亭台樓閣都有極大的講究,基本上不會張冠李戴的。所謂寺,原本是官府,比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等等。大理寺是是審理案件的地方,相當於法院;太常寺是掌管禮儀的;光祿寺是管理廷宿衛及侍從,後來管理膳食。

在東漢的時候,佛教由天竺僧人傳入中原。他們先是騎著白馬而來,被安排在接待賓客的鴻臚寺。由於漢明帝非常喜愛佛法,對天竺僧人很是禮敬,下令在他們居住的鴻臚寺進行改進,這就修建了中國官方第一個寺。為了紀念白馬馱經,則取名叫做白馬寺。

可以說,白馬寺就是佛教在中國傳播的中心,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四十二章經》就是在此誕生的。因此,白馬寺成為了佛教的象徵,而隨後興建的數之不盡的佛家清修之地,都以「寺」來作為自己的名字。

所以,僧侶都是居住在寺中的,數之不盡的詩歌也曾對此有所描寫。那麼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廟的原本意思非常簡單,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家廟。一開始,《周禮》只允許貴族有家廟,這就是所謂的「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民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只能在房內,而不能單獨建廟。直到嘉靖時,才允許老百姓「聯宗建祠」。因此,大量的同宗同族人建立了無數的祠堂,其實就是廟的性質。

在漢朝以後,廟的性質開始擴大化,不但祭祀自己的祖先,還演變為祭祀鬼神甚至紀念歷史名人的場所,比如說土地廟、關帝廟、孔廟等等。正因為這是祭祀的地方,所以只有祭祀的對象,不會有和尚。

郭德綱曾經在相聲中說:「你見過廟裡有道士啊?」道士住的地方叫做道觀,他們固然不會在廟裡,然而廟裡也不會有和尚。廟只是一個憑弔、懷念、祭祀的地方,不是和尚清修之所。或許,在某些祭祀活動時,會有和尚來到廟中操辦法事,然而如果要找和尚,還是去寺里要靠譜得多。

同樣的道理,不光「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這個成語出了問題,而且那句耳熟能詳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也是不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敵人聽說他被冤殺,竟為他建立祠堂,出征之前必先禱告
最特殊的兵馬俑,跨越千年凝視前方,顏色之謎困擾專家20年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