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前段時間,看到領英的一項報告顯示,職場人從普通員工升任經理的平均年齡是26.8歲,升任CXO/VP的平均年齡是40歲。

也就是說,職場人平均27歲升經理,如果你27歲還處在最基礎的崗位,就說明已經被同齡人拋棄了。

當然,這其中不乏小型公司和創業公司,一定程度上的「頭銜通脹」是有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時代,出色的年輕人的確越來越多。

閨蜜的朋友小O,就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女強人。

27歲開始創業,帶著幾個人的團隊經營自己的電商平台。

從一開始月流水不到一萬,到後來日均三萬,周末五萬,每月突破一百萬的營業額,小O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當然,能取得如此成就,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所不及的。

可即便如此,小O還能抽出時間滿世界旅行,直到蓋滿一整本護照。

聽完小O的故事,除了感嘆一句「人和人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以外,你還能做些什麼呢?

當然是加了微信,向她取經,虛心學習啊。

和小O接觸之後我發現,像她這樣的年輕人,能夠活成大多數人想要的樣子,無非就是做好了三個方面的管理。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01

時間管理


你是否發現,現在只要一被問到「最近怎麼樣」時,我們給出的答案往往都是「挺忙的」。

忙成了大家工作的常態。

有些人甚至喜歡上了忙碌的狀態,因為這樣的狀態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價值。

但奇怪的是,無論他們如何增加自己的工作時間,業績也不會隨之提高。

其實,這就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134:邊際效用》中提到了一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當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重複得到相同或類似的報酬次數越多,該報酬追加部分的價值就越小。


用在時間管理上就是,並不是每增加1個小時的工作,都會帶來相同的產出

一個生產率實驗發現,每周40個小時是生產線員工的最佳工作時間。超過這個時間,他們的生產率就會下降

許多發明家和作家也發現,他們能夠保持積極、主動的注意力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在這幾個小時里,他們處於最佳狀態,會想出最好的創意,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這之後,他們可以做其他事情,但注意力集中程度會差很多。

因此,工作時間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在最佳的狀態下保持專註。

有一個很著名的時間管理法,叫番茄工作法,能夠很好地應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其原理是分階段工作,每集中精力25分鐘,休息5分鐘


但我認為,每個人的專註時長不一樣,不一定非得按照25分鐘來劃分時間軸。

你可以稍微測試一下自己的專註力時長,如果到了20分鐘你註定專註不了,那就調整一下,20分鐘為一個區間,20分鐘之後,休息5分鐘,再繼續下一個20分鐘。

只要在最佳狀態保持專註,並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情商管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一個程序員桌上放了一個計數器,上面顯示一個數字26。有人問,你這個是記錄的什麼呀?改的bug數嗎?程序員回答說:「不是,這是今天被傻叉打擾的次數,說罷又往計數器按了一下」。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卻透露出一個信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節奏,並且不希望被打擾。

因為一旦這個節奏被打斷,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就比較費時。

《學會工作》這本書中提到一項針對微軟公司員工的研究,結果發現:


在做一件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事情時,被打斷1分鐘後平均需要15分鐘才能恢復狀態。在這1分鐘里,你可能只是接了一個電話,檢查了一下郵箱,或是回答了同事的一個問題。之後,你卻要用15分鐘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記起剛才做到了哪一步。


情商高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懂得劃清界限,學會說「不」

很多人認為,設定界限,就是把別人擋在外面,這樣會讓人覺得你粗魯、狹隘或冷淡。

界限傳遞的,其實是界限之內東西的價值。

如果一片空地上停著幾輛廢舊汽車,那叫礙眼;如果用柵欄把車圍起來,那裡就成了一個院子;如果圍著這些車修一棟建築,那裡就成了車庫。


限制越多,裡面的東西的價值就越高。

因此,界限的作用更多的是讓人重視界限之內的東西,而不是把人擋在外面

劃定界限之前,你必須清晰地向別人表明:你的時間有多寶貴?你的貢獻有多重要?你自己、你的團隊和你的家人有多重要?

《奇葩說》第五季有一個新奇葩1V1的辯論,辯題是:職場菜鳥被前輩壓榨,要不要say no?

正方熊浩問了一個問題:在正常的情境中,如果我們遭遇到不公平,正常的反應都是或重或輕的反抗。那麼工作中,是什麼力量綁住了你,連一聲No都說不出來?

在我看來,綁住你的力量,其實就是打從心底的不自信,以及對自身價值的不重視

職場人平均27歲當經理:你是如何被同齡人拋棄的?


有時候,必須讓別人做他們能做的事,我們才能做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為我們擅長和喜歡的事情騰出空間。

效率達人格蕾絲?馬歇爾在《學會工作》這本書中說到:


練習說「不」的次數多了,你就會意識到,即使你說了「不」,世界也不會毀滅。我寧願有人向我開口並允許我有說「不」的機會和自由,也不願根本沒人找我。如果我能坦然說「不」,別人也能坦然開口,這意味著當我想說「是」的時候,我能夠真心實意地說出來。


03

心態管理


職場人或多或少都承受過壓力,經歷過焦慮和沮喪。

有一次和小O聊天,問到她是如何對抗工作中的焦慮情緒。

她跟我說起自己的一段經歷:

還沒創業的時候,她的崗位是銷售經理。

有一回,她提前吩咐助理去採購一種很難買到的包裝盒,見客戶的時候需要把產品放在包裝盒裡面。

結果臨近約見客戶的時間時,助理一時疏忽,把包裝盒弄丟了。

小O一下子慌了神,因為客戶特意提醒過,這件東西他要用來送人,必須包裝精美。

她不知道一時間要去哪找包裝盒,即使找到了,也肯定遲到了,之後的幾個約見都要改時間。

想到這些,她竟然焦慮地躲到廁所嚎啕大哭起來。

如果是現在,這無非就是再買一個包裝盒的小事,但當下對她來說卻猶如五雷轟頂。

小O說,之所以這樣的小事當時足以擊潰她,一是因為自己沒能及時疏導長久以來累積的壓力,甚至本能地排斥、躲避壓力和焦慮;二是無法接受不確定的事

後來她知道,無論你為未來準備得多充分,總會有一些不可預測和不可控制的事發生。

你越能接受這個不可避免的事,就越容易處理好意外的焦慮問題

在應對壓力的問題上,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莉?麥格尼格爾說過:「如何看待壓力決定了它對健康的影響程度。」

一項研究也發現,承受了很多壓力並且認為壓力有害健康的人死亡率高達43%。

承受了很多壓力但不認為承受壓力有害健康的人,以及承受壓力相對較少的人死亡率較低。

麥格尼爾也解釋說:「改變你對待壓力的態度,就能改變身體的應激反應。」

她建議不要認為壓力有害,而要把應激反應當成一種跡象,表明你的身體變得活躍,就像即將開始比賽的運動員一樣迎接挑戰。

當你認為應激反應對他們的表現有利時,你就沒那麼焦慮了,而且還會更加自信。

面對負面情緒,最強大的心理並不是抗拒,而是發自內心地接受,就像《美麗心靈》里的那個精神分裂的數學家一樣。

直到最後,他的精神疾病也沒能痊癒,但他依然能夠正常從事自己的工作,並做出貢獻,因為他接受了自己幻想出來的「室友和小女孩」,也適應了他們隨時都會出現的生活。

當我們都能輕鬆做好時間管理、情商管理和心態管理時,大概就不用擔心被同齡人拋棄的問題了。

願你我都能在事業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共勉。

作者:飛白,認清生活的真心話後,依然熱愛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給自己找借口,日子越過越差
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看他的這個細節就知道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