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怎樣看待挪威「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相撞險些沉沒的事件?

怎樣看待挪威「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相撞險些沉沒的事件?

李三萬

摘要:11月8日,挪威海軍「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相撞險些沉沒。這一事件無疑引起了眾多軍迷的關注,尤其是關注護衛艦的下沉進度,那麼,該如何看待這一有些離奇的撞船事件?

圖1:11月8日挪威海軍「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相撞險些沉沒

這兩天,全世界的軍迷都在關注挪威海軍一艘宙斯盾護衛艦的下沉進度……

11月8日上午,挪威海軍一艘南森級護衛艦在近海與一艘油輪相撞。據當地媒體報道,相撞事故發生時,軍艦上有137人,油輪上有23人,7名受傷者都是油輪上的工作人員。事發前幾小時,這艘懸掛馬爾他旗的油輪剛剛離開斯圖雷石油終端站,船上載有62.5萬升原油,救援人員正在極力搶修護衛艦以免其沉沒。挪威救援中心的負責人稱,撞擊導致該護衛艦船體開裂,船艦嚴重進水來不及排出,船尾已經傾斜入海中。撞擊的油輪則沒有受損,23名船員仍在船上。據路透社消息,撞擊事故後,官方稱這艘護衛艦存在沉沒的可能,已將軍艦上的127人疏散,僅留下10名工作人員來防止可能出現的燃油泄漏。

從現場圖片上來看,艦體右舷後側水線上出現了非常大的裂縫,從煙囪部位一直延伸到了艦尾直升機甲板處。發生碰撞之後,「英斯塔」號立即駛往岸邊搶灘擱淺,擱淺成功後,艦體右傾艦尾進水非常嚴重。黎明時,「英斯塔」號的直升機甲板還沒有沒入水中。到了天亮之後,艦尾已經幾乎完全浸入到了水裡。

圖2:「英斯塔」號受損嚴重

而根據現在最新的視頻顯示,這艘護衛艦目前已經徹底「歪倒」在水中,隨時可能完全沉沒,艦上全體人員已經被迫撤離。有媒體稱,此次發生撞船事故的是挪威海軍南森級護衛艦的四號艦「英斯塔」號(Helge Ingstad),該艦此前剛剛參加完北約「2018三叉戟」大規模軍事演習,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發生事故。

南森級護衛艦是現挪威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艇,配備了美製宙斯盾戰鬥系統,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宙斯盾艦,滿載排水量僅有5000餘噸。該級艦共五艘,於2004年到2011年間陸續下水服役,本次發生撞船事故的「英斯塔」號於2009年9月服役,由西班牙建造,造價約25億美元。作為挪威海軍撐門面的當家花旦,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英斯塔」號這次發生事故,損毀嚴重、接近沉沒,也讓全球軍迷都密切關注。還有網友留意到,雖然「英斯塔」號還沒有完全沉沒,但在維基百科的相關詞條上,挪威海軍現役的5艘南森級宙斯盾護衛艦,已經被手快的人改寫成4艘了……

圖3:南森級護衛艦是挪威海軍撐門面的當家花旦

出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需要,挪威加入北約就開始瘋狂擴充海軍力量。「英斯塔」號就是挪威海軍的戰鬥力中堅力量之一,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上層建築有一個碩大的相控陣天線。總的排水量才5000噸出頭就安裝了相控陣雷達和導彈垂直發射系統,這導致南森級護衛艦重心明顯偏高。在這一次海難事故中重心問題險些要了「英斯塔」號的命。

「英斯塔」號與2009年服役,到現在已經將近十年了!這個時候挪威海軍很有可能追加預算開始新一輪擴軍。由於是北約團隊中的一員,南森級的武器配置遭到閹割,在北約國家中挪威海軍的定位是以反潛作戰為主,區域防空作戰能力需要專門更換武器部件才能實現,這實在是稱不上真正的「宙斯盾艦」。又因為艦體排水量太小升級潛力不大,南森級護衛艦確實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再加上特朗普的美國為先政策嚇到了所有的北約成員,美國不願意再花費巨資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去保護盟友的安全,因此德國和波蘭都開始加快了擴軍備戰的步伐,法國向來是獨立自主從不依賴美國的保護,在英國退出歐盟的背景下也開始加大國防投入了。在這種情況下處在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第一線的挪威海軍實在沒有理由麻木下去了,藉助此次海難,挪威政府肯定會進一步向國會要錢,以建造更先進的新型海軍戰艦。

對於導致這起事故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也就無從談起如何看待了。軍艦與民用船舶相撞的事並不新鮮,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它的太平洋艦隊就曾在一年內接連發生軍艦相撞事故,太平洋艦隊的司令等高官也因此換了新人。發生這種事故,就是人為因素導致,沒其它的可能性。沒能及時發現其它艦船,最終導致無法避讓——再好的裝備,也離不開人的操控!

圖4:這種撞船事故肯定離不開認為因素

剛剛參加完北約軍演就出了這樣的事,不得不說真的讓宙斯盾戰艦臉上無光。因為在此之前,去年美國海軍的亞太反導網就曾遭民船重創,7艘宙斯盾艦4艘出了事故,3艘是與民船相撞。

2017年8月21日清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與AlnicMC號油船相撞,艦上10人失蹤,5人受傷,兩個船員艙和艦上左舷大軸道艙進水。

2017年6月,「菲茨傑拉德」號宙斯盾驅逐艦(DDG-62)在日本與重達4萬噸的ACXCrystal號貨船相撞,造成艦上7死3傷,各艙室損毀嚴重,包括輪機房、通訊室、作戰系統裝備室和人員住艙,需要返回美國進行大修。艦上10人失蹤,5人受傷,兩個船員艙和艦上左舷大軸道艙進水。 再往前,2017年5月,美國海軍「尚普蘭湖」號宙斯盾巡洋艦(CG-57)與韓國漁船相撞。 因為這些撞船事故,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反導網路受到了直接衝擊。原本以為是亞太地區愛出事故,但此次北約海軍也出了同樣的事,難道說是宙斯盾艦有什麼問題?

出了這種事人們習慣性的願意去找軍艦的原因,但實際上事故原因,幾乎可以肯定是人為因素。至於動機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疏忽大意沒看雷達,雙方都沒發現對方並採取有效防撞措施,另一種可能則是軍艦一方憑藉性能先進,樂觀認為對方減速足以讓自己超過去,結果導致了撞船事故發生。要知道凡是宙斯盾艦,雷達、導航設備、通信設備都很先進,但是如果人不上心,再先進的裝備也會出問題。就像開著跑車上路,自己粗心大意或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出事的概率就很大。此次「英斯塔」號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但估計十有八九還是人的原因,不是裝備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軍神盾艦攜80枚戰斧導彈,抵達以色列:三百枚S300導彈一級戰備
頻繁背後捅刀:歐亞51國大聯合為自保,聯手反擊,美國被迫認慫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