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今天這位遠方糖友的分享有點不一樣,她的分享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是一種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控糖感悟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我是想通過寫作這個方式,既可以分享控糖體會,又可以抒發情志,有利於糖尿病調養。

我本人今年48了,是2型糖尿病,從確診到今年十七年。

現通過服藥+飲食+運動控制,沒有併發症,

空腹血糖夏天6~7,餐二7~8。冬天血糖控制得不是太好,空腹血糖8~9,餐後9~10。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自從患上2型糖尿病以來,每天對血糖的關注成了必修課;艱辛又漫長的控糖過程令人不勝其煩又無可奈何,急不得氣不得,戰略上要藐視它,戰術上還要無比重視它。

我還養了兩條小狗,通過照顧它們,與它們相處也給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最重要的是鍛煉散步一點兒不能少,因為得遛狗!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2001年4月正式確診以來,到現在差不多整整十七個年頭了,十七年來「糖尿病」這個惡魔像個影子似的,糾纏在左右,甩也甩不掉,所以有人說嘛,得了慢性病就要有種同它「同生共死」的慷慨大義,怕是不行的。

從一些資料里了解到:人體中存在各種各樣的激素來維持身體平衡、新陳代謝,但是在這諸多激素當中只有一種是降糖的,那就是「胰島素」而其餘十幾種激素都是升糖激素。

這其中的緣由是人類在上億年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下來而形成的代謝機制,因為人類要從事體力勞動、要狩獵、要奔跑等等。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來源,需要血糖的供應,而為了維繫血糖平衡,人在進食之後,沒有消耗體力的活動時,身體就會自動將血糖能量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而降低血糖就完全靠「胰島素」來維繫血糖平衡。

如果長期,人類的體能活動減少,相應腦力活動增加,「胰島素」不堪重負,就想罷工不幹了,或者說工作程序出現了紊亂,也就是。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所以有人說:糖尿病病人,特別是2型糖尿病人在生病前或者說他所帶有的遺傳基因是「高度抗飢餓能力」的基因。

因為,他們自身太善於將能量轉化成脂肪儲存了,能量過多而不能消耗,就變成了巨大負擔,也就形成了代謝疾病,因此,少食多動也會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說了這麼多,實踐起來並不容易,常常是自己覺著各項因素都平衡得很好了,血糖又莫名其妙地高了上去;了解了一些知識,慢慢想明白了,降糖的只有胰島素,升糖的卻有十幾種激素:什麼腎上腺素、皮糖質腺素、甲狀腺素等等,一種「正面力量」要對抗十幾倍自己的敵人,「胰島素」當然會力不從心啊!

可是它並未放棄戰鬥,它常常是被打得丟盔卸甲,潰敗而逃,但它還是沒有放棄,主人也會給它些增援(服降糖葯),也會為它提供休養生息(定點少食、積極運動),它整理了自己又會捲土重來,重新戰鬥。

其實,每個糖尿病病人的身體里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一場場的戰爭。如果放棄了,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甚至更糟,生不如死。

有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同事愛人,病程還沒有我長,已經是「尿毒症」晚期了。

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但是別說是大喜大悲了,就是非常小的情緒波動,對糖尿病病人來講都是影響不小的,但是人又怎麼會保持一個情緒不變呢,怎麼會沒有喜怒哀樂呢,但對糖尿病人來說就要盡量做到情緒平穩,保持一個情緒頻率。

得病以來,覺著自己從性格上有了180度的反轉:原來樂觀、積極、還算開朗、愛熱鬧。疾病有時真能改變很多啊!

不過還是要樂觀啊:不是說命是天註定,但是有幾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17年糖齡,這位糖友不一樣的控糖感悟!


也有這樣的報導:美國有糖尿病人帶病生活了50至70年嗎?隨著科技發展,攻克糖尿病也不是沒可能,堅強地、好好地活到那一天吧!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糖糖 的精彩文章:

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變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兒童糖尿病合併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臨床特徵分析

TAG:營養師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