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的臨終絕筆,雖然只有短短六行,但至今都無人能寫出第二首

李白的臨終絕筆,雖然只有短短六行,但至今都無人能寫出第二首

李白的臨終絕筆,雖然只有短短六行,但至今都無人能寫出第二首

文/盧老師講歷史

說起來李白這個人,大家肯定不陌生,因為我們從小學習背誦的很多古詩,其實大部分都是出自李白之手,就像最經典的《靜夜思》,描寫了李白在異鄉的晚上,看著月光想起了自己的家鄉。看似非常簡單的一首詩,而且每個字的意思我們也都能夠理解,但是能夠把這些簡單的字眼,作用起來,這樣精妙的用詞不得不令人佩服。

李白字太白,被後人賦予了「詩仙」的稱號,能有這樣的稱號,我們就不難看出李白在作詩方面的天賦,李白這個人性情豪放,嚮往自由,他作詩的時候不喜歡按照常理出牌,常常都是在他飲酒之後,隨著情感的流露即興寫作,彷彿他就是為詩歌而生的。有這樣一首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但是這首詩卻是李白在臨終的時候所作的絕筆,雖然整首詩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六行字,但是這樣精美的詩歌,但至今都無人能夠再寫出第二首,這首詩就是《臨終歌》。

這首詩的意思是:大鵬鳥在展翅奮飛的時候,所產生的風力高達八級,飛到中天的時候因為力量不夠而受到摧折,雖然受到摧折,但是其起飛時翅膀所帶動的餘風,仍然可以激揚萬世的人們,飛游經過扶桑的時候,又被掛住了左邊的翅膀。雖然大鵬的力量沒有那麼大,但是因為餘風,它的事迹也會被世人所傳頌,但是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孔子了,誰又能因為我被摧折,而為我哭泣呢?

這首詩是李白在身患重病的時候,回想起自己坎坷而又不得志的一生,有感而發,用大鵬鳥來比喻自己,雖然在自己的一生中有很多憤怒與無奈,但是自己卻並不後悔這樣的選擇。李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年輕的時候受到了當時皇上的賞識,他自己也是非常有理想抱負,希望藉助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國家為社會還有為人民做些什麼,因為他早年的時候遊歷大江南北,可以說看遍了整個國家社會底層老百姓的艱辛與困苦。所以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改變這種現狀。

但是他知道,在古代的官場中是非常黑暗的,表面上一片和平景象,但是背地裡都是勾心鬥角相互欺詐,李白作為一個正人君子當然不願意與這些惡勢力同流合污,於是對仕途非常失望,便用寫詩來表達自己心中不得志的憤懣與無奈。其實和李白有相同遭遇的詩人還有很多,雖然他們並沒有很大程度的改變國家現狀,但是他們這種潔身自好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生需要惡意 的精彩文章:

山東一老農,藏有全國唯一一件的寶貝,專家登門24次:給國家吧!

TAG:人生需要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