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20掛6枚導彈,哪個最致命?美國專家看出來,盛讚天才設計!

殲20掛6枚導彈,哪個最致命?美國專家看出來,盛讚天才設計!

感謝圖片原作者

殲-20在珠海航展最後一天以4機編隊和展示彈艙的方式進行飛行,不但國內軍迷振奮,也成為全世界航空界的熱點。11日美國著名的軍事網站「驅動器」就刊登了泰勒·羅格維的署名文章《殲-20在珠海航展上滿載導彈飛舞》,對殲-20的設計大加讚賞。

感謝圖片原作者machinemai

文章認為,在中國兩年一度的珠海航展的最後一天,2架殲-20重型隱形戰鬥機突然打開了他們的武器艙,並展示了內部的滿載武器。這是殲-20第一次公開展示內部彈艙,而且是中國首次正式展示了殲-20完全內部武器的配置方式。例如在機腹彈艙,殲-20攜帶四枚PL-15中遠程空對空導彈。該導彈類似於美國AIM-120D AMRAAM。當然關於導彈的具體型號,還有爭論,但一般認為這種導彈裝備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AESA導引頭。

作者注意到,這種導彈的彈翼相比原來PL-12導彈有所縮小,但殲-20的彈艙中也只安裝了四枚導彈,其方式與早期YF-22的配置類似。目前從照片上看,尚不清楚這些導彈的發射機制。導彈的發射機制,將決定未來殲-20是否會採用類似F-22的六枚PL-15導彈交錯排列方式。 F-22使用空中發射器系統將導彈從彈艙中彈射出去。J-20的主要武器艙看起來非常整潔,有些人懷疑導彈只是安裝在內部的靜態發射點。但實際上,早在2013年就證明,殲-20有類似F-22的導彈彈射掛點。

感謝圖片作者看航空

而殲-20最致命也是最有趣的部分,是配置在戰機側彈艙外部的一對PL-10導彈。作者認為這種新穎的設計是殲-20設計中最迷人的方面之一。F-22近距格鬥作戰時,首先要打開側彈艙,把AIM-9X導彈傾斜地伸到空氣中,在導彈鎖定目標後,飛行員接到提示然後發射導彈,最後關閉艙門。作者認為這種方法極大地增加了F-22的雷達特徵,同時也擾亂了噴氣機周圍的氣流,從而降低了性能。現在的補救方式是使用AIM-9X Block II,在空戰中快速發射,導彈在空中通過頭盔顯示系統鎖定目標。這就極大程度降低了原有的弊端。

文章指出,如果中國非常願意拷貝美國技術,為什麼不仿製呢?其實導彈在空中通過頭盔顯示系統鎖定目標,這點非常困難。即便是美國也未必就能百分百有把握。因此中方的設計,是採用外翻式導彈滑軌,在最大程度保持隱身和空氣動力學性能的情況下,讓導彈截獲目標後再發射。作者認為這種簡單、輕便而又非常實用的導彈發射裝置,絕對是一個非常非常天才的原創設計。

此外,作者認為殲-20側彈艙的這種設計,不但是為了近距空戰,還意味著殲-20配備的PL-10導彈,是一種兼具近距格鬥和中程攔射的導彈。因為殲-20的目標,很可能是對方的關鍵空中節點,例如加油機和預警機。因此保持電子靜默是殲-20生存的最佳選擇。因此紅外/雷達雙模被動引導的反輻射導彈。可能是J-20的首選武器。作者認為殲-20同樣可以在中程導彈耗完的時候,使用PL-10繼續發動進攻任務,接合其紅外光電設備或第三方感測器數據,在最極端的電子戰環境中,打擊對手的空中節點。

文章指出,殲-20的其他飛行表演,使它看起來幾乎與外界預計的大型鴨式重型戰鬥機一樣,動力富裕度很低。殲-20可以相當快地滾動,可以快速改變機頭指向方向,但能量恢復可能很慢。但極端敏捷並不是殲-20設計的重點,所以這並不奇怪。只要殲-20未來能升級發動機,它在這方面只會變得更有能力。此外,殲-10B上測試的推力矢量技術,可能會用在殲-20上,也許它已經進行過測試。

但作者認為,給殲-20配備推力矢量存在爭議。一方面推力矢量發動機增加了重量,這對發動機的推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新的動力裝置要比現有的發動機推力大,而且推力矢量發動機可以減少J-20的鴨翼偏轉。殲-20鴨式設計的最大衝擊之一,就是可動鴨翼將大幅度增加雷達反射面積。而隱形飛機的雷達截面是最敏感和最重要生存指標。因此,也許只有這一點足以證明將推力矢量技術遷移到殲-20是合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15噸VS10萬噸,「大炮」指向核航母!美伊海上對峙,拼了!
5千美軍部署邊境,嚴陣以待!百人移民變7千大軍,誰是黑手?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