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子夏,子游問孝,讀讀孔子怎麼回答,你會受益匪淺

子夏,子游問孝,讀讀孔子怎麼回答,你會受益匪淺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有別乎?

老字下面是個刀,換成子就是孝。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在淫淫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老人寫的。如下:

「 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請你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其實還不都是為你們好。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我們。請你們想一想,當初我們時如何把著手給你們喂飯的,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髒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遲鈍。請你們想一想,你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你們搽屎搽尿的,當我們說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一點回想的時間,讓我們想一想再說。其實談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有你們再旁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孝敬並不一定時物質和金錢不可,再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時常牽掛著我們就行了。飯後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等你們結了婚,生了孩子,帶回家常讓我們看看就開心,當看著我們漸漸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使然,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你們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請你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多給我們一點愛心吧!我們會感激,回饋你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聚著我們對你無限的愛。」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

不要以為扔兩個錢,就叫孝順。 做個孝順的孩子吧!

希望天下的兒女們都能了解父母的心!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一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來向夫子問孝道。朱子解釋『色難』這兩個字,說到「色難,謂事親之際,惟色為難也」。孔老夫子回答問題都是簡明扼要,談到行孝之道,在這裡孔子只講了色難兩個字,後面那是衍伸來說明的。這色難的色,就是顏色,我們的面容;難就是不容易。這裡講的色難,就是講在侍奉雙親的時候,最不容易的是我們的顏色。因為用飲食、勞務來供養父母,不算是難事,但是能夠和顏悅色來侍奉父母,這就難得了。

那我們想,可能子夏有這麼一個毛病。其實子夏是孔子的高徒,他這點小毛病並不妨礙太多。那我們想想我們自己,侍奉父母的時候有沒有做到和顏悅色?子夏,我們能想像出來,一定能夠在飲食服務上做得很好,大概是有時候這個臉色難看一點。而我們?比起子夏又差得很遠了。當父母有需要的時候,很可能我們是綳著臉,裝出一個很不以為然的樣子,很不情願的樣子,逼得父母都不好意思再開口讓我們服務供養。所以侍奉父母,一定要有和顏悅色。這是有真正一顆孝心,能夠由衷的愛自己的父母,自自然然,誠於中而形於外,內心能夠和順、孝順,外表一定有和悅的顏色。所以講到色難,根源在於這個心難,那個真誠的孝心難得。所以養父母,光是用飲食、物質來供養,不算什麼,要真有能養父母之心那種表現。

底下孔子就舉一個例子來講,突出色難。他說『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有事情要做的時候,弟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做兒女,一種是做學生。事親和事師,道理是一個樣子,所以孔子在這裡舉弟子,兩個說法都合適。「有酒食」這個食,古音念嗣,現在我們都念食,它是一個名詞,飯食的意思。先生是對弟子而言,如果把弟子當作兒女講,那先生就當作父兄講。所以朱子是這個認為,他說「先生,父兄也」。饌就是飲食,這是做動詞講,吃這個飲食。「曾是,以為孝乎」,這個曾當嘗字講。

這個話的意思,朱子解釋說,「蓋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際,惟色為難耳,服勞奉養未足為孝也」。在這裡是舉出,假如父兄或者老師有事情,那麼弟子,做兒女的、做學生的提供勞務來幫忙,這是服務老師和父母。要吃飯的時候,這些飲食由父兄、由老師、長輩們先用,做到這一點,就是孝了嗎?那孔子在這裡是反問,言下之意,當然不足以稱為孝,為什麼?因為要取決於他的顏色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和顏悅色?孝子對於父母有深愛之心,就一定有和氣,絕對不會忤逆父母。現在人講的逆反,逆反就是不孝,為什麼?因為這個和氣沒有了,和氣沒有了,就是因為他深愛之心失掉了。所以要真正做到孝,在心地上保持那種純真的愛心。這種愛心是天性,父母生我們的時候與生俱來。那些才幾個月大的嬰兒,年輕的媽媽抱著這個嬰兒的時候,你看看那嬰兒的眼神,對媽媽那種依戀,真正可以說得上是深愛,這就是天性,沒人教他就會了。我們就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能夠把這種對父母深愛的心保持一生不改,這個人就稱為聖人了。孟子說,「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堯和舜都是聖人,他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他能夠保全他天性的孝悌。對父母的深愛,無論什麼樣的情況下,這種深愛都不會改變。而且能把這種深愛之心,擴展到對一切萬民,這不就是聖人了嗎?所以這個根,在於這種父子有親的天性的愛,能把這個愛保持下來,那對父母自然有和氣。有和氣就有愉色,愉就是愉悅、歡喜,見到父母一定很歡喜。

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整理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諾貝爾遺產有多少錢,為什麼獎金髮了114年還沒用完?
該如何理解宇稱守恆和宇稱不守恆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