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我們說王世襄先生的《研究》與《珍賞》經典,不單在於其之於明式傢具的學術研究價值,更在於它還是一本傢具款型的寶典圖鑑。早期的藏家、行家,不管起初懂不懂傢具,都可以拿它按圖搜找。如果找到類似款樣的傢具,價值也就差不了多少。到後來傢具搜得差不離了,業內興起了傢具的修復、仿製,仿得最多的依然是書中的那些款型,且一直延續至今。下面就讓我們來逐一盤點……

Top1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清·紫檀有束腰帶托泥雕花圈椅

規格:座面63×50cm,座高49cm,通高99cm

備註:故宮博物院藏,參見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第102頁

這一圈椅在業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原本一套四件,深藏故宮,最初的一次公開著錄亮相是在1980年由劉敦楨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一書,其中對它進行了例舉。而它之所以能風靡仿古家具行業,應歸功於王世襄先生的《珍賞》和《研究》,兩書都以較大篇幅談論了它。

在《珍賞》中,王世襄根據它有束腰帶托泥的結構,認為它應該是18世紀初期宮廷特製的傢具,並提點了其背板上下四塊花牙和扶手末端的卷草雕鏤等兩處別緻的裝飾說法,說它雖有追求形式的傾向,仍是工料絕精且有代表性的重要傢具。言辭行句之間,還未深入評點圈椅在品韻方面的特點。在《研究》中,王世襄指明圈椅的製作應該晚到雍、乾之際,但主要構件和格局還是明式的風貌,雖然選料精、造工細、雕飾多,但並不顯得過於繁瑣,原因是製作者把圈椅的主要構件都亮了出來,並交代得乾淨利落,所以不至堆砌。

以上就是王世襄在兩本書中對這一圈椅的評論。它隨書刊出後,很快因當時古典傢具的收藏、仿製熱潮而廣為流播。相比其他圈椅,它的造型體量頗大,且氣質優雅,很得仿製行家和消費者的喜愛,因此被大量仿製,更被冠以「皇宮圈椅」「皇宮椅」等之類的「譽稱」,相關的仿製傢具在業內遍地開花。

這其中的仿製水平有高有下,很多人並沒見過實物,只能畫影圖形,一味刻意追求所謂「皇家氣派」「皇家御制」等習氣,加大用料,於是把一件本是「乾淨利落,不堆砌、不繁瑣,纖秀」的經典圈椅,仿製成所謂「雍容大方」,實則「簡陋不堪」。這樣以訛傳訛,大家在消費、觀賞這套圈椅的仿品的時候,已很難在腦海里還原它「工細精緻」「纖纖秀立」的形象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大憾事。

Top2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尺寸:座面前寬75.8cm,後寬61cm,深60.5cm,通高108.5cm。

備註:王世襄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庄氏家族捐贈,參見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第92頁

談到被仿之多,和紫檀圈椅比肩的,就應該是這件「扇面形南官帽椅」了。原因很簡單,王世襄《研究》一書的封面傢具就是它,而翻開書的扉頁,讀者首先看到的就是這把椅子上浮雕的那窼牡丹紋團花,十分經典。

《珍賞》和《研究》兩書對它的描述是一樣的,說其四足外挓,側腳明顯,座面前寬後窄,相差幾達15cm,大邊弧度向前凸出,整體平面作扇面形。整椅通身素混面,只在背板上浮雕一窼牡丹紋團花,紋樣雕工極似明早期的剔紅器。座面下三面安「窪堂肚」券口牙子,沿邊起肥滿的「燈草線」。管腳棖保留著做大木樑架的特徵,不僅用了明榫,且出頭少許,在明代傢具中很少見。椅子四件一堂,尺寸碩大,在紫檀器中少見。最後,王世襄對其品韻做了點評,說它「造型舒展而凝重,選材整潔,做工精湛。不僅是紫檀傢具中的無上精品,更是極少數可定為明前期制的實例。」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此外,在《研究》的附錄二收錄的《明式傢具的「品」與「病」》一文中,王世襄還把這把椅子收為第四品「凝重」的示例。指出它側腳出挓的做法,讓其獲得舒展的間架結構和穩妥的空間布局,是很大程度上塑造其「凝重」品韻的主要因素。

業內對它的仿製品很多,但真正能還原其風神氣韻的卻很少。仿製者一般都會對它的造型「動手腳」,比如改變其體量規格,以迎合當代的家居環境,再如管腳棖棄明榫而采暗榫結構,忽略原件座面前後的寬窄變化之大而做得前後一致,還有的仿製,只仿它的雕飾紋樣,把它應用到其他款型的坐椅上,而未對其是否匹配協調做過多考慮……

Top3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尺寸:長192.8cm,寬102.5cm,高83cm

備註:王世襄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庄氏家族捐贈,參見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第174頁。

轉到桌案類傢具,王世襄的這件紫檀插肩榫大畫案應首推第一。在《珍賞》一書中,王世襄也明確地告訴讀者,這件畫案「自晚清以來,一向被推為第一紫檀畫案。」在《研究》中,王世襄先生配圖加文,足足用了兩個整P才把它說完。

參對兩本書對它的評論,在文字上略有出入:《珍賞》的敘述較粗略,而且似乎偏重其來頭,「第一紫檀畫案」的說法僅見於《珍賞》,《研究》的評論更看重畫案本身的結構特點,重點評論了畫案可裝可卸的結構特點,以及雲紋牙頭在承重和增強聯結方面起到的作用,指出它的增設,可能是在插肩榫常規造法的基礎上出現的一個新發展。至於畫案的來歷故事,兩書都根據畫案牙條上溥侗的98字題識,說它得自河南商丘宋氏,是清康熙年間文人、大藏家宋犖(號西陂)的舊藏器物,但《研究》刪去了它「第一紫檀畫案」的說法。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在《珍賞》末尾附帶的「王世襄簡歷」中,還配有一張他在書房裡,坐在這張畫案前寫作的經典照片,據聞《珍賞》和《研究》兩書都是在這張大案上寫出來的。因為畫案造型的經典和來頭的響亮,在業內「圈粉」無數,自然也成了仿製的最佳對象。然而,還是那句話,仿製雖多,但真正還原其氣韻的少之又少。箇中原因,或囿於用料,或是貿然動小手腳,致使畫虎不成。

Top4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黃花梨夾頭榫平頭案

規格:長121.9cm,深49cm,高80cm

備註: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說完前面那件規格宏大的畫案,這裡說的另一件案子,則完全是另一幅模樣。這件「明·黃花梨夾頭榫平頭案」是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的藏品,王世襄的《研究》將其刊錄為書中的「乙81」號傢具實例。

這件小案圓材,素牙頭,左右側面腿間案橫棖兩根(又稱「梯棖」),棖子的上中下空間,都不裝設其餘構件,整體樸質簡練,平淡耐看,是明式條案最簡單的式樣,也最為常見,其他很多條案款型,都是在這個形式的基礎上添加變化而成的。據聞上世紀學者關註明式傢具,最早著眼的就是平頭案,而這種最簡單形式的明式條案,更被視為明式傢具標準器的經典代表。關注微信公眾號仙作網,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因為簡練而常見,同樣款型的條案在行業裡面也仿製得最多,上手仿製明式傢具的人,應該都會仿它一件,不能說都是仿《研究》這件做的,但它至少是其中的一大參考款樣。至於是否到位,還得看個人對明式造型法則的熟稔程度,越是簡單的東西,其實大家對它也越挑剔。面下牙條的弧形比例是否精準,如果直接畫個圓頭過去,那就乏味了,再如橫棖,它的截面應該是扁圓形的,不是正圓,也不是標準的橢圓,再如案腿的側分處理……種種細節,最考驗功夫。

Top5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中期·紫檀無束腰裹腿羅鍋棖加霸王棖畫桌

規格:長190cm,寬74cm,高78cm

備註:王世襄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庄氏家族捐贈,參見《明式傢具珍賞》第166頁。

這張桌子,在《珍賞》、《研究》都有載錄,不過兩書對它的描述都還比較粗略。但在《明式傢具的「品」與「病」》一文中,它還是第二品「淳樸」的實例,從中可見王世襄先生對它的看重。

桌子較寬大修長,所以是張畫桌,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採用無束腰的直棖或羅鍋棖加矮老、卡子花的做法,而是直接把羅鍋棖加大並提高到牙條的部位,緊貼桌面的邊抹,這樣就省去了矮老結構,並拓展了使用者膝部的活動空間。整件畫桌的部件連接,都集中安排在上端。這樣的結體可能不夠牢穩,所以又加裝了霸王棖,在桌面的四個角落都建立了一個三角結構,起到承重和加固腿子的作用。此外,因霸王棖半隱在桌面下,還不至擾亂人們的視線,破壞形象的完整。整件桌子顯得淳樸敦厚,可說是明代傢具的上品之作,也很快成為大家仿製的對象。

Top6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黃花梨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

規格:長210.8cm,深112cm,高75.6cm

備註: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參見《明式傢具研究》第155頁。

獨板羅漢床一直深受藏家喜愛。這件原藏於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的羅漢床,更得王世襄先生極力稱讚:「在所見的黃花梨獨板圍子羅漢床中,當以此為第一。」

整床樸質簡練,床面邊抹才用簡單的冰盤沿踩邊線的線腳。面下採用有束腰鼓腿膨牙結構,腿足大挖馬蹄,兜轉有力。三塊獨板做圍子,上角做出柔和的委角,板上紋理麗質天成,瑰美生動,有風起雲湧之勢,十分醒目傳神。

業內對這件羅漢床的仿製,可以說是前後相繼。早期用黃花梨,黃花梨用得差不多了,緊接著就拿紅酸枝、白酸枝等不同材質來仿。仿來仿去,最大的弊病不在於用材,而在於如何規划上下的用材比例。原件傢具的上部用材雖然稍薄,但巧妙地利用束腰襯托,便讓上部不顯單薄,下部愈顯雄厚,就這一設計意圖,很多仿品都沒能做到。一味重材厚料,恰恰可能頭重腳輕。

Top7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鐵力床身紫檀圍子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曲尺式)

尺寸:高83cm,寬221cm,深122m

備註:王世襄舊藏,現藏上海博物館,庄氏家族捐贈,參見《明式傢具珍賞》第185頁。

在羅漢床一類傢具中,這款攢曲尺式圍子羅漢床也常被拿來仿製。原件傢具分由兩種材質做成,床身是鐵力木,圍子是紫檀。之所以如此,王世襄先生曾考慮過兩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床身鼓腿彭牙大挖腿的結構,紫檀很難有這樣的大料相匹配,所以才不得不用動用兩種木材來配合製作,但也終難排除床身和床圍是由兩張床配合到一起的可能性。如果真是後者,那就很尷尬了,仿了這麼多年,仿了這麼多的這款傢具,最初原來是經過「移花接木」的修配的。

單就款型而言,這張床最大的特點在於圍子攢接的曲尺式欞格,顯得空靈秀麗,富於觀賞性。床腿的大挖馬蹄,則造就其舒展穩重的感覺。除這張床外,同類款型在其他藏家的圖錄中也能見到。

Top8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

規格:長242.5cm,深187.8cm,高227cm

備註:故宮博物院藏,此床由古玩商夏某得于山西,後捐贈給故宮,但為明代蘇州地區製品,參見王世襄《明式傢具珍賞》第190頁。

這張床也是《珍賞》和《研究》力推的一款傢具,還是「十六品」中第八品「穠華」的實例。它的結構在架子床中屬於造法複雜的一種。

床的正面裝門罩,門罩用用三扇拼成,連同圍子及橫楣子均用攢門的方法造成四簇雲紋,其間再以十字連接,這樣斗簇、攢接相結合,做出「燈籠錦」的圖案,十分繁縟,不過好在它的面積比較大,而圖案的排列又是統一的,所以有規律勻稱的整體效果,而沒有繁瑣的感覺。床身高束腰,上面立立短柱,分段嵌裝絛環板,浮雕花鳥紋。牙子雕草龍及纏枝花紋。橫楣子的牙條雕雲鶴紋。種種雕飾手法的應用,外加其體形的高大,讓它有豪華濃麗的品韻,有富貴氣象。

業內對這款傢具的仿製,也是屢見不鮮,仿一款這樣的傢具,放在自個的展廳中,尤其有氣場,堪為「鎮館之器」,也往往被視為實力的一大象徵。不過鑒於當代的居室環境,在仿製時,一般都會對其規格尺寸往小里調整,還有的則別出心裁,把它做成前後雙月洞門罩的結構,種種做法,都還是為了迎合當代的居室環境和家居習慣。

Top9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明·黃花梨無櫃膛圓角櫃

規格:足底寬97.8cm,深52.1cm,高188.3cm

備註: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參見《明式傢具研究》第181頁

對櫃類傢具,小編一直欣賞於圓角櫃的設計:其整體上斂下舒的形式,不至於看上去頭重腳輕,有很好的視覺審美效果,再如櫃門的門軸安裝結構,使得它不用過多的銅件連接,而且打開櫃門後,利用櫃門自身的重力,它可以自動慢慢關啟……在看似簡單的造型中,蘊藏種種古人智慧匠心,使得圓角櫃頗受大家的喜愛。

而在同類款型中,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收藏的這一款圓角櫃惹人艷羨。柜子的中間設閂桿,櫃門是整板對開製成的,紋理對稱,用料十分考究。整櫃素麵不雕花,但腿足的瓜棱式線腳,顯得爽快利落。再如底棖下雲紋牙頭的兜轉,更增嫵媚之感。整櫃的造型很美,用料也精湛,頗具代表性。

相比而言,業內對這款傢具的仿製並不算多。很多廠家經常仿製的圓角櫃,是一款素麵帶雙屜底座的。然而仿製還是良莠參差,相比這件而言,在品韻上,更是高下立判。

Top10


被當代仿最多的10件明式傢具


清·黃花梨小四件櫃

規格:立櫃69×37.5cm、高125

頂箱69×37.5cm、高37,通高162cm

備註:北京硬木傢具廠藏,參見《明式傢具珍賞》第219頁

方角櫃可說是櫃類傢具中的第二大主力形制,它的款型在規格上變化比較多,有小的炕櫃,也有頂天立地的那種大六件櫃(高度一般在3米以上),乃至體型龐大帶余塞板結構的朝服櫃。

規格變化雖大,但方角櫃的整體形式還是比較固定的,如果不帶頂箱,一般是「一封書」式,方方正正,像一本裝入函套的線裝書。如果加頂箱,上下的箱、櫃在形式上也比較統一,但也有定箱帶透格門的款型。

《珍賞》中收錄的這款傢具,本是一件小四件櫃,算不上上品,但造型式樣極其簡單。觀察市面上仿製的方角櫃,大部分依循的還是這個款樣,只在規格上做大小調整。但也不乏仿照其他款式的,畢竟近幾年拍賣會上也拍出不少明式方角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品木先生 的精彩文章:

白檀、黑檀、紅檀、綠檀、紫檀……都是些什麼木頭?
近半紅木糾紛因白皮!什麼原因?一句話:白皮規範叫法是「邊材」

TAG:九品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