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喝茶真境界

喝茶真境界

茶悟聚友

 養生音樂

戴亞 

00:00/

莫道先生在朋友圈轉了一篇文章,指出喝茶一事,「唯喝而已」。貧生看到趣處,便於評論區強調了一句「總是要靜下心來喝才好」,其實這句話乃是有感而發……後得莫道先生邀請共饗「明前茶」,千般念頭忽上心頭,忍不住信手敲下這些文字。

實際上,莫道先生很懂茶,知道什麼茶好,也知道如何把茶喝好。而我恰好相反,既不懂茶,也不知如何喝好,但在我眼中,喝茶有兩種,一是有形的喝法,一是無形的喝法。莫道先生是有形的喝法,在有形中喝出茶的真意,是「以有形做無形」。我則是無形的喝法,在茶的真意中才能喝出什麼是茶,是「以無形做有形」。

換句話言之,莫道先生玩的是茶道,而我玩的是茶禪。這種言語上升為哲理層次,自然是以雲里霧裡為玄妙,且聽我細細道來,其中因果關節便思維通明了。

我與莫道先生相識已逾二十年,大約十幾年前他就酷愛茶道了。我此生喝的第一次功夫茶,還是出自他手。彼時我尚在省報做記者,他已經是個很成功的律師,幫助朋友運作一家公司,專為國內各地看守所提供某項專利產品,恰逢我上門尋他小坐閑談,他便拉我到桌邊,親手炮製功夫茶與我共享。

當時「茶以載道」的觀念在北方還不是很流行,我對喝茶的概念還停留在「解渴」的層面,端著大搪瓷缸子咕嘟嘟一飲而盡才是追求。看他擺弄半天,短盅蓋長盅,折來倒去,還要小口呷,從舌尖滾到舌根……頗覺不值,心下以為此乃是可歸於玩物喪志之類的舉動。

那段歲月里,我其實對美式咖啡情有獨鍾,端起厚重的大杯子,隨意懶散地來一口兒,即提神又解渴,非常符合我這個人的個性。有陣子莫道先生和朋友合開了一家很大的茶館,我去蹭過幾次茶喝,雖然也覺得他提包里的「小包裝茶葉」味道蠻好,但我更享受的是他會親歷親為地洗茶、泡茶,然後再給我面前的茶杯續上,我只管捏著杯子喝就是了……我這種情懷是有來由的,下文會做說明。

後來我辭職北漂,接觸的茶道人士越來越多了,對於茶道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所有喝茶的老炮兒都想喝出境界,都想在不盡人意的現實生活中,喝出一些心靈憩息的感受。但是喝茶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大相徑庭,其杯中茶載的「道」就繁花亂眼了。

好儒、道者追求天人合一、以茶凈思;好佛者則強調「禪茶一味」、當下一口;崇日式茶道者自然是「和、敬、清、寂」四字了……我還遇見過一個玩韓國茶道的,強調「中正、禮敬」,以「禮「的精神來契入茶意。

莫道先生是什麼境界,我不得而知。數月前我去他的律師所見他,他曾戲言「現在不喝茶我就不會說話」,由此推理,喝茶已經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知名律師都覺得自己是文化人,至少莫道先生很篤定地確信自己是……我與他又不相同,我雖然擺弄了小半輩子文字,但我覺得我不是文化人,我只是個「活在文化中的人」。

文化自然是文化人的組成部分,就像喝茶是莫道先生這個人的一部分一樣。我這樣活在文化中的人,也曾動心浸淫茶道來著……於是,麻煩就接踵而來。

首先,我必須得知道,茶道的「文化」是什麼,我才能「活在其中」。

所以我很認真地了解到,茶這種東西宜雅宜俗,是連接人與自然、精神和世界的半天然半人工的妙物。而人們對茶的評判,基本都基於嗅覺和味覺。茶葉的氨基酸含量是香味的核心……最後,我仍然不知道什麼茶對我來說是「好」的。

不知道茶如何好,能喝好就行了吧?

這就進入了下一步,我必須得知道,怎麼才能把茶喝好。

裡面的講究很多,但無外乎「水為茶母、器為茶父」。

喝茶,這個詞是縮略詞,其實是「喝茶水」。這個水太有講究了,明人張大復有一本《梅花草堂筆談》,裡面提到過一個觀點:若該茶只有八分茶性,而水足十分,那麼也可以煮出十分的茶水來;若茶有十分茶性,但水只夠八分,便只能煮出八分性的茶水來。

水要怎麼選擇呢……古人很看重一方水土養一方茶,也就是茶葉產地的水是最適合該種茶葉的,有點「原湯化原食」的意思。這個可難了,我喝一杯龍井難不成要空運虎跑泉的水來?只有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才能做到吧……

古人論水的著名言論極多,比如茶聖陸羽就強調水的「活」,以「石乳」為佳,但在我看來,放到今天都是無稽之談。我們這些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里的現代人,即使開車跑到鄉下,也找不到沒有污染的天然水源嘍……

提到天然水源,我的腦海中一下子冒出二十年前的一個場景。我如今是佛道雙修的白衣沙門,但二十年前還只是一個民間修鍊門派的入門弟子,曾和一幫師兄弟在深山中「黑箱閉關」。在準備閉關的時間裡,一直借宿在某山村的村民家裡。

我們是自己動手做飯吃的,餐後就到小溪里去刷洗餐具。我和一個小師弟洗好飯盒,起身向上遊走了幾步,赫然見到一個傻大黑粗的當地姑娘蹲在溪邊洗衣服(小溪彎彎曲曲,我洗飯盒的時候被一顆溪邊樹擋住了視線,沒看到她),看著她已經洗好的、擺在青石板上的幾雙襪子,以及正在溪水中搓弄的花內褲……再看看手裡剛剛用她洗襪子、洗內褲的水涮過的飯盒,只好默默念了句「無量天尊」……

前幾年曾碰到過一個當初一起閉關的師兄,他曾去當年的閉關地點「舊地重遊」過。聽他說,遼東地區這些年持續乾旱,那條當年的供給生活用水的小溪早就乾涸了,政府給修了一條每天定時供水的自來水管道……現在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往事已矣,那條沾染過柴火妞「身體異味」的小溪也淹沒在歷史長河中……蒼茫茫的北溟大地,我到哪裡才能找到煮茶用的天然水呢?

咦,不是有一家賣水的公司說他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么?於是,我又跑到超市去看水。

古人選水有很多原則,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比如宋徽宗說,「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清、潔二字不言而喻,這個「甘」字也好理解,「大自然搬運工」製造的瓶裝水,最早的廣告詞不就是「某某山泉有點甜」?

待我拿起「有點甜的山泉」,看著「天然礦物質水」幾個字,又撓頭不已。宋徽宗強調了四個字,除了清、潔、甘,就是「輕」。作為「生活在文化中」的現代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純水最輕,就是蒸溜出來的純凈水。而有點甜的山泉,分明就是「天然礦物質」很多的水,絕對不符合「輕」的原則。

而旁邊的某哈哈純凈水,輕是輕了,但又不「甘」……貨架上的琳琅滿目的瓶裝水,一下子讓我陷入兩難選擇:輕者不甘,甘者不輕……我特么怎麼選?

這也難怪,純水肯定沒有味道,甘的水一定有天然礦物質存在。我一介吊|絲,哪有乾隆帝「秤論天下水」的權勢!乾隆帝曾說玉泉山的水最輕,怎麼特么沒有哪家公司給出個瓶裝水呢……

回家去糾結了兩天,我終於想通了:古人論水的言辭那麼多,我幹嘛非得在宋徽宗嘴裡弔死!

查閱了很多資料,最後選定了明人田藝蘅的《煮泉小品》,這位田爺論水以「清寒甘香」四字,其餘三個比較好理解,那個寒字為冽,「覆冰之貌」。這個好!瓶裝水都「清」,我就尋個又甘又香的,回家後放冰箱里凍上,用的時候緩解成「冰水混合物」,用叉子在瓶口擋住冰,把冰下的水倒出來煮茶,不就是田爺說的上佳之水么?我真特么聰明!

我推了一個超市的購物車,把所有品牌的瓶裝水一樣取了一瓶,數了一下,一共十七種,交了錢,來到頂樓的餐飲大排檔,找個角落裡的空桌坐下,摸出筆和本,每樣水喝一口,開始在甘、香兩項上打分……後來口感有點亂,就用某哈哈的純凈水漱漱口,接著選……選出一批符合條件的,再反覆比較口感……也不知過了多久,好容易搞定了,我打了個飽嗝,抬頭一看,我附近坐了三個在大排檔撿空瓶的拾荒大媽,都笑眯眯地盯著我……

當然,我的「研究成果」也不值得保密,我可以公布出來,我選的是「怡寶」純凈水。

「茶之母」選好了,接下來就是「茶之父」——茶器。

我又糾結了……作為一個現代人,肯定不能在樓房的客廳里自己和泥砌個爐子,再找鐵匠鑄個茶鐺……商場小家電區域有的是煮茶的組合電器,說穿了也就是「電磁爐+金屬平底小水壺」或者電水壺的「煮茶版」。那些所謂的專業煮茶壺也沒有什麼值得表揚的「設計」,無外乎就是透明度的區別,同時可以給泡綠茶設定一個80攝氏度的水溫。

說到這裡,我又羨慕莫道先生了,我記得他最早喝茶的時候,只鍾情「鐵觀音」……我這樣「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當然是「夏飲綠,冬飲紅,一年四季喝烏龍」嘍!

喝綠茶簡單,煮紅茶或者烏龍茶,我得根據陸羽《茶經》三沸論,蟹眼、魚目、泉涌鼓浪……來「候湯」吧?

水要是煮老了,我怎麼喝?啊不是,我心裡怎麼能接受「失敗品」?

好吧……就算我技藝純熟了,駕輕就熟,小茶水煮的恰到好處,我用什麼茶具來喝呢?喝綠茶我還可以用玻璃杯將就,喝紅茶亦或烏龍,我是白瓷蓋碗,喝的同時以清亮茶湯來悅目,還是弄一套紫砂,閉目輕呷入味入心?

這都不是關鍵問題,最最重要的,把茶喝好,關鍵在於意境。

我最嚮往的喝茶意境……應該是我正襟危坐,手捧書卷,旁邊跪坐一個梳著雙抓髻穿唐裝,或者一身旗袍綁著麻花辮子的美貌侍女,把茶煮好倒好,晾到溫度適宜,雙手舉起茶杯,口中輕喚「先生,請喝茶……」我再淡哼一聲以應,目光不離書卷,只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從纖纖素手中拈過杯來,無聲呷飲……

咳……所以,我把目光放到內子身上,對她演說了一番喝茶之道,以及我的種種糾結,同時要求她在我每天讀書寫字的時候,親手給我泡茶喝。

內子聽完之後,沉默了半分多鐘(大概是我言語中的信息量有點大,她需要消化一下),然後問我:「你就是想每天喝茶對不對?除了水用怡寶,剩下煮茶、泡茶、喝茶的工具你都沒選好,而且喝什麼茶你也沒選好?對不對?」

我說:「對!但別忘了最關鍵的一點,最重要的是,你要每天親手煮給我喝。」

「我親手煮……就是我每天給你泡一杯茶唄?」

「然也!我要喝的是,你、給、我、泡、的、茶!用什麼茶葉和茶器,你自己選。你端上來什麼我喝什麼,你知道我這個人包容強,我不挑不撿,一切隨緣……」

內子聽我此言,嫣然一笑,滿口答應。

於是,我去超市搬了兩箱怡寶純凈水,其餘的交由內子搞定。

君子遠庖廚,只要內子在家,我是不進廚房的。我聽見她回來,把買來的各種東西歸位,自然對我的「喝茶」有了期待……是晚,我特意挑了一本好書,聽著內子在廚房燒水,便靜等茶來……

所以,當我看到內子款款走近,手裡捧著一個一次性紙杯(熱水型),裡面泡著一個立頓紅茶的袋狀茶包的時候……我的大腦進入了長達數分鐘的「當機」狀態……

從此,我們家裡吃飯煮速凍餃子、湯圓或者餛飩的時候,都是用怡寶純凈水,而且我們全家人會分享餃子湯/湯圓湯/餛飩湯,幾乎都會喝光……真的很好喝。怡寶純凈水的「甘香」味較濃,這是我精選出來的,大家不妨一試。

這盒立頓紅茶快喝完的時候,恰好是周末。那天傍晚我歸家,嗅到滿屋子的茶香,詫異中,內子從廚房跑出來高高興興地說:「明天帶孩子郊遊踏青去,女兒說要吃茶蛋,我看上次給你買的立頓紅茶還剩三包,我就拿來煮茶葉蛋了,你嘗嘗……」

我:「……」

立頓紅茶,加怡寶純凈水,煮出來的茶葉蛋,不好吃才怪!

內子看著我,嗔道:「你什麼表情啊!給你女兒煮茶蛋,用你幾個茶包,你不捨得啊?」

我:「哪有!怎麼可能不捨得,我女兒最大!好,煮的好!太好了……」

女人終歸是心疼自己老公的,晚上哄女兒睡了,出來見我倒了杯白開水邊看書邊喝,忍不住道:「怪我了,忘了給你留一袋。明天回來你陪女兒練琴,我去超市給你買茶……你別喝白開水呀,來,把你女兒剩下的飲料和薯片解決了……」

我:「……」

第二天踏青回來,內子真的去了超市……她回來的時候,開開心心地告訴我:「我問了超市裡面同仁堂的大姐,她說什麼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按她說的,我給你買了龍眼蜜餞、大棗、枸杞子、甘草,像泡茶那樣泡著喝,再加點兒蜂蜜,最適合你這樣的文字工作者,這叫『補氣血茶』,可以保健,比你喝立頓紅茶強多了……」

我:「……」

立頓紅茶不是我要喝的好么……佛說,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講究個緣分(法的意思是「軌持」,就是能以一定狀態存在於世間的事物)。因緣如此,我無悲無喜地接受了一切因緣聚合的結果……這是從佛學角度說的,換成儒、道的說法,就是順其自然、從容淡定地接受天命的一切安排……我生來與「喝茶」的緣分淺呵。

從此以後,我再未對內子提過「喝茶」的要求。「補氣血茶」用罄之後,內子也保留了晚上給送我一杯飲品的習慣,夏秋季節給我榨果汁,冬春季節給我倒一杯熱奶……雖然說穿了是沾女兒的光,但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至於喝茶……只要心中有茶,喝什麼重要嗎……

話又說回來了,商政以飲茶求經營氛圍和人脈,文人以飲茶求心靜和靈感,僧道以飲茶求禪悟和養生……莫道先生是文人,他喝茶要的是一種精神狀態,正如他自己說的「現在不喝茶不會說話了」。我喝茶呢,我佛道雙修,養生還在其次,我要的是禪悟。

參禪有三種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世間法,與喝茶同理。茶道未入門的人,基本上都是這個境界的。喝各種茶,味道不同,口感上的享受也不同。

參禪的第二個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大概在這個境界的入門地步,端起杯來,只是當下一口,食而不知其味。為何?一顆心追求的是「不為外物牽」,七情六慾、五官的六塵感受……都不能令我心動。

當然,我知道自己的境界還不算穩固。因為我在家裡不喝茶,我喜歡一個人在茶館或者咖啡廳閑坐,要一杯綠茶或者紅茶,慢慢喝著,精神漸漸進入「無所住」的狀態,也不知道自己喝的液體是什麼味道,甚至飲茶的動作和精神的或恍或惚相結合,現實亦或修行中的很多事情,會在此時豁然而悟……

參禪的第三種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喝的每一口茶,都知道茶水的變化,漸涼了,續熱了,每一杯的味道更淡了或者更濃了……僅僅是知道而已,一顆心是湛然不動的,只是如同明鏡一樣,如實地反映了外界有緣之物的變化。

這個境界,就是禪宗開悟之後的境界:即心是佛。

當然,這個佛是理即佛,理論上是,真正的修行境界是「初地菩薩」,從此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距離究竟成佛還有三大阿僧祇劫的遙遠路途要走……

我喝茶,喝的是無形之真意,端起茶來,慢慢入口,然後放下……從這個端起和放下的簡單動作中,讓心靈脫離俗世的煩惱。所以,喝什麼對我來說真的不重要,我喝的是「無形之茶」,藉以從中慢慢訓練自己的有形之心。

莫道先生則不同,前幾年我還在北漂的時候,我聽聞他來京辦理一件案子,便欣然邀請他到「一茶一座」小聚。我特意要了一套透明無任何花紋和LOGO的玻璃茶具,茶壺也是純透明的,我喜歡這種盡量淡化茶具,只突出茶湯的感受……如同人生,自我之種種境遇只是個「容具」,心靈的感受才是生活的真意。

與莫道先生對飲之時,顯然他對我鍾情的透明茶具並不感冒,再加上他心中有縈懷之事,我們竟然沒有提到任何一句關於「茶道」的交流。

所以,當我在他的律師事務所拈著紫砂杯的時候,我知道他追求的乃是繁華辦公環境中擁有樸素的喝茶境界。他不放下任何外緣,求得是在藍天白雲之中,喝出星辰大海……他在茶葉的沉與浮中,完成人事糾葛。

我恰好和他沉浸在完全不同的境界中,我力求擺脫所有外緣,只在拿起和放下這兩個動作中,找到心靈的安寧和明悟……他是喝茶,我是拿茶來喝。

他知道什麼茶好,知道怎麼喝好;我不知道什麼茶好,也不知道怎麼喝……他在喝茶中得到喝茶的真意,我則在喝茶的真意中,知道自己在喝茶。

我和他,就像在一座高山的南北兩面攀登著……他抬起頭,看到滿天星斗;我閉上眼,不去看滿天星斗……

而滿天星斗,同時在我們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道功 的精彩文章:

心靈寄語:每天收穫一點點
我的易經生活16:渾水摸魚也有商機存在

TAG:佟道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