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歪果仁一直稱我們為華人,華僑一詞怎麼來的?

歪果仁一直稱我們為華人,華僑一詞怎麼來的?

中國人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稱呼也不固定。南北朝以後,移居日本等地的中國人逐漸增多,一般被稱為秦人、漢人或僑人。唐宋以後,與外國文化、經濟交流頻繁,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快速增多,多被稱為「唐人」。

歪果仁一直稱我們為華人,華僑一詞怎麼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鴉片戰爭後,香港被割讓給英國,中國人遠赴南洋、澳洲、美洲謀生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被稱為「華工」、「華商」、「華民」、「僑民」等。1883年,著名買辦、思想家、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摺中,第一次使用「華僑」一詞。1904年,清政府外務部在一份奏請在海外設置領事館的摺子里,提到「在海外設領,經費支出無多,而華僑受益甚大。」此後,「華僑」一詞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專稱。

歪果仁一直稱我們為華人,華僑一詞怎麼來的?

鄭觀應身份很多,近代評價頗高,是中國最早具備國際視野的官方人士,但其真正身份是買辦。買辦本是洋商和大清本土企業的中間人,幫助洋商開拓大清市場的。清朝雖開展洋務運動多年,但有實力的本土企業,不是官辦,就是官督商辦,官府掌控著資源和市場,真正的民企和私企都很弱小的,買辦也就成了洋商和官府之間的中間人。鄭觀應既為洋商服務,又有朝廷官銜,就是橫跨政商兩界的「官商」。

歪果仁一直稱我們為華人,華僑一詞怎麼來的?

鄭觀應並不專為洋商辦事,更是近代著名愛國人士。中法戰爭中,他在越南、新加坡等地奔波,探測敵情,爭取國際支持,因此還被扣香港,不得已隱居六年,寫成《盛世危言》一書,為當時清廷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金國最後一位有為皇帝,文武雙全,在位不過一小時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被踢出歷史書?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