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官商」鄭觀應:考不中秀才又如何,做買辦照樣升官發財

「官商」鄭觀應:考不中秀才又如何,做買辦照樣升官發財

作者:金滿樓

近代開埠通商後,國內有一類職業人突然興起,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買辦階層」。

買辦一詞,舊譯為「康白度」,其源於葡萄牙文Comprador,原指歐洲人在印度僱傭的當地管家。

之後,英國人照抄其詞,而舊上海的洋涇浜又把「康白度」音譯成「康擺渡」,不過這倒是音義契合,有些一語中的了。

可不是么?買辦可不是外灘邊上的「外白渡橋」、給你「白渡」的,他們的「擺渡」,是要洋人掏錢給洋鈿的。

作為「擺渡人」,說白了,買辦就是幫洋人與中國人做外貿生意的中間商人。

近代開埠之初,這種既懂點外語又懂得中國國情的職業經理人可是人才市場上絕對的搶手貨,近代中國最早發家致富的,也多為這批人。

當然,買辦也不是哪裡都有,其中最早的一批,多數來自廣東香山縣。無他,近水樓台先得月,香山一帶離香港、澳門最近,最容易受外國人影響啊。

在中國早期買辦中,鄭觀應應該算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個了。

鄭觀應,字正翔,1842年生於廣東香山縣。據說,鄭觀應原名叫「官應」,大概是想走傳統的科舉之道求官吧,然而,這條路並沒有走通。

鄭觀應的祖、父都是讀書人,其父還做了一輩子的塾師,但鄭家似乎並沒有文運,三代人均未獲得任何功名。

在16歲那年,已讀了多年聖賢書的鄭觀應前去應童子試(也就是科舉第一關、考秀才),結果,不出意料地落榜了。

老父親一看,這孩子也不是中舉的命——得了,改奔他途吧!

結果,鄭觀應也沒有再次科考的機會,改而追隨叔父鄭廷江及族兄鄭濟東去做買辦這份極有前途的職業了。

當時,鄭廷江與鄭濟東都在上海洋行做買辦。鄭觀應來到上海後,先是寄居在任新德洋行買辦的叔父鄭廷江處,邊聽差,邊學英文。

外國洋行

一年後,粗通外語的鄭觀應經人介紹進英商寶順洋行(老闆就是大鴉片販子顛地)中當實習生(就是學徒了)。

這時的鄭觀應畢竟是好學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則到英國傳教士傅蘭雅開辦的英華書館夜課中持續學習英文和其他各種知識。

皇天不負有心人,只要肯學習、肯吃苦、又不傻,人總是會有出息的。

沒多久,鄭觀應就轉正並逐步接手洋行的絲樓和輪船攬載事務。但是,正當他打算大展宏圖時,寶順洋行卻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了。

不過這倒也好,積累了十年的經驗與人脈並已經小有資產的鄭觀應隨後開始單幹,他先是和朋友合夥做茶棧生意,繼而出資附股公正輪船公司做起了股東。

不久,已經捐得郎中五品虛銜的鄭觀應又做上揚州寶記鹽務總理,這在商場、官場都算吃得開了。

1873年,英資太古洋行成立太古輪船公司,而在同年,輪船招商局也宣告成立。

有意思的是,鄭觀應不但同時參與了這兩家公司的招股,而且他還被聘為太古輪船公司總理併兼管帳房、棧房等事務。

當年,鄭觀應才32歲,其年薪已高達7千兩銀子,如果加上其他高額的辦公津貼和各項分紅的話,那一年收入過十萬兩銀子也不在話下。

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是絕對的金領階層、年少富翁啊。算起來,這比當個窮秀才甚至什麼舉人、進士可是要強多了!

當然,如果僅僅是為外國人賣力,那未免太小看鄭觀應了。

事實上,鄭觀應此時的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其積極投資於國內洋務派興辦的的各項實業。

除了前文提到的輪船招商局,還有上海織布局、津滬電報局、開平煤礦等企業中,也都有他的投資或股份。

在此期間,鄭觀應還積極響應清廷號召並與上海富商經元善、謝家福、嚴作霖、徐潤、盛宣懷等人先後捐出大筆銀子賑濟山西、河南、陝西等省災荒。

由此,鄭觀應雖然沒有任何功名,但他已由此捐得侯補道銜,並與李鴻章等洋務派大員交納日深。

1880年,鄭觀應被委任為上海織布局總辦,不久又被委派為上海電報局總辦,由此成為李鴻章手下的洋務幹將。

1882年,在與太古洋行的五年合同期滿之後,鄭觀應不再續約而接受李鴻章之命出任招商局幫辦。

之後,為應對太古、怡和兩外資輪船公司的削價競爭,鄭觀應親自出面交涉並簽訂齊價合同,這也使得輪船招商局得以繼續穩步發展。

由此,鄭觀應也日漸成為洋務大員李鴻章眼裡的紅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民國《大公報》的三駕馬車如何散架的?
清宮宮女最怕什麼?不怕打、不怕跪,最怕的是當眾打屁股!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