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在我們國家從小到大的讀書過程中,大家總能夠學到非常多的知識,語文課本中除了有現代的知識外,還有非常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賣油翁的故事早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之中了,這個故事的作者是歐陽修,故事的內容講述的是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很會射箭,但是一個賣油的老翁卻不以為意,陳堯咨不服,這個賣油的老翁就用一個銅錢頂在葫蘆嘴上,然後用勺子舀一勺油,讓油在高空中落下去,正好從銅錢中間的孔里落進去,但是銅錢上面卻沒有任何一點油滴上去,旁邊的人都神乎其技。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其實這個故事通俗易懂,就表達了萬事都能熟能生巧的道理,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一項手藝就沾沾自喜,就像賣油的老翁一樣,他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這個過程,他能把油從錢孔里滴過去。《賣油翁》讓我們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柱磨成針的道理。在大多數教科書中,基本上將歐陽修的這篇文章一字不改地收錄進來,卻不約而同刪去了最後一句話。一般來說,古文講究的就是文章結構,最後一句話即要點名主旨,闡述作者的看法,這句"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為何要刪掉···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而為什麼這一句話會被刪除,最主要的是它想要表達的會現在人們理解的會有所衝突,這對於中學生來說很容易混淆,加之現在的中學生學習都是主要以課本為主,輪扁斫輪想要傳遞的理念可能會對於那些整天抱著課本學習的學生造成傷害。輪扁斫輪則有不重視書本知識的一方面解釋,這讓容易讓捧著教材的中學生誤解。他的深層含義是,有些體驗不是靠看書得來的,必須要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重點,有時候從書中看到的也並不是真的,就像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想了解百姓的痛苦,必須去親身看看去。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所以,最後一句雖然精妙,也將文章的主旨提煉出來了。但是,如果說作為教材選用,確實也有刪去的道理。不知道讀者您讀過的教材有沒有這句話,您認為該不該刪除?《賣油翁》中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掉,原來那些年我們都誤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