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威馬汽車創始人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沈暉解析威馬的「互聯網+」

威馬汽車創始人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沈暉解析威馬的「互聯網+」

2018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在11月7日至9日召開,產業互聯網和工業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無疑成為關鍵詞之一,馬化騰在與李彥宏的對話中直言「產業互聯網經過我一說,好像都清晰了。」

當然,這不僅由於BAT三大互聯網巨頭的2B戰略已經全部明確,更有富士康、紅旗、威馬汽車等與互聯網主動融合的新舊製造業代表,也在大會舞台上得以放大呈現。

「我們從用戶端體驗到產品,到下定單,再到後續的工廠、供應鏈的造車過程,然後到交給用戶使用,整個過程都是數字化的。」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說。

互聯網催生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傳統行業的必修課,而沈暉選擇繞開後期轉型和戰略調整的成本與風險,直接從底層的數字化著手構建了「威馬汽車」這一電動汽車品牌。

曾任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菲亞特動力科技公司中國區CEO的沈暉對於傳統汽車產業的洞見已經十分清晰,「成熟的企業很難推倒重新構建體系,只有像我們這樣的新造車企業從零開始干,才能丟掉包袱。」

2015年成立的威馬汽車,截至今年年初,已相繼拿到百度、騰訊、五礦集團、紅杉等巨頭、國家隊以及知名機構的融資接近200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工廠建設、產品研發、用戶體驗等,並與百度在智能互聯、L4級自動駕駛等領域已展開密切合作,與騰訊在「連接」與「內容」等領域進行全面合作。

今年9月28日,威馬汽車宣布實現量產交付,年內目標交付1萬台,明年目標交付10萬台。首批威馬EX5從交付大會現場出發被運往全國各大城市時,贏得現場2000多名參會人員歡呼,而威馬也被媒體稱為「不差車」的新造車企業。

雖然今年3個月交付1萬台、明年交付10萬台的目標,對於一家新造車企業來說,有些負載超重,但從沈暉對威馬的定位來看,不容其放緩節奏。

沈暉表示,「威馬汽車始終遵循集團『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第二步,成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公司;第三步,成長為智慧出行服務商),踐行『威馬之道』,讓利給用戶,為平凡的人打造『用得起、用得爽』的智能電動汽車,成為智能純電動汽車的普及者。」

「我們要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這是一種更接近互聯網的精神,具有普惠性,要讓更多平凡人擁有智能化的電動車。」沈暉說。

而在普惠性背後,沈暉又在威馬投注了更大的目標:個性化,即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個性喜好選擇汽車配置,實現路徑是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

為了實現快速、大批量交付,威馬也選擇了直營與合伙人結合的汽車新零售方式,目前在全國已經簽約30家智行合伙人。「之所以我們說是新零售,是因為從下單到支付,以及產品定價,我們用的都是一套系統。」沈暉說。

關於產品、製造以及渠道等方面的數字化部署,沈暉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與鈦媒體進行了深度分享。


「AI+硬體+軟體+服務」造普惠車首創全車交互智能引擎

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的延伸正從設備走向空間,賽場從手機屏幕,升級到出行生態。由此,汽車的角色顯然不再是單純的A點到B點的移動工具,將會進化為超級移動智能空間,成為智能互聯生活的重要載體。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車企的使命不僅僅局限在造一輛車,而是要基於車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智慧出行服務。所以,威馬汽車首先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通過「AI+硬體+軟體+服務」結合的方式為社會人造普惠車,通過整合資源進化成為「AI+硬體+軟體+服務」平台級企業,以用戶為中心,實現車輛聯網、感知、協作、決策4步走的智能化進化,打通供應鏈端、製造端、新零售和用戶服務,讓車成為超級智能移動空間,讓出行場景成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平台。

由威馬汽車智能網聯團隊全球首創的全車交互智能引擎(Living Engine),成為了驅動威馬 EX5 進入「全車交互智能化」時代的源動力,讓威馬 EX5 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機器,而是用戶貼心的生活伴侶。全車交互智能引擎(Living Engine)將軟體化的硬體串聯成一個整體,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交互服務,它由 Living ID (威馬 ID)、Living Flow、Living Mate 三大元素組成。其中,Living ID (威馬 ID)是獲取個性化服務的基礎和進入互聯網生態的鑰匙;Living Flow 是一套數據驅動和持續優化的主動響應機制;Living Mate則是一個動態變化的交互載體,是與用戶時刻隨行的知心夥伴,甚至可以與智能家居互聯。


C2M智能製造要與供應鏈深度合作

通俗來講,威馬汽車所做的C2M客制化訂單生產方式,是通過互聯網將不同的生產線連接在一起,並按照銷售終端客戶的產品訂單需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最終生產出個性化產品。

這就需要從用戶社群建立、訂單生產到生產製造以及後端的供應鏈配合等全產業鏈進行部署。「這種面向批量化乘用車的、全數字化的生產方式只有新造車企業能夠做到。」沈暉告訴鈦媒體。

在沈暉看來,整個C2M模式的實踐當中,關鍵的一環在於與供應鏈的協調配合。

威馬的策略是,首先從研發開始就允許供應商加入,並且讓供應商採用相同的零部件做組合,而不是使用太多新東西。

「我們對供應商夥伴的很多零件很了解,會鼓勵他們的二級、三級供應商使用更多相對通用的東西,但組合成不一樣的技術,相對來講壓力就很輕。」沈暉說。

沈暉解釋,如果供應商提供最新技術的東西,那就意味著它的二級、三級供應商也要使用新東西,那麼這些零件技術就可能沒法共享,研發周期就會走高。

其次,在投產的第一天,威馬即與供應商進行數字對接。「很多核心的供應鏈,能從他們公司看得到我們內部的庫存情況,比如他給我發貨,多少在路上,多少在線上,以及庫里有多少。」沈暉說。

針對供應商的反饋,威馬也會對配置需求進行調節。「我們與西門子合作開發了一款軟體,會在後台給供應鏈不少調整的機會,比如說某段時間,哪個配置需求太高了,某個供應商夥伴發貨跟不上,那麼這個配置可以讓用戶選得少一點。」沈暉說。

「個性化總是與效率相悖。」沈暉坦言,「所以我們的模式叫做客制化,在演算法里會鼓勵大家選擇比較接近的東西,比如通過交付周期、成本等方面進行提醒,但是如果用戶原因,我們也會滿足這種需求。」

而採用C2M 模式的底層原因,沈暉也向鈦媒體透露,「有些用戶願意去選擇,有些覺得很討厭,但是這些配置會被多少人感興趣,哪些不感興趣,都會在C2M系統中被記錄,這會對改進我們的下一代產品提供很大的幫助。」


「特斯拉的直營模式不適合威馬」

從資本背景、產品進度來看,威馬已經處於新造車企業的第一陣營,但是與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造車企業不一樣的是,在渠道方面,威馬並沒有執著於直營模式,而是採用了直營+合伙人模式。

據悉,威馬首批智行合伙人16家網點覆蓋15座城市,未來隨著交付量級的提升,還會有更多的智行合伙人門店布局。明年的目標是覆蓋省會城市,在新能源汽車需求和接受度較高的二、三、四線城市進行拓展,將智行合伙人的數量提升至80至100家。威馬秉承一切以用戶和用戶需求出發的理念,選擇的智行合伙人都是和威馬理念相同、擁有豐富服務經驗並且認同威馬服務體系的利益共同體。

在特斯拉的解釋中,直營模式不僅能夠獲得用戶完整的消費數據,也能夠更好地掌控服務質量。為此,特斯拉已經在全球開設超過350家銷售服務網點,而蔚來也不惜斥資重金在各大地標城市開設用戶中心NIO House。

不過,在沈暉看來,直營模式更適用於小眾高端市場,但並不適用於威馬這種大批量生產交付的品牌定位。

「現在都在說,新零售、新服務,這到底是什麼?就是線上、線下是打通的,以用戶為中心的人、貨、場的一致。我們的智行合伙人已經做到了,不管你到哪一家店去,定價、成交系統都是同一套,都在我們手裡。」沈暉說。


年內交付1萬台的目標沒有變

日前,有媒體曝出,用戶在9月28日威馬交付大會前後,已交付2萬元定金,卻被系統提示需明年1月甚至2月提車,因需承擔補貼退坡差價而引起不滿。

在不少人看來,9月28日威馬公布的大定訂單為4016個,當即下單或者提前下單,很大概率會在沈暉承諾的1萬台以內,也就可以在今年內提到車。而實際上,由於C端用戶預定火爆,加上B端與出行平台用戶大批量下定,一些在9月底、10月初支付大定的用戶發現,威馬公示並承諾的最晚交車時間已排到了2019年1月31日。

本次退訂風波的核心無疑在於新能源汽車補貼。2010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發布文件,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等工作的實施。此後,每年國家要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上百億財政補貼投入。

2015年,四部委在《關於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指出,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要逐年退坡。但每年退坡的具體比例則沒有明確。

每年調整國補、地補,也可能取消,有可能繼續,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此外,企業還需要墊付補貼資金,國家的補貼到賬周期往往需要18個月。沈暉表示:「威馬始終以保障用戶利益為原則,嚴格遵循國家政策及法規。」 由於地方補貼政策存在差異,具體地方補貼政策需要以所在的城市的補貼政策為準。

針對近期用戶關心的補貼退坡等問題,威馬第一時間發布了說明,明確承諾了,由於威馬原因導致2018年內推遲交付,但交付不影響客戶享受當年補貼政策的,威馬將予以積分補償;由於威馬原因推遲至次年交付,且導致用戶不能按2018年政策享受補貼的,威馬將按照2018年補貼政策為用戶執行。這一做法可以說相當厚道,要知道,一旦政策變化補貼退坡,那麼威馬是要掏腰包給用戶填補補貼差額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威馬EX5這款車的國際品質值得點贊,用沈暉的話說,這款車本身定價就是按照沒有補貼也會有人買的策略去制定的。在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前夕的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盛大開幕。威馬汽車以「上海交易團」成員的身份多維度接軌進博會,為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威馬EX5不僅成為《人民日報》客戶端採訪專用車,為《人民日報》客戶端傳遞「新時代 共享未來」的聲音提供保障,更在進博會期間參加浙江-德國企業採購高峰會,強化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並受邀出席由進博會官方舉辦的「中國汽車市場國際論壇」,共話汽車發展趨勢,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

興起於2014年的新造車浪潮,已經成長3-4年,相繼面臨量產交付的第一次大考,這一關鍵時期,對於交付承諾的踐行、資本效率的掌控以及服務質量的保證等,都是企業需要同步解決的問題,相信沈暉這名汽車屆的老舵手能夠帶領威馬汽車衝出突圍。(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李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國慶「知識旅行」活動限時開啟,七天變身區塊鏈達人
民營電影公司的「五大」,早該重排坐次了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