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西德安:張古山上的這隻手電筒,夠得上「國家一級文物」!

江西德安:張古山上的這隻手電筒,夠得上「國家一級文物」!

原標題:江西德安:張古山上的這隻手電筒,夠得上「國家一級文物」!


2018年10月30日,註定是筆者八年來抗日戰場實地考察發掘極不平凡的日子。這天下午2點整,在抗戰名山——江西德安萬家嶺張古最北端之頂點,發掘出土一支手電筒。手電筒為中國製造,有「中國上海製造」(英文)字樣。





手電筒周身貫穿四個彈孔,顯而易見是激戰所致。

筆者根據戰史研究,弄清楚了這支手電筒的來歷。


1938年10月8日凌晨,張靈甫部第74軍第305團奉命反擊張古山。日軍第106師團第147聯隊部隊史——《鄉土部隊奮戰史》,對這次張古山夜戰之慘烈,有十分詳細生動的記載:




「在此戰鬥到最後一刻 鬼冢部隊(筆者註:第147聯隊第1大隊)的浴血奮戰

度過了緊張一夜的鬼冢大隊,在號聲齊鳴中迎來了10月8日的凌晨。


在此前的一個半小時前,也就是凌晨兩點半,大隊部接到了來自前線分哨小野曹長的小分隊的報告:「敵人有反擊的徵兆。」


「大家準備好,決戰的時刻到了。」握著軍刀,叉著兩腿站著的鬼冢,部署了全大隊的戰鬥配置,準備迎接敵人的反擊。


凌晨4點,分散在密林中排成數條線的敵軍大部隊,向鬼冢大隊發起進攻。轉眼間,鬼冢大隊就被強烈的號聲、煙塵、四面八方飛來的手榴彈所包圍。


充滿力度的強烈反擊。

敵人分散成數條線,交互投擲著手榴彈,毫無間斷地高聲大喊著打了過來。


鬼冢大隊正焦慮於在彈幕的間隙里尋找突破口,但由於敵人投擲技術實在是非常的出色,手榴彈毫無空隙地陸續飛來,鬼冢大隊的將士們連頭都抬不起來。


我軍敢死隊多次進行突擊,第一波手榴彈幕下,我軍大多死傷,第二波的手榴彈幕下,完全將我軍全部人員擊垮,無論如何都沒辦法突破。鬼冢面色通紅,大聲訓示,但是敵人的戰鬥力比預想的還要強大。敢死隊一從壕溝里衝出去,令人目眩的光線馬上就閃起來,大家相繼倒下。濃密的彈幕下,敵人的包圍圈逐步


縮小,壓迫到鬼冢部隊的面前來了。

鬼冢發現如果從正面突破是因難的,因此想採取迂迴策略,派出小部隊從敵人的側背面進擊,但是受周圍密林的阻礙,沒有實現。


敵人的槍火如狂風暴雨般從鬼冢大隊上方降落下來,氣勢如虹。鬼冢部隊緊貼在壕溝里,傷者迭出,措手不及。一線、二線以及前進陣地陸續被擊潰,敵人乘勝一氣攻入日軍主陣地中。


戰鬥於我軍不利。對殺到眼前的敵人,大隊炮手、機關槍手們也都抽出腰間的短刀應戰,出現了混亂局面。日中兩軍的將士屍體堆成了小山,鮮血橫流,淹沒了壕溝」。


在張靈甫部305團手榴彈戰的猛烈反擊下,日軍也進行了反衝擊。


但根據上述日軍部隊史記載,日軍「敢死隊一從壕溝里衝出去,令人目眩的光線馬上就閃起來,大家相繼倒下」。


正是我軍將士的手電筒突然打開,黑夜中日軍被強光刺眼一時來不及反應,隨即國軍機槍掃來,日軍紛紛倒下,死傷狼藉。隨後的戰鬥,張靈甫部305團亦被日軍機槍掃射,這支手電筒也貫穿四個彈孔,隨同將士永留於張古山最北端之頂點。一直到整整八十年後,在張古山最北端之頂點被筆者發掘出來。手電筒出土發現現場令人聯想起八十年前中國將士壯烈犧牲的場景,震撼人心。


隨著這支手電筒發現出土,張古山這段慘烈的爭奪戰也公之於天下。



從張古山俯瞰德安萬家嶺戰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揭秘 的精彩文章:

蕭勁光手跡,擔任30年海軍司令員,後官至副國級,三個兒子是將軍

TAG:歷史新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