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突然頭暈是中風前兆?科學預防沒這麼簡單

突然頭暈是中風前兆?科學預防沒這麼簡單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1、卒中(即中風)是健康的「頭號殺手」,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其中缺血性卒中(腦血管狹窄或脫落血栓阻塞腦血管)是主要類型。

2、網傳的所謂「卒中前兆」——頭暈、眩暈、肢體無力、雙眼黑矇等,有一定道理但作為判斷依據並不科學。一是頭暈、無力癥狀除了卒中,在其他很多疾病中也可出現,缺乏特異性;二是當出現這些癥狀時,往往已經提示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血管病變。

3、實際上,比起主觀性較強且缺乏特異性的癥狀,通過風險模型預測卒中風險才是更準確的方法。在預防上,對肥胖、高血壓、飲酒等危險因素進行控制,也能夠極大地降低卒中風險。

查證者:胡遠東丨醫學博士

很多健康媒體都喜歡刊登《出現這些癥狀要高度警惕中風》這類的文章,通過介紹一些所謂的「卒中前兆」告訴我們如果出現突然的頭暈、眩暈、肢體無力、雙眼黑矇等癥狀,尤其是從卧位到立位時出現上述癥狀,需要高度警惕卒中的可能。卒中預防其實沒這麼簡單。

一、缺血性卒中的定義及危害

卒中,我國傳統醫學中稱為中風,是由於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急性腦損傷、腦功能障礙的一系列疾病。根據病理生理機制,卒中可分為兩大類型: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是由於腦血管狹窄或由其他部位脫落的血栓阻塞腦血管,後者則是由於腦血管破裂出血導致的。

圖1、缺血性卒中(左)與出血性卒中(右),圖片引自dxline.info

隨著醫學技術進步和經濟水平發展,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以心腦血管事件和惡性腫瘤為代表的慢性病則取而代之,成為人們生命和健康的「頭號殺手」。

我國的心血管事件具有幾個較為明顯的特點:(1)卒中是主要死因,與西方國家和南亞國家多以心肌梗塞作為頭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不同,在東亞文化圈的中日韓三國,年齡標化後的死亡率中,卒中均顯著高於冠心病;(2)缺血性卒中是主要類型,根據我國的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缺血性卒中占我國的所有卒中案例的69.6%-70.8%;(3)發生卒中後致死致殘率高,對住院急性卒中患者的統計顯示,一年內病死率在15%,總體致死/殘疾率在33%左右。考慮到大量患者發病後未能得到及時救治和住院治療,真實的致死致殘比例還要更高。

圖2、不同國家中每萬人中死於卒中(綠色)與死於冠心病(紅色)的人數對比

由圖2可見東亞的中日韓三國卒中死者均多於冠心病,中國的卒中死亡人數約為冠心病兩倍[2]。

二、自我風險預測很重要

網傳的所謂的「卒中前兆」——頭暈、眩暈、肢體無力、雙眼黑矇等癥狀,和一些「卒中前兆」的研究,例如2015年日本學者對1400名中老年人的測試發現,無法長時間單足站立,尤其是那些無法持續20秒的受試者,在後續的核磁共振檢查中發現腦血管病變的概率顯著升高[3]。這樣的說法和研究都有一定道理,但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頭暈、無力癥狀除了卒中,在其他很多疾病中也可出現,缺乏特異性,二是當出現這些癥狀時,往往已經提示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血管病變。

實際上,比起主觀性較強且缺乏特異性的癥狀,通過風險模型預測卒中風險才是更準確的方法。風險模型預測是搜集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的大規模研究數據,統計具備某個因素的人群發生卒中的比例,從而計算出在不同條件下發生卒中的風險概率。使用時只要按照個體的情況進行查表或將相關參數輸入公式,就能很快得到個體發生卒中的風險水平。國際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改良弗明漢卒中量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就是其中代表。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科學家們也與時俱進地開發了用於預測風險的APP,例如可以從谷歌應用商店下載的Stroke Riskometer,目前軟體只有英文版本,只需要回答二十個簡單的問題,軟體就會給出風險水平,還會告訴你如何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降低卒中風險。

圖3、改良弗明漢卒中量表

三、控制危險因素,防患於未然

卒中一旦發生,逆轉病情發展極為困難,即使患者大難不死從急性期中存活下來,往往也會留下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癱瘓等長期併發症。因此,雖然在卒中發生以後及時診斷、治療很重要,但更好的辦法是在卒中發生之前就進行針對性的預防。

由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和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制訂的《腦血管健康管理與腦卒中早期預防專家共識》[4]指出:除了年齡、性別、種族這些無法改善的因素之外,目前已經發現了高血壓、吸煙、飲酒、糖尿病、心房顫動、血脂異常、無癥狀頸動脈狹窄、不均衡膳食、缺乏身體運動、肥胖等十餘種可防可控的卒中危險因素。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控制,能夠極大地降低卒中風險,例如房顫患者採用華法林抗凝治療預防血栓,可降低64%的卒中風險,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經過治療,可使腦卒中的風險下降42%。而我們經常聽說的各種食療養生偏方目前都沒有得到科學證據證實,像「每天喝XX藥酒可舒筋活血」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增加卒中風險。

總之,卒中危害巨大,一旦發生,治療非常困難,簡單易行的風險評估和個體化的危險因素干預才是預防卒中的科學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誌,2018,(9):666-682.

2.Hata, J. and Y. Kiyohara, Epidemiology of strok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sia. Circ J, 2013. 77(8): p. 1923-32.

3.Tabara, Y., et al., Association of postural instability with a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damage and cognitive decline: the Japan Shimanami health promoting program study. Stroke, 2015. 46(1): p. 16-22.

4.《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腦血管健康管理與腦卒中早期預防專家共識[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2017,(5):397-407.

本文編輯:dorili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膳食纖維導致肝癌」的研究值得注意,但不必過於擔心
秋冬換季,別再讓父母輸液預防腦梗死了,一文讀懂用藥攻略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