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鴨跖和飯包 | 小餃子有大智慧

鴨跖和飯包 | 小餃子有大智慧



作者 | 謝決明


形色註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揚葩簌簌傍疏籬,薄翅舒青勢欲飛。


幾誤佳人將扇撲,始知錯認枉心機。


——南宋 楊巽齋


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是我最早認識(其實是認錯)的野草,聽長輩說半邊蓮可以治蛇咬,很長時間我都想當然地把這種看起來只開半邊花的野草當做「半邊蓮」!後來才知道它有三片花瓣,兩片像翅膀那樣飛起,下方還「藏」著一枚半透明的小花瓣。



鴨跖草


鴨跖草分布區很廣,我國甘肅、四川以東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見到,生於河岸、湖畔、溪流邊等比較潮濕的地方,在大規模開發房地產以前,老式平房的房前屋後陰濕處也較常見。它在古醫書上有鼻斫草(花朵擁有白鼻頭)、碧蟬花(兩枚藍色花瓣如蟬的翅膀上揚)、藍姑草、碧竹子(葉子有點像竹葉)等多個別名,理所當然地被當做草藥利用,據說具清熱解毒之效,功效也包括治療蛇蟲咬傷(作為功效接近半邊蓮的草藥,也算是我當年沒有錯得一塌糊塗吧,撈回一點面子)。


成片綻放的鴨跖草


在我認識的野花中,花朵藍色純凈得可以跟鴨跖草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藍花綠絨蒿了,但後者偏居高原,遠沒有鴨跖草來得親近。 早晨起來看到路邊那點點養眼的「碧蟬」,總禁不住要用手機拍兩張,而在這過程中,留意到鴨跖草特別的形態,覺得十分有趣。



鴨跖草特寫,留意它很有特色的「小餃子」


鴨跖草一共有6枚雄蕊,其中3枚雄蕊呈現醒目的亮黃色,在藍色花瓣的襯托下分外顯眼,卻不產生花蜜,估計只是為了吸引昆蟲的注意力;另外2枚雄蕊幾乎與雌蕊一樣長,用於在昆蟲訪花時可以就近給雌蕊傳粉;還有一枚U形雄蕊具有大量活性花粉,畢竟要給采蜜的蟲子一點甜頭,不然起早的昆蟲不會單純為了欣賞那靚麗的藍色而耽誤謀生的采蜜工作。


兩枚靛藍色的花瓣高揚,對於紫外線敏感的蜜蜂和蝴蝶來說,自然是最明顯的廣告牌;還有一片白色花瓣素凈地下彎,彷彿是專門給前來訪花的昆蟲提供的落腳點。



一隻瓢蟲笨拙地爬上鴨跖草花朵


綠色的第三花瓣正好成為落腳點


藍色的花都是不禁太陽曬的。鴨跖草的花在清晨開放,經陽光曝晒後,花瓣便會漸漸蜷曲萎蔫,變為皺縮的藍色小球狀。花敗之後,只留下近半圓形的綠色「苞片」,古人稱之「結角尖曲如鳥喙」。我覺得它更像是一枚小水餃,這水餃能夠一直保留到果實成熟之後,將後期的花朵和種子包在裡面,以防被掠食者吃掉。每一枚水餃(苞片)之中通常有兩朵花開,結為兩枚果實。通常先後成熟,倘使先熟的種子為蟲鳥所食,後熟者依然可以留下後代。其中是不是蘊涵著天然智慧呢?



鴨跖草花朵萎縮後縮進餃子般的苞片中結籽


讓種子得到保護



餃子里的先後成熟的兩朵花


其中一朵被啄食了


另一朵得以結籽倖存

古代喜歡在植物中提取色素作為染料,鴨跖草純凈的藍色自然引起人們的注意,據民國《杭州府志》載,杭州著名物產中有紅藍胭脂,紅胭脂大家耳熟能詳,而對於藍胭脂就可能沒有啥印象了,我查閱資料也沒得到具體的記載,只查到藍胭脂的主要原料就是用鴨跖草花汁所制(方以智《通雅》「杭州以綿染其花作胭脂為夜色」)。民間巧匠在清晨露水未退時,將那些鮮嫩的花瓣採下,搗爛為汁,當作藍色顏料,用於繪畫,化妝和染制手工藝品。清朝康熙年間自號西湖花隱翁的「花痴」陳淏子在他的著作《花鏡》對鴨跖草有如下描述:



……鴨跖草,多生南浙,隨在有之。三月生苗,高數寸,蔓延於地,紫莖竹葉,其花儼似蛾形,只二瓣,下有綠萼承之,色最青翠可愛。土人用綿,收其青汁,貨作畫燈,夜色更青。畫家用以破綠等用。


我將上面的這段話大致翻譯一下:



鴨跖草多生在浙江南部,我所在的地方就有。小苗三月份(農曆)開始生長,枝高數寸,在地面上蔓生,莖幹紫色,葉子像竹子,花朵很像飛蛾,只有兩個花瓣,下面有綠色的萼片(其實是花瓣)托著,顏色特別青翠。當地人用綿絨蘸取花瓣的青汁,出售用來作為畫燈的顏料,在夜色中這種青色顯得更加濃郁,畫家也用這種青汁作為畫畫構草圖(古時候俗稱破綠)。

這種藍色具有遇水即褪色的特點。所以可以用來渲染絕不沾水的燈罩,明朝時鴨跖草染色的彩羊皮燈風靡一時;作為化妝品的藍胭脂也可以通過洗臉卸妝;用作水墨畫的勾線則不會在畫稿上留下勾勒草圖的痕迹,日本京都的友禪染至今仍以鴨跖草花汁畫草稿,正是取其易遇水褪色之便;至於傳說中可以用這種汁液製作淡藍色亞麻布,則找不到依據。


古書記載不少關於鴨跖草能清熱解毒治療蛇傷的說法,憑著我對現代科學的理解,覺得這事比較玄,要是真遇上了蛇咬,建議最好還是儘快去醫院吧,別耽誤。


南方還有一種大名叫飯包草(Commelina bengalensis)的植物跟鴨跖草長得很像,從其學名看似乎來自南亞。兩者不難區別:飯包草的葉子更寬,而且它的小水餃(苞片)是有茸毛的。



飯包草長這樣


苞片上有茸毛



再上一張飯包草美圖


看看葉子和「餃子」的形態


-END-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鑒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10月10號 | 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將截單下架
鳥怎麼畫來著|穎兒的博物手繪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