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無憂宮裡,這座中國樓,不得不說真的很神奇

德國無憂宮裡,這座中國樓,不得不說真的很神奇

無憂宮,在德國波茨坦城北郊,是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所建。在1745年開始修建,到完工歷時50年之久。雖經歷戰爭,但它卻並未遭受炮火之災,保存完好。據說除了大帝本人,只有經過大帝允許的男嘉賓可以入住在無憂宮,就連他的夫人都不允許到這裡,所以無憂宮也被稱為「無婦宮」。圖:無憂宮全景圖

無憂宮是一座一層建築,談不上壯觀,一個種滿葡萄樹的6階弓形大台階,簇擁著無憂宮。這座皇宮主人腓特烈大帝曾說:我是住在一座葡萄山上。這種以果木為裝飾修建的皇家園林,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而這種親近自然的氛圍,確有種無憂無慮的感覺。圖:被葡萄架簇擁著的無憂宮。

圖:無憂宮畫廊。無憂宮的畫廊珍藏著124幅,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整個無憂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花園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亭樓,被稱為「中國樓」,亭樓前矗立著中國式香鼎。

圖:這就是無憂宮中的「中國樓」。看上去並不宏偉,像個蒙古包,但卻是金碧輝煌,周圍有各種亞洲形態的人物雕像,這些雕像和整個樓外壁都是鍍金裝飾。樓的頂部是一個根據中國傳說而想像出來的猴王雕像。

圖:近距離看這個猴王的雕像,怎麼看也不似猴王,倒像是一個撐傘修行的道士。

圖:無憂宮中國樓內景。 據說腓特烈二世喜歡各種文化,但他自己從未離開過歐洲。對古老中國也充滿了嚮往,中國樓的布置,裡面的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還有雕像的設計,許多成份融合了大帝本人對東方世界的想像成分。

大帝建造「中國樓」是根據自己的想像來的,他搜集了各種來自東方的物品,如絲綢和瓷器,來裝飾他的中國樓,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西化的東西體現出來。瞧圖上這個梳著大辮子的中國人,那鼻樑典型的歐洲味道。

圖: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金色中國樂人雕塑,為這座中國樓賦予了生命,也營造了一個輕鬆的氛圍,這應該就是腓特烈二世,還有古代歐洲人對中國皇室生活的設想。

圖:中國樓四周的雕像看上去很無奈,腓特烈二世的想像力也夠神奇,真正的中外合璧了,不過這個被歐化了的中國樓,真的是金碧輝煌,體現了當時的歐洲人是多麼喜愛和嚮往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長河 的精彩文章:

《如懿傳》里結局最好的女人,不是嬪妃,而是一個僅值200錢的小人物
曹操的3次舉動,惹怒了關羽,丟失了典韋,卻便宜了兒子

TAG:文史長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