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至今,放眼世界為何就中國能屹立不倒?這兩次戰爭給出答案

春秋至今,放眼世界為何就中國能屹立不倒?這兩次戰爭給出答案

在人們一貫的印象中,戰爭都是殘酷的,但是中國歷史上卻出現了兩個時代,打仗只是嚇唬人,和平共處才是最終目的。

在不同的宗教里,思想觀念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卻常常會出現一個共同的詞語:輪迴。生命與世界一樣,都是不停地循環,歷史也不例外,常常會出現驚人的巧合。比如說古代「春秋式」戰爭與近代「四川式」戰爭,雖然是在完全不同的年代,但也許是環境或者其他客觀條件相同,竟然會有戰爭觀念如此一致的巧合。

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時期,而且那個時代的人都非常遵守禮儀,以君子之名為榮。即使是涉及到戰爭這種難以用理性判斷的事情,在當時也要求出師有名,不能無故的發動戰爭。即使找到理由開戰,也要遵守以下兩條規則:1.不趁敵國國君去世,全國奔喪時發動戰爭。2.不準在鬧災荒的時候趁亂起兵。

在戰爭中更是規矩多多,當兩方對戰時,只要對面還沒有排列好隊伍,管你有多麼心急也不能搶先一步發起攻擊。如果對面是敵國君主率兵出擊,先要屈膝行禮才能開打,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能傷害君主,要打就找其他的手下。

兵書常說的乘勝追擊到了春秋時代也不管用,如果你的敵人受了傷,那就不能再追了,要再去另外找一個能打架的敵人。倘若敵方打敗仗想淘寶,那你也最多能做個樣子,追個五十步就算了,萬不能趕盡殺絕。

這樣看,春秋打仗跟戰爭觀念完全是反著來。從對待戰爭的態度就能看出來,春秋是個全民素質都很高的時代,打仗都要講究君子規則。最重要的是,雖然國家互相之間打來打去,但是有個終極目標,甚至已經成為了國與國的信仰,那就是要聯手抵抗外敵入侵,一起守衛華夏文明。

正是因為那時候的思想開放,重仁義禮儀,而且明白對於國家來說,文明的重要性,才使得即使過了千年,華夏文明還是很完整地流傳了下來。

到了近代,也有一個地方的戰爭手法和春秋時代相同,講究君子禮儀,那就是四川。

四川山多路彎,在古代的時候被人覺得是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到了近代戰略意義就突顯出來。四川跟中國其他地區不一樣,派系眾多複雜,除了最有名的那幾位,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零零散散盤踞各個地方,互相打架有二十多年。

雖然說是嘴裡喊著打打殺殺,其實一點也不殘酷,傷亡也很少。因為戰爭的雙方几乎都是不瞄準目標,甚至是隨便亂放槍,並不是他們槍法爛,而是他們無心殺人,開槍不過是震懾敵方罷了。誰的槍多,誰放的槍響,那就是有利的一方,而且勝利者從不會趕盡殺絕,都會給對方留條後路,意思意思得了。

四川派系就這樣和平地從1912年打到抗戰初期,而後來局勢扭轉,當初的小角色劉湘擁有最大的勢力,他打了這麼多年也累,於是跟其他人提議休息一下,就這樣川軍罷戰了。

沒有了戰爭掠奪資源,川軍改為用其他方法謀生。他們依靠貢鹽井的收益生存,根據自己的勢力劃分區域,按照份額分利潤。就連不起眼的劉存厚,也分了一塊地方安居樂業,窮是窮了點,起碼還有口飯吃。就是在這個和平條約下,大家也不想打仗了,守著地盤安安分分過日子。

川軍和平式戰爭,倒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重禮儀,而是他們心底里都認為同為四川人,那關上門就是一家人,沒準誰和誰還有點遠房親戚關係呢。四川人對戰爭的兇猛勇敢,不是針對自己人,而是用於對抗外敵。特別是在抗日戰爭,他們毫不猶豫奔赴前線保家衛國,為國家貢獻出所有的一切。

從古至今雖然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但是每當遇到外敵入侵,中國人就會自發地團結一心對抗,這也是為何中華命脈不斷,能夠延續千年的至關原因,只要民族脊樑不倒,中華文明永遠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被母親稱作炮灰,從政做首相,從軍當元帥,一戰打滅一世界帝國
西方一群島,核彈轟炸六十多次,島上百姓和中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