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合規性和業務發展看,攜程支付牌照獲取的必要性

從合規性和業務發展看,攜程支付牌照獲取的必要性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楊茜雯

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凡做金融都要牌照,實現監管全覆蓋」。其實,自本輪金融強監管啟動以來,持牌金融機構已面臨了強大的合規壓力。

僅就央行監管的非銀行支付機構而言,自支付牌照續牌以來,截止目前,央行已吊銷了28塊支付牌照。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攜程禮品卡作為一種預付卡,在攜程相關商家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但攜程並未獲得央行支付牌照。那麼,攜程究竟是否需要支付牌照呢?下面,筆者就對前述問題進行分析。

一、單用途預付卡VS多用途預付卡

按使用範圍,可將市場上的預付卡劃分為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兩者的異同如表1所示。

表1: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的異同

資料來源:央行及商務部官方網站·零壹智庫整理

總體而言,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在單張限額上均相同,即記名預付卡單張不超過5000元,不記名預付卡單張不超過1000元。但在使用範圍、管理部門、許可程序、備付金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牌照類型和備付金管理。

(一)單用途預付卡僅需備案,多用途預付卡則須申請金融牌照

按《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用途預付卡的發卡企業需向商務部申請備案。按《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及《非金融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多用途預付卡的發卡企業則須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央行作為履行金融監管職責的重要部門,其發放的支付牌照自然應為金融牌照。而相反,商務部門備案則並非金融牌照。

(二)單用途預付卡由發卡企業自行管理,而多用途預付卡由央行集中管

不管是單用途預付卡還是多用途預付卡,首先持卡人均需先預存資金,然後再消費。這樣,持卡人的資金存入發卡企業後,在客觀上便存在被發卡企業佔用、挪用等風險。出於風險防範考慮,在本輪強監管啟動之後,央行已要求所有非銀行支付機構(含多用途預付卡機構)將備付金經濟中繳存於中央銀行。可見,多用途預付卡的客戶備付金管理更嚴,客觀上風險更小。

二、攜程的禮品卡是單用途預付卡還是多用途預付卡呢?

在了解了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之間的異同後,我們再來看看攜程的禮品卡究竟是單用途預付卡還是多用途預付卡呢?

筆者在分析攜程官網關於禮品卡的介紹後認為,總體上,攜程的禮品卡更符合單用途預付卡特性,理由如下:

第一、按《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用途預付卡可適用於在發卡企業或發卡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從攜程的官網看,其禮品卡僅限在攜程旅行網使用。因此,從使用範圍看,更符合單用途預付卡特性。

第二、攜程也完成了備案。按《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單用途預付卡需向其工商登記註冊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申請備案。從攜程官網披露信息看,攜程已經在上海市商務委員會進行了備案登記,備案號為:310000CCH0021。

第三、單張限額符合規定。按《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張記名單用途預付卡限額為5000,單張實名預付卡限額為10000。按攜程官網披露,攜程預付卡單張記名卡資金限額為RMB5,000元(含),單張不記名卡資金限額為RMB1,000元(含)。

但筆者同時注意到,攜程禮品卡並非完全符合單用途預付卡特性,也存在多用途預付卡特性,理由:

雖然說攜程規定其使用範圍僅在攜程網範圍內,但在攜程網註冊的商戶並不都具有攜程旅行網的商標,或者有其商標的授權使用。比如四川航空,東方航空及希爾頓酒店等,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預付卡付款,在攜程網訂到川航的機票和希爾頓的套房。這相當於購買了並非屬於攜程網同一特許經營體系內的商品和服務。

三、攜程究竟是否需要支付牌照嗎?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攜程禮品卡一方面比較符合單用途預付卡特性,受《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管理,可以不需要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其存在並不完全符合單用途預付卡特性的可能。那麼,攜程究竟是否需要支付牌照呢?筆者認為,長遠看,攜程可能還是需要向央行申請支付牌照。理由如下:

第一、風險防範的需要

筆者注意到,本輪金融強監管的基本出發點便是防範風險。多用途預付卡的客戶備付金已處於央行監管之下,但單用途預付卡仍由發卡企業自行監管,風險相對較大。在央行整治完多用途預付卡之後,不排除決策層將整治半徑擴大至單用途預付卡,將單用途預付卡也納入央行監管範圍,頒發支付牌照不無可能。商務部門監管的融資租賃等劃歸銀保監會便是一例。

第二、未來法律調整的需要

按《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單用途預付卡的使用範圍內為「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僅將「發行機構與特約商戶為同一法人的預付卡」排除在央行監管範圍之外。顯然,兩個規定存在衝突:商務部的單用途預付卡可用於發卡企業、發卡企業所屬集團以及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顯然,發卡企業與「特葯業商戶」可以不是同一法人,攜程的禮品卡便是一例。而按央行規定,不是同一法人,則須申請支付牌照。因此,較遠看,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兩個法律衝突的調整僅是時間問題。一旦調整,處於風險防範考慮,也可能將使用範圍超越同一法人的預付卡劃歸央行監管。

第三、防止監管套利的需要

本輪金融強監管啟動以來,防止監管套利也是監管層中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多用途預付卡的客戶備付金100%繳存央行,且不支付利息,發卡企業並無利息收入。相反,單用途預付卡由發卡企業自行管理備付金,其可獲取利息收入。這樣,在客觀上,若允許跨越同一法人的單用途預付卡長期存在,勢必因監管規則不統一進而產生監管套利。出於防止監管套利,決策層也有可能將跨同一法人的單用途預付卡納入央行監管。

第四、攜程價值提升的需要

當前,攜程禮品卡以預付卡形式發行,但在網上支付時,實際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網路支付功能。但受限於預付卡的物理特性,其網路支付相對較弱。但另一方面,攜程的客群又具有強烈的網路支付需求。因此,從提升自身價值出發,筆者認為,攜程也需要申請支付牌照。

四、支付牌照對攜程而言,價值幾何?

攜程2018年Q3季度財報顯示,凈營收94億元,同比上漲15%,None-GAAP下的毛利同比下降5%。凈利同比下降5.56%。

在攜程發表財報的同一天,美團的王興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美團酒店已經成為全國酒店預定最大的平台。同時,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也發展迅猛,已開始與多家大型連鎖酒店、航空公司、民宿展開合作。

在這樣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互聯網酒店旅遊行業已不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攜程此時也需要往不同的縱深全面發展,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住競爭優勢。從其互聯網金融板塊來講,多獲取一塊牌照不論是從合規性的提升、用戶粘性的增強還是業務的拓展上來講,都對其增強競爭優勢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一)合規性提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新型態近幾年開始誕生並出現爆髮式增長。我國從2016年開始進行互聯網金融監管,到目前,監管體系越來越嚴格,整治力度也越來越大。以前出台的政策可能會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監管體系的日漸完整出現變更,以前有「打擦邊球」機會的業務,隨著投訴、舉報事件的發酵,在未來監管可能會面臨調整。

在監管趨嚴的同時,不排除對企業牌照獲取准入門檻的提高,假設增加的硬性條件短期內企業無法滿足,企業或因業務停滯造成巨大的損失,為了使企業經營的業務不致於收到政策影響而停滯,或繼續面臨投訴及監管帶來的壓力,在自身可以獲取牌照的情況下早些獲取,及時提升自身的合規性有著不可小視的重要作用。

(二)移動支付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粘性

我們現如今在互聯網上購物,普遍都是通過支付寶、微信和信用卡進行支付,這帶來了非常大的便捷。若攜程獲得支付牌照,其用戶便可直接通過「攜程支付」在機場、酒店或其他消費場景享受攜程線上的價格等進行付款,這給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增強了用戶體驗。

同時,在使用移動支付的過程中,由於資金的收付均通過該企業,用戶在支付和收款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品牌的信任感,同時也增加了用戶的粘性。

(三)實現業務拓展

一方面,一些未使用過攜程客戶端的用戶,通過使用其支付業務認識到攜程,從而能夠使攜程獲取更多的潛在用戶。

另一方面,攜程在對存量用戶通過金融服務流量變現的過程中,可以在獲取支付牌照後從事更多金融服務,擴展其金融業務的範圍,從這一方面講,也能夠獲取更多潛在客戶。

五、小結

綜上,我們了解到市場上存在單用途和多用途兩種預付卡,前者由《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監管》,後者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前者監管較松,後者監管較嚴。攜程的禮品卡更符合單用途預付卡屬性,但也並非白璧無瑕。從長遠看,攜程不管是從合規性還是從業務發展看,攜程都有必要申請支付牌照。當然,這僅為筆者一家之言,具體情況尚有待其管理團隊理性決策。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零壹新金融日報:25家銀行的網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評;螞蟻金服區塊鏈發布三大產品
《變革與契機:互聯網金融五周年發展報告》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