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行刑有技巧,砍頭有絕招

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行刑有技巧,砍頭有絕招

原標題:清朝砍頭多殘忍?英國人現場直擊:行刑有技巧,砍頭有絕招


古代對於死刑犯的處置方式,最常見的就是砍頭了,執行砍頭行為的稱之為劊子手,因為砍頭是一項十分殘忍的工作。所以據說這些劊子手們大都長相兇狠,十分攝人心魄,並且這些人大都是獨自一人生活,沒有子孫。


在晚清存世的照片中,不乏刑場照片,比如《辛丑條約》簽訂後,根據列強要求大批清朝官員就被在北京菜市口當眾砍了頭。說起砍頭,可能只是一個處死人的方式,真實的現場也慘烈無比。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真實的晚清砍頭的真實場景,由於是英國人現場記錄,真實性毋庸置疑。那麼,砍頭究竟有多慘烈呢?


英國人密迪樂,擔任廣州英國駐華領事館任翻譯,清朝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親身來到刑場,目睹並記錄了當地死囚受刑的過程。1851年7月30日,早上八點半,密迪樂和2位同事來到了廣州的刑場---位於人口稠密的南郊鬧市中。



死囚押到刑場,即令其就地跪下。死囚前方站著一個劊子手,手中持刀作待命狀。這名劊子手叫「引刀」,目的是讓死囚防前不防後,分散死囚注意力。另一個劊子手則趁死囚不備,突然出現在死囚身後,用平日訓練的砍冬瓜、砍香火技能,瞄準死囚後頸,「咔嚓」一刀下去,人頭落地。這是劊子手行刑的技巧。

可能有人會說,劊子手如此殘忍,怎麼會有人願意從事這項職業。一切源自劊子手的收入很高,1925年湖南《大公報》記載了一名名叫鄧海山的劊子手的故事。晚清時期的劊子手是個高收入職業,鄧海山每斬一名犯人,衙門賞洋四元。這可是當時一個長工半年的工錢啊,看來犯人的腦袋也很值錢。除了「砍頭賞」之外,鄧海山還能撈「外塊」。死者家屬如果不想讓死者身首異處,讓他在脖子上斷筋留皮,就得先給他好處。因為這活兒對技術要求更高,即要把頭砍下,又得連著皮,還不能讓監斬官看出來,這刀法得拿捏得恰到好處。不過,鄧海山有這絕活,他幹了一輩子劊子手,練出了絕招。



鄧海山出師之時,師傅對他說:「殺人九十九,到時要收手。」意思是,劊子手這行不能幹一輩子,而且有「殺人過百,斷子絕孫」之說。可他沒有聽師傅的,從入行一直干到大清滅亡,民國又幹了幾年,直到斬刑徹底廢除他才失業。


失業後,他一人獨居,沒有人願意和他來往,人們都認為,碰到他一天都會倒霉。而一輩子殺人,也在他心裡留下種種陰影。每次砍完頭,他都頭也不回地離開刑場,到了縣衙,還得讓差役兵丁用竹板打屁股,以免死囚纏身。為了消災免難,鄧海山每天都吃齋念佛。而閉上眼睛,眼前就是刑場上那血淋淋的一幕幕。


鄧海山刀法是很高的,他砍頭從不讓血濺到身上,以免招來晦氣。有時他會反手握刀,在犯人不經意間刀已從犯人頸間划過,人頭落地雙目未瞑,嘴巴還不停地咬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夜史 的精彩文章:

大太監李蓮英墓規格極高,廢3把鐵鎚才砸開,墓中場景至今仍是謎
致敬抗站老兵:這支軍隊奮戰至最後一人,全軍無一人投降

TAG:笑談夜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