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殺死天才,罵死好片

殺死天才,罵死好片

愛迪生有句人盡皆知的雞湯名言:

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這話欺騙性的地方在於,還有後半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

其實,天才並不一定稀有,只是很多在教室里被扼殺了。

是的,那個培養知識的地方,同樣是磨平個性的地方。

崇尚批量化生產人才的今天,平均分與上線率才是現代教育真正關心的問題。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很多天才,就是被教育所抹殺的——

《幼兒園教師》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有人罵,這部電影三觀不正

豆瓣簡介上明晃晃地寫著:

幼兒園老師迷上5歲天才兒童。

再根據這張怎麼看怎麼熟悉的海報,實在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戀童癖」一類齷齪的詞。

左:《信箋故事》

真實事件改編的性侵案

然而,「戀童癖」只是幌子,或者說是誤解,這個故事其實和「性」一點關係都沒有。

女主角麗莎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她教學認真負責,對待孩子溫柔親切。

她家庭美滿,兒女雙全,丈夫更是對她寬容體貼。

然而,這樣安穩平淡的生活,卻令她感到乏味空虛。

這是典型的中年危機

面對日復一日毫無激情的生活,寫詩成了麗莎唯一的情感發泄出口。

她甚至報名了成人詩歌培訓班。

無奈水平有限,作品無人欣賞,這更加劇了麗莎對現狀的失望。

就在這鬱郁不得志的時候,麗莎意外發現班上一位小男孩有著無與倫比的詩歌天賦。

吉米只有5歲,但常常無意識地出口成詩,措辭極為精美。

這是一個天才!

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麗莎把吉米的詩拿到詩歌培訓班上誦讀,沒想到獲得了老師的大力盛讚。

麗莎像發現新大陸般興奮。

可是除了她之外,似乎沒有人為吉米的這種天賦而感到激動。

她丈夫對吉米超越年齡的思想產生懷疑——

吉米的保姆覺得這孩子是個怪胎

其他老師更是毫不在意,以為他只是在唱歌——

為了不讓吉米的才華被世俗社會和基礎教育埋沒,麗莎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守護吉米異於常人的天賦。

而她採用的方法,幾乎和所有我們從小到大接觸過的老師一樣,就是佔用課餘時間來開小灶。

課間少玩五分鐘,午休少睡十分鐘,不必要的活動課統統取消,全部拿來

學!作!詩!

她在吉米的手機里存自己的電話,讓吉米一有創作靈感就立刻打電話給她;

她不想錯過任何一首詩。

哪怕在和丈夫親密溫存,也要第一時間接聽吉米的電話。

除了學校教育外,麗莎同樣希望吉米的家人可以為他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

無奈,不論是在報社上班的叔叔還是忙於賺錢的父親,都對吉米的詩歌教育不以為然。

旁人的漠視更激發了她的守護欲。

培養天才詩人的願望愈加強烈,甚至吞噬了她的理智。

得不到吉米家人的支持,麗莎就乾脆無視他們。

她帶著吉米聽音樂會、看畫展,用各種謊言和借口,儘可能長時間地將吉米留在自己身邊。

她在不告知家長的情況下偷偷帶吉米去參加詩歌論壇,讓他當眾展示自己;

當晚還自作主張把吉米留宿在自己家。

我們可以站在吉米父親的角度換位思考——

幼兒園異性老師瞞著我帶孩子參加酒會;未經同意扣留我的孩子在家過夜;總是單獨拉我的孩子去無人的教室或廁所;跟蹤我的孩子……

這一系列怪異行為怎麼可能不令人起疑?

於是,吉米的父親一氣之下讓兒子轉校了。

但此時的麗莎已經完全不顧道德的束縛,一心想的只有讓吉米留在自己身邊。

她要保護這個莫扎特,不能讓他被庸俗的世界埋沒。

狂熱的理想主義讓麗莎不惜試探法律邊界。她跟蹤吉米父親的車,趁人不注意把吉米偷走了

麗莎帶著吉米一路驅車到了加拿大邊境,帶著他野餐、游泳,住在開窗就能看見森林的小木屋;

她甚至說要帶他穿越邊境,徹底離開這裡。

麗莎自以為創造了一個只屬於她和吉米的藝術烏托邦

但在現實世界中,這種行為還有另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

綁架。

故事發展至此,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老師培養學生,而上升到法律和倫理的層面。

這部片子的口碑比較兩極,豆瓣評分中規中矩,7.6

不論國內國外,很多網友打低分都是出於對影片價值觀,準確來說是女教師行為的不認可。

站在世俗角度,女教師哪怕再惜才,也不應該做出如此極端的行為,毫無疑問是該被批判的;

但導演對此的態度卻模稜兩可,因此被質疑「三觀不正」。

魚叔私心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儘管同樣不認可女教師的做法,但認為情有可原。

麗莎人到中年,熱愛文學但才華平庸,她的一生就註定如此了,基本不會再有翻盤的機會。

她也曾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女,試圖挖掘他們的藝術潛力,只不過他們對此毫不在意。

好在麗莎也不強求,她不會強迫自己的子女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這一點已經勝過了我們身邊相當多自私的父母。

但吉米不一樣,他是個被文學之神選中的天才!

麗莎可以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實,但絕不允許這個本有著無限可能的孩子被世俗埋沒。

只有站在吉米身邊她才能感覺到,自己終於離那遙不可及的夢想近了一點。

起初,魚叔也懷疑過麗莎是否別有居心,想要偷盜吉米的詩來獲得自己在詩歌培訓班的關注。

但事實上,麗莎這麼做的原因只是為了能得到詩歌老師的提點和反饋,然後私下裡再傳授給吉米。

其實麗莎不會寫詩,更不懂得該如何教。所以她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維持自己在吉米面前的師者形象。

在這個5歲孩子面前,麗莎太卑微了。她甚至不敢把自己寫的詩讀給吉米聽,怕影響他的靈感。

麗莎從沒想過要傷害或強迫吉米,她天真地以為自己給予的一切都是吉米需要的。

所以影片中才會出現這麼荒誕的一幕

吉米趁麗莎洗澡時把她鎖在了浴室,他想要打電話報警,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是麗莎在浴室里教他,報警要打911,告訴他詳細的旅館地址,並提醒警察自己並沒有攜帶武器。

瘋狂的理想主義者被帶走,世俗大獲全勝。

麗莎真的錯了嗎?

很多人說她揠苗助長,支持吉米父親的說法,搞文學沒錢途,當一個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好。

乍一聽,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但魚叔想提醒大家的是,這句話,是從一個普通人口中說出來的。

普通人安於自己的生活,因為他們不是天才,他們狹隘地站在普通人的視角,否定了某種他們根本不可想像也沒有能力觸及的世界。

就像影片開頭呈現的,所有的幼兒園孩子都在枯燥、無趣地重複描畫字母;

但是對於辭彙量豐富、思維活躍的吉米來說,真的是他需要的嗎?

舉幾個例子:

費德勒和納達爾都是世界公認的「網球天才」,他們都是3歲開始就全身心地投入網球訓練,二十齣頭左右就躋身世界第一;

愛因斯坦總被誤傳小時候成績不好,實際上,他小學開始接觸物理和哲學,12歲開始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15歲就已經掌握了微積分;

包括才女蔣方舟,她8歲就已經開始在讀馬爾克斯和米蘭·昆德拉了。

她不是不愛看童話書,而是早早地就跨過了那個階段:

小時候特別愛看童話書,四五歲的時候我買了一本1000頁的故事書,由無數個關於「小公主」的故事組成,這本書徹底把我對童話的熱情熄滅了。

上面三個例子,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被父母逼迫著完成某個目標,而是充分挖掘了自己所擅長的潛力。

我們不能壓榨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但也不該埋沒一個大有可為的天才。

一視同仁的平均教育,培養出的到底是人才,還是庸才?

當然,你可以反駁說,現代教育體系中不乏所謂的「天才班」、「精英班」;

但細查就會發現,這些絕大多數都是以成績,尤其是數理化方面的成績為主要參考標準。

藝術、文學,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像麗莎這樣能懂得保護學生創作靈感和藝術才華的老師,在現實世界已經少之又少了。

而且麗莎從頭到尾都沒有逼吉米做過詩,她教他發散思維、幫助他開拓視角,然後耐心等待吉米靈感閃現。

如果吉米心生抗拒,就此不願意作詩,那我們當然可以痛批麗莎摧殘人才;

但事實上,在麗莎的循循善誘之下,吉米的詩作水平大有提升

影片的結尾,吉米獨自坐在警車裡說出了一句:

我有一首詩。

以往,麗莎都會在最快時間裡拿出本子替他記下來;

但這次,不會有人聽得見了

可以預見的是,吉米終將成為另一個傷仲永,非凡的才華在功利、冷漠和空虛的消費社會中被淹沒。

這個世界,早已拋棄詩歌很久了。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國慶檔最佳,果然是它
80歲,為自己拍了一部豆瓣8.8的電影,這簡直太酷了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