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量子研究者:若能量是宇宙萬物之構建者,意識便是能量之傳令者

量子研究者:若能量是宇宙萬物之構建者,意識便是能量之傳令者

限於感官認識以及人類研發出來的科技探測設備之局限性,我們只知道宇宙中的「顯物質」——即能被我們看得到、探測得到的物質——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大小物體等。或許正是因為無法看到探測得到,放眼向宇宙蒼穹眺望,才會盡覺空曠悠遠和浩瀚無邊。

科學家經過推演分析指出,如果只計算能被我們眼睛看到和科學儀器探測到的這些「顯物質」,只佔宇宙總量的4%。而在這4%的「顯物質」中,我們人類所了解認識的物質卻僅佔0.03%。可見人類之渺小,視野之狹隘,見識之薄淺。

難道如此浩瀚無邊的宇宙,其內部容納物只有這4%嗎?不,相信宇宙建造者一定不會這麼浪費空間的,不是嗎?

科學家,天文研究者,宇宙探索者,都不相信宇宙這個「儲納箱」會如此之匱乏。於是,科學研究者經過分析、推理、計算,最後得出一個推演結果:宇宙主要由三部分構成——顯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和暗能量並不會反射或輻射光,以人類當前科技水平,無法進行觀測感知。在比例上,顯物質佔總宇宙的4%,暗物質佔23%,暗能量佔73%。可見,宇宙的將近四分之三都是由「暗能量」構成的。

那麼,「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研究者認為,「暗物質」是構成宇宙整體框架的零件支撐部分,「暗能量」是驅動整個宇宙機器運轉起來的動力來源。「顯物質」是宇宙「暗物質」零部件運轉變慢的呈現。可以想像一下風扇的葉子,高速旋轉的時候是看不到扇葉的,當速度慢下來時,才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扇葉。道理相同。即,當「暗物質」的自身頻率變低的時候,就會呈現出來「顯物質」。「顯物質」的自身頻率變高的時候,又會重新轉化為「暗物質」。當「暗物質」的頻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轉化為「暗能量」。

不少典籍里都提到「宇宙原本為虛空」,佛學裡講到「萬物皆為空」,而愛因斯坦說「真空不空」,其實都在說一個事實,即「暗能量」。因為「暗能量」無法看到,無法感知,無法探測,所以才會在各種典籍學說里都被以「空」賦名,直到偉大的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才意識到「空而不空」。

所以,顯物質,暗物質,暗能量,三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頻率漸次變高。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不正是「顯物質」與「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嗎?原子里蘊藏有超乎想像的巨大能量,這些被以「聚變裂變」強硬敷衍解釋的能量,真正來自哪裡?是否就是觸發了「原子真空」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從而轉化生成的呢?

如果以上推測正確,那麼,能量便是宇宙萬物之構建者,即宇宙里的一切大小物質,無論宏觀的星雲、星系、星團等,還是微觀的分子、原子、質子、電子、夸克等,都是由能量轉化構築而成。

那麼,又是誰促成了宇宙能量向宇宙物質的轉化呢?根據量子力學理論,應是「觀察者的意識作用力」,即觀察者的意識是驅動宇宙之「暗能量」向宇宙的「顯物質」轉化的關鍵。換句話也就是說,觀察者的意識,是驅動「能量」朝「物質」顯化的傳令者。

或許,會有人問,觀察者又是誰呢?可查閱「水木長龍」或「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之前有關量子理論探討方面的文章。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研究者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剖析: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能只是一種假象
量子研究者反思:若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證明宇宙只是一道程序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