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風之美:胡小石書法作品《臨漢簡》賞析

漢風之美:胡小石書法作品《臨漢簡》賞析

漢風之美:胡小石書法作品《臨漢簡》賞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漢風之美:胡小石書法作品《臨漢簡》賞析

胡小石書法《臨漢簡》117cmx37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藏

這幅作品是胡小石先生1945年秋意擬漢簡之作。上世紀初以來,隨著漢代簡牘的大量發掘,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漢簡墨跡不僅對考古學、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由於其產生於書體演變的混沌未開的時期,加之書寫者的身份以及使用材料工具的特殊性等,呈現出了獨特的美學價值,也受到了書法界的極大重視。羅振玉、王國維合撰影印了《流沙墜簡》一書,首次對漢簡進行了分類考釋。這本書對胡小石先生影響很深。此幅作品在某些筆法上帶有濃郁的簡牘意味,勁健挺拔,靈動洒脫,「年」、「行」等字的豎畫流瀉而下,顯得奔放而飄逸,突破了成熟漢隸程式化的法度。

當我們把胡小石先生的此幅作品與所臨原簡(如下圖)比較時就會發現,二者雖然內容基本相同,但寫法與風格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原簡是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的文書斷片,為邊塞下層官吏草擬急就,用筆生辣粗獷,提按變化豐富,捺波之畫豐腴而野逸。相比而言,胡小石先生此作卻更多的呈現出典雅中正的形態範式,用筆謹嚴,波挑也收斂了很多,其中一些字明顯受到《張遷》、《乙瑛》、《禮器》等漢碑的影響,古雅秀麗,線條老硬沉著,堅實嚴密,結字中宮雖然緊密,但主畫舒展豪放,意氣飛揚。胡小石先生一生致力於碑學的研究,廣收博取,其漢碑和魏碑成就最高。他創作這幅作品時57歲,正值書法成熟期。這幅作品獨具匠心之處在於他大膽地用「後人」之法擬寫「前人」,以定型後的漢碑筆意來臨寫民間簡牘墨跡,這種漢碑和簡牘筆意的有機融合,既彰顯出莊重雍容、大氣昭然的漢碑氣度,同時又克服了碑體書法特有的板滯,在嚴謹方整中透出質樸率意、爛漫多姿的民間趣味。

漢風之美:胡小石書法作品《臨漢簡》賞析

這幅作品中在筆法上還融入了濃濃的魏碑韻致,如「元」、「三」等字,點畫方峻爽利,奇崛豪放,蘊含著一種雄健的陽剛之美。胡小石先生早年受業於李瑞清先生,在其指導下著力研習北派碑版,於《鄭文公》、《張黑女》等碑用功最深,受益最大。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體味到,胡小石先生的書法承傳清末民初碑派書風的遺韻,以漢魏碑版為宗,融入簡牘墨跡筆意,境界沉雄闊大,神行氣貫,有一種「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慷慨豪邁的氣魄,抒寫了雄強、盛大、浪漫的大漢之風,顯示出身在戰亂年代的愛國文人的錚錚鐵骨,有著強烈的生命意蘊。這就是這幅作品的美學意義。

胡小石先生,名光煒,生於1888年。在他身上顯示出了那個時代的學者的典型風範,那就是畢生致力於國學研究,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先生不僅是一位書法家,而且對古文字學、聲韻訓詁、史籍、諸子百家、金石學以至詩歌、詞曲等無所不通,學問淵博,造詣精深,著作等身。豐厚的學養和廣博的知識鑄造了一位學者型的書法家。他的學術視野開闊高遠,眼光銳敏,思維獨到,善於鎔古鑄今,獨創新風,這使得他的書法蘊含著深刻的文化背景,筆墨語言十分豐富,有著一種書雖止而意無盡的蘊蓄。

一幅作品能夠穿過歲月的阻隔,透露出如此豐富的信息含量,由此可以看到胡小石先生書法藝術的恆久魅力,令我們留連其中,品味無窮,也給後人以無限的啟迪。

本文作者

陳洪武,筆名蕭風,第四、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著有《心象·蕭風書法集》《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蕭風卷》《蕭風書法小品》。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歷代碑帖|《淳化閣帖(肅府本)》
劉墉:一口氣把三個小妾都培養成了書法家!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