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這次大戰之後,華夏古文明走向世界,成為古代東方的「超級大國」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漢軍騎兵挺進漠北(油畫)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以中原農耕文明為代表的華夏族群與西北游牧族群之間,在兩千年的時間裡曾爆發過多次碰撞和衝突。在這些碰撞和衝突中也有一場大戰使得當時整個世界的格局都為之改變,這場大戰也讓華夏族群的後人們在兩千年的時間裡始終感到自豪,為之而揚眉吐氣。這場大戰引發了歐亞游牧民族大遷徙的浪潮,使當時的地中海沿岸乃至整個歐洲都受到了游牧族群的衝擊,所以中使得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到中世紀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而中華古文明也因為這場大戰的勝利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鼎盛時期,並且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性文明,這場大戰就是發生於公元前一九年的漢匈漠北大戰。

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廣闊草原和大漠中,自古生存著許多剽悍的游牧部落。大概在我國的戰國時期,蒙古高原上一個游牧部落開始崛起統一了蒙古高原的各個部落,建起了一個東到大興安嶺,西到帕米爾高原,北至貝加爾湖,南至山西河北北部的龐大游牧帝國,我國史書稱之為匈奴。匈奴帝國立國後就開始向南侵擾中原,戰國時期的趙國燕國後來的秦始皇都曾與匈奴帝國大戰,著名的萬里長城就是為了防禦匈奴而建。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曾御駕親征出擊匈奴,結果被強悍的匈奴騎兵包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不得不通過屈辱的和親政策向匈奴服軟,才換來了北方邊境的一時安寧。即使漢匈和親可匈奴依然時不時南下侵擾漢朝邊境,漢朝百姓深受其苦。

這種情況到了漢帝國雄才大略的漢武大帝劉徹時。終於有了改變,漢武大帝劉徹剛一登基便開始策劃對匈奴帝國的反擊。他組建起大規模的騎兵軍團。改以往中原地區的陣地戰為機動戰,整頓軍備,使當時超前於世界的鋼質武器和鋼質鎧甲普及全軍。任用匈奴降將訓練騎兵,策划行之有效的戰略戰術,待一切齊備後漢武帝劉徹立刻開始了對匈奴的大反擊。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進軍地圖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的主要武器-環首鋼刀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環首鋼刀

與以往戰國時期,後來的秦帝國以及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自衛反擊不同,漢帝國這次對匈奴採取的是主動出擊。派出強大的騎兵、戰車和步兵所組成的多兵種合成軍團主動進入匈奴境內,以機動作戰的方式主動尋找匈奴騎兵主力進行打擊,改以前的防守為主動進攻。在經歷了河朔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三次大規模戰役後,匈奴遭到了漢軍的沉重打擊,損失慘重,不得不把力量撤退到苦寒的漠北以躲避漢軍的兵鋒。匈奴料想漢軍無法越過大漠長途千里作戰。

為了徹底擊潰匈奴主力漢武大帝劉徹又開始了一場驚天大戰的謀劃,讓漢軍的多兵種合成軍團越過大漠遠程千里奔襲,深入漠北與匈奴大單于主力展開激戰。這就是令華夏族群揚眉吐氣兩千年的漠北大戰。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兵分兩路進入匈奴境內主動尋找匈奴決戰

漠北大戰後匈奴帝國受到巨大打擊已無力主動進攻漢帝國,被迫轉入戰略防禦。而漢帝國對匈奴帝國則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漢軍後來持續的進攻打擊下,匈奴帝國不得不放棄了水草豐美的蒙古草原向西進行遷移,引發了歐亞游牧民族大遷徙的浪潮,最終滅亡了西方世界的霸主-羅馬帝國,世界的歷史也由此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漢匈漠北戰役發生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軍調集騎兵10餘萬、步兵數 十萬、預備馬匹14萬,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兩路大軍都越過了大沙漠,行進2000多里,殲滅與俘獲匈奴軍8萬多人,漢軍獲得了戰略決戰的巨大勝利。經過此次大戰,匈奴軍元氣大傷,匈奴部族遠走漠北,漠南已無匈奴王庭。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代騎兵俑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騎兵畫像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騎兵是世界上最早的衝擊型騎兵

西漢王朝在河西戰役和接受了渾邪王所部的投降後,將他們分別安置於隴西、北地、上郡(今陝西榆林地區)、朔方、雲中等五郡,定居在黃河以南塞外一帶地區,稱為「五屬國」。這次戰役和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後,漢逐漸在河西地區設置了武威(今甘肅民勤地區)、張掖(今甘肅張掖以北)、酒泉(今甘肅酒泉)、敦煌(今甘肅敦煌西)四郡,歷史上稱為「河西四郡」。這樣,長期被匈奴做為從西方進襲中原戰爭策源地的河西地區,便逐漸變成了穩定發展的農業生產地區。後來西漢王朝又遷徙關東貧民72萬多人,定居於隴西、西河、上郡、北地等地區。這些措施無疑對鞏固河西、河南地帶,發展當地社會生產,具有長遠的重大戰略意義。漢王朝由於奪得了河西地區,基本掃除了西部匈奴勢力,遂將隴西、北地、上郡三郡戎卒減少一半。

匈奴奴隸主統治集團對其右部的慘敗已無可奈何,對日益面臨漢王朝更大打擊的局面也 一籌莫展。這時,以前在漢匈漠南戰役中投降匈奴的翁侯趙信,已娶單于姐姐為妻,深受單于器重,被匈奴當成僅次於單于的顯赫人物。他向單于建議說,我大軍退居大漠以北,以引誘漢軍來攻,待漢軍疲憊不堪之時,再行攻擊,必然置漢軍於死地。此建議,很受單于的重視。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匈奴伊稚斜單于對右部的被殲甚為惱怒,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以兩路大軍,每路各數萬騎,進襲右北平和定襄郡,殺掠漢吏民1000餘人而去。

漢朝消滅了匈奴的右部勢力之後,解除了來自西方的威脅,但東北方的匈奴左賢王和匈奴單于本部尚擁有相當的實力,仍然是威脅漢北部邊境的安全和妨礙西漢王朝統一我國北方地區的強大勢力。西漢王朝為了推進我國北方地區的統一,徹底消滅匈奴貴族奴隸主政權,在經過了近兩年的發展經濟、改革稅收、積累財富、秣馬厲兵的認真準備之後,決心向匈奴單于本部和左賢王的勢力發動進攻。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以強弩阻擊匈奴騎兵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弩騎兵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鎧甲示意圖 是世界上最早的鋼製鎧甲

漢武帝為確保出擊漠北作戰的勝利,調集了10萬多騎兵,分為衛青、霍去病兩大騎兵集團,並以大量步兵和14萬匹馬做為運送糧食、衣物、軍械的運輸大軍。漢武帝讓衛青和霍去病各領5萬人馬,分路進兵,並給衛青配備了久經沙場的老將李廣、公孫賀和趙食其、曹襄等人為裨將,雖未給霍去病配備裨將,但霍去病的騎兵都是經過挑選的銳騎,戰鬥力很強。因此,漢武帝準備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霍去病軍。原計劃讓霍去病兵出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地區),專力攻擊單于主力;以衛青軍出代郡(今河北蔚縣境)。以後從俘虜口供中得知單于主力在東部,又立即改由霍去病軍出代郡,衛青軍出定襄。

漢武帝認為,匈奴伊稚斜單于聽信趙信斷定漢軍絕不敢進入大沙漠的判斷,定會造成匈奴心理上的麻痹大意,恰是漢軍深入漠北,進行出其不意而攻擊的天賜良機,於是決計深入大漠以北作戰。匈奴將自己的主力軍,按照趙信的謀劃,撤至大漠以北地區,決心利用漢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之時,予漢軍以殲滅性打擊。匈奴軍自恃有大漠之天然險阻,漢軍絕難渡漠北進,即令是進入漠北,也已是疲勞之師,定能被一舉擊滅。因而,對漠北決戰,未做更充分的策劃和準備。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西漢輕騎兵畫像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西漢輕騎兵畫像

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受命後,即率軍北進。此時,匈奴單于主力已退至漠北,並將其軍需輜重轉移至更遠的後方。衛青出塞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匈奴單于不在東面,而正在自己的方向上,遂兵分兩路前進:以前軍李广部與右將軍趙食其部合兵一處,沿右路前進,掩護自己的側翼,攻擊單于軍的左側背,衛青自率主力沿左路向單于進擊。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漠北大戰策劃者-漢武大帝劉徹(影視形象)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漠北大戰的指揮者-一代名將衛青(影視形象)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漠北大戰另一路指揮著-冠軍侯霍去病(影視形象)

大將軍衛青所率之軍向北前進了1000多里,渡過了浩瀚的大沙漠,發現單于主力軍正陳兵等待,於是衛青當即命令部隊用武剛車(一種帶遮蓋的古戰車)構成環形陣地,穩住陣腳,以防匈奴的襲擊。接著,派出5000名騎兵向匈奴軍進行試探性進攻。匈奴單于也派出萬餘名騎兵迎戰漢軍。兩軍激戰至日沒,突然狂風驟起,飛沙走石,雙方對面不相見。衛青抓住時機,派出主力部隊從左右兩翼迂迴包圍匈奴軍。伊稚斜單于見自己的部隊被漢軍包圍,而且漢軍人數眾多,兵強馬壯,繼續作戰對自己十分不利,料難取勝,乃領數百名壯騎突出漢軍的包圍,向西北方向逃遁。伊稚斜單于逃走,漢軍開始並未發覺,兩軍激戰至深夜,雙方死傷都很慘重。後來漢軍一左校從抓獲的俘虜口中得知,單于已於黃昏前逃走,於是衛青急令輕騎追擊,自己也立即率主力隨後追趕。一直追到天亮,馳行200多里,也未發現單于的去向。這時,匈奴兵已潰散,被漢軍斬殺1萬多人,衛青率軍追至真顏山(今蒙古納柱特山)趙信城,繳獲了匈奴屯集的糧食等軍用物資,補充了自己的軍隊,停留了1天,放火燒毀了剩餘軍資和趙信城,勝利回師。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今天的蒙古國漠北草原-漠北大戰的主戰場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漠北之戰作戰示意圖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匈奴騎兵想像圖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古代史料中的武剛車 衛青以依託此車構築防線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衛青率漢軍騎兵發起衝鋒(影視資料)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今天的漠北古戰場

驃騎將軍霍毒病軍,為更有效地與匈奴作戰,便挑選從驃侯趙破奴、昌武侯安稽、北地都尉邢山、校尉李敢等充任裨將,並以原匈奴降將歸義侯復陸支和伊即軒等人為嚮導,隨軍負責宿營保障、尋找水源、草場等。

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向北進擊,越過荒蕪人煙的大沙漠,長驅直進2000多里,與匈奴左賢王部遭遇。霍去病軍對左賢王軍發動猛烈突襲,左賢王軍大敗,率親信將領棄軍而逃,霍去病揮軍緊緊追趕,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烏蘭巴托以東),斬比車耆,俘獲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俘虜和斬殺匈奴吏卒70443人,幾乎全殲了匈奴左賢王的軍隊。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今天安靜的漠北草原兩千年前正是兩軍廝殺的戰場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追擊到狼居胥山祭天而還(今蒙古國肯特山)

霍去病在殲滅了左賢王部後,為紀念這次重要戰役的勝利,在狼居胥山上修建了一個紀念台,同時又在姑衍山(今蒙古烏蘭巴托市東郊)下,修了一個祭天台場,讓士卒舉起火炬,祭告天地,慰藉壯烈犧牲的英靈,將士們慶祝勝利的歡呼之聲響徹雲霄。霍去病軍滿載勝利的榮譽,凱旋而歸。至此,驚天動地的漢匈漠北戰役,遂告結束。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漠北大戰中的霍去病(影視形象)

西漢與匈奴的漠北戰役,是漢武帝向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匈奴伊稚斜單于與西漢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大決戰。

這次戰役,西漢以10萬精騎,大量步兵、車兵、14 萬匹從馬,遠渡大漠,深入匈奴境內2000多里。伊稚斜單于也以其本部和左賢王所部的全部兵力與漢軍一決雌雄。結果,匈奴和左賢王軍所剩不過十分之一二,西漢獲得了決戰的勝利。匈奴勢力遠遁漠北,自此,「漠南無王庭」。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軍揚威漠北

西漢漠北決戰的勝利,制止了匈奴奴隸主對漢邊境的殘暴掠奪,加速了我國北部地區的進一步統一和開發,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西漢能夠取得決戰的巨大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的有以下幾點:

漢對匈奴的戰爭屬於推進中國北方的統一之戰 漢武帝時期,我國社會早已進入封建社會,而匈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時期。匈奴奴隸主對西漢邊郡的長期進襲掠奪,嚴重破壞了中國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給黎民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匈奴貴族的統治已成為阻礙我國北部地區統一的巨大障礙,它逆歷史潮流而動,不得民心,必然走向失敗。

漢武帝雄圖大略的決心和戰略決策的正確 漢武帝在河西戰役勝利後,抓住匈奴右部被殲,實力大減,漢軍兵威正盛的有利時機;同時巧妙地利用了匈奴認為漢軍不能深入漠北的錯誤心理,迅速組織東西兩路大軍,突然北進,大出匈奴所料,一舉獲得了作戰的勝利。因而,漠北決戰,既是漢武帝戰略決策的勝利,也是其雄圖大略、積極進取精神的勝利。此戰之後,漢朝通往西方的道路也被打通,絲綢之路得以通暢,中華文明以昂首挺立的姿態走向世界。

這場兩千多年前發生在亞洲北部的大戰給了華夏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漢帝國由此戰成為世界性超級文明

(圖文資料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