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後素質訓練營有品有質

課後素質訓練營有品有質

本報訊(記者 劉盾)「學校的課後託管服務,幫我們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後顧之憂。」得知風神實驗小學開展校內課後託管服務,學生家長張海濤第一時間為孩子報了名。現在,他不再因孩子課後「無處可托」而煩惱,「孩子在學校也能得到培訓機構專業師資的指導,練習詠春拳,提升綜合素養」。

今年6月起,廣州市花都區風神實驗小學等9所學校,試點開展課後校園素質訓練營活動,按照政府統籌、學校主體,平台管理、多元參與,學生自願、公益普惠的原則,通過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將校內課後服務延伸至下午六點,解決家長「四點半」煩惱。

哪些校外機構能夠參與到訓練營當中來呢?據花都區教育局局長張克彬介紹,在訓練營項目啟動前,花都區教育部門就練就「火眼金睛」,嚴把第三方社會機構入口關。花都區教育、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民政、文化體育等部門齊抓共管,聯合成立校園素質訓練營第三方服務機構資格審查小組,唱好「監管大合唱」。在此基礎上,花都區依託社區學院,對校外培訓機構准入等開展前置審核,建立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對違反規定的培訓機構「一票否決」,在此基礎上建立服務機構庫。

「進了機構庫並不意味著有了『鐵飯碗』,也不是『監管盲區』,我們爭取讓監管從頭到尾『無死角』。」張克彬介紹說,花都區不但聚合相關行政部門參與監督管理,還充分利用家長等社會資源。該區通過引導家委會等,組建課程質量監管小組,當好「啄木鳥」,加大常態化監督和檢查力度。為讓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落實到位。同時,花都區疏堵結合,從整體上引導培訓機構從「野蠻生長」進階為「有序發展」,為培訓機構開闢了規範發展的「陽關大道」。

經過試點發現,該區培訓機構逐漸主動「擁抱」四點半課堂等新政「紅利」。原來有證無照、有照無證的不規範機構,現在積極申報「一照一證」,申請進入服務機構庫,做好學校四點半課堂的「舞伴」。

「規範培訓機構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課後服務。」張克彬介紹說,花都區訓練營始終堅持公益普惠原則,通過探索構建財政適當補助、機構適度收費、家長合理分擔的成本分擔機制,推動素質訓練營落地。目前,花都區試點學校安心託管班每生每天最低只需5元,素質訓練班課時費僅為市場價的40%至60%。

風神實驗小學學生吳一舟參加了學校的安心託管班,「在老師指導下看書、做作業,同時還能得到坐姿、握筆姿勢、時間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良好習慣正逐步養成」。這學期,她還在校園素質訓練營活動中,報讀了收費的情緒管理課程。現在的吳一舟慢慢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家人、朋友相處得更和睦了。

吳一舟上的情緒管理課程就是花都區著力提供的課後服務「特色小炒」,滿足孩子及其家長的多樣需求。目前,該區引進68家機構,為試點校提供177門素質教育課程,既有追求公平的「食堂飯」,也有注重質量的「特色小炒」,學生足不出校就能從「菜籃子」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張克彬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花都區9所試點學校、5485人次學生參與校園素質訓練營活動,學生參與率達32.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9.92%的學生和80.69%的家長對校園素質訓練營活動表示非常滿意、滿意。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3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海大學舉辦2018年國際文化節
諾獎得主、體育大咖電視開講「大師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