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顏之推《顏氏家訓》為何能傳世?

顏之推《顏氏家訓》為何能傳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人的最高理想,家國一體,治家也成為治國的一部分。為了治家,中國古代產生了一系列的家訓,其中最為有名、流傳最廣的,則是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

教育,除了學校之外,尚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古代同樣受到重視,為教育子弟為人處世,在社會上更好發展,家族中的長輩賢人,編寫家訓,傳之子孫。家訓之中,既濃縮了長輩們的人生經驗,更有他們對社會的觀察,對思想的歸納。

顏之推祖籍山東琅琊臨沂,其九世祖在西晉末南渡,遷居建康。顏之推祖父時,舉家遷往江陵,顏之推約在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出生在江陵。顏氏家風家教嚴密,顏之推後來記載,他幼時與兄長一起接受家教:"曉夕溫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

9歲時,顏之推的父親去世,此後他由兄長教育撫養。兄長對他充滿關愛,不再那麼嚴苛,所以顏之推一度"肆欲輕言,不修邊幅"。至顏之推19歲時,爆發了侯景之亂,顏之推此時正在鎮守江夏(湖北武昌)的郢州刺史蕭方諸身邊效力。蕭方諸、顏之推戰敗後一起被擒,蕭方諸在侯景軍中被處死。顏之推就要被行刑時,因為一名叫作王則的人再三說情,才得以活了下來。

僥倖活命的顏之推回到了江陵。待侯景之亂平息後,蕭鐸繼承王位,22歲的顏之推出任散騎侍郎,第二年以員外郎身份校訂史籍。好景不長,不久西魏攻陷江陵,蕭鐸被殺,顏之推第二次被俘。南朝梁慘敗後,在江陵的文武百官及平民10萬人被當作奴隸送往關中。顏之推也在此時到了北方。西魏大將李穆對顏之推很欣賞,就將他推薦給了自己的兄長,在其手下任事。

北上之後,顏之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無時無刻不想返回南方。26歲時,利用黃河河水暴漲的機會,顏之推帶了妻兒,穿越激流,一路東逃到了鄴城(今河南臨漳)。此時北方高洋廢東魏皇帝,建立北齊稱帝,南朝梁也已覆滅。

得知陳代梁之後,顏之推就沒有南下,而留在北齊效力。北齊朝廷上也是風雲變幻,顏之推聰穎機悟,行事勤敏,升遷迅速,被人嫉妒,他不得不時刻小心謹慎。一次漢人官員聯名請文宣帝高洋出巡,也讓顏之推簽名。顏之推推託有事,未參與聯署,結果簽名的官員全部被殺。此後顏之推又經歷了北齊、北周的興亡更替,到了隋朝,他受到重視,"太子召為學士,甚見禮重"。

大概在六十多歲時,顏之推去世。顏之推的一生,經歷了梁、北齊、北周、隋四朝,目睹了侯景之亂、西魏攻陷江陵、隋滅陳等重大歷史事件。他三次淪為亡國之人,多次虎口逃生,曾一日七百里從黃河上逃奔。經歷了諸多變故,目睹了興亡更替,家國巨變之後,他認識到:"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他撰寫家訓,教育子女,其中也包含了此考慮。

《顏氏家訓》共七卷二十篇,以修身、齊家、忠孝為中心,涉及倫理、修養、文學、音辭、宗教、民俗、養生諸方面內容。家訓的成書時間眾說紛紜,但從顏之推在其中的諸多人生感悟來看,《顏氏家訓》歷經幾朝,是顏之推不斷凝練後的產物。

《顏氏家訓》意在治家,治家首在教育子女,故而《教子》為全書第一篇。顏之推在家訓中提出,教育應當趁早,無論是個人品行還是文化知識,都應及早教育。如果少時不加以教育,一味溺愛,成年之後,"終為敗德",無可挽回。教子時應該嚴慈結合、教育與關愛相結合,"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對於子女應當一視同仁,不可以過於偏寵,聰明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也當矜憐。

在顏之推的治家理念中,孝被置於重要位置。子女們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要嚴格依照禮法規矩,父母在世時要事之以禮,死後也要祭之以禮。兄弟之間應該和睦相處,多加交流,有了誤會怨恨,要及時化解,消除嫌隙。如果兄弟關係不和睦,則子侄們就不會友愛,族人關係就會疏遠,最後奴僕也會如同仇敵。家族成員互不相幫,家族如同散沙般分崩離析,最終會衰敗。

在婚姻上,顏之推告誡子孫,千萬要選擇賢良配偶。擇偶時人品為第一考慮,寧可選擇貧寒但人品好的家庭聯姻,也不可攀附權勢之家。在婚姻上過於注重財產,容易招致"猥婿在門""傲婦擅室"。

治家應該寬嚴結合,過於寬厚或者過於嚴苛都會產生問題。顏之推舉了兩個例子,北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治家過寬,因大雨連綿,家中絕糧,讓婢女去買米時,婢女竟趁機逃走,抓回婢女之後,也沒有任何處罰。梁朝有位中書舍人,治家過嚴,其妻妾竟買通刺客,趁他酒醉時把他殺死。

治家總是與錢財聯繫在一起,顏之推主張,在救人於貧困時,不妨慷慨大度,平時居家度日則應相對節儉。他也舉出例子。梁朝裴子野家境清貧,卻在災荒歲月,接濟親友故屬,舉家食粥而無厭色;南陽地方有人過於吝嗇,用幾小塊碎肉和一小壺酒招待女婿,待其死後,諸子爭財,結果出現了兄殺弟的慘劇。

在家訓中,顏之推有很多觀點值得肯定。如他反對遺棄女嬰,他認為女兒也是上天所賜,是自己的骨肉,如果遺棄了,上天也會予以懲戒。他反對請巫師祈神求福、祛災免禍,禁止家人搞"符書章醮"之類的迷信活動。

他認為"上士忘名,中士立命,下士竊名",他告誡子孫,要名實相符,做事均要有度,腸不可太冷,腹不可太熱,以仁義為尺度。個人應當時刻注意修身,讀書求學,本質就是通過知識,體驗仁義之道,進而修身治國平天下。

顏氏家族在歷史上相當顯赫,但無人以武功而顯達,均致力於文化事業。後世躬行《顏氏家訓》的教誨,以文傳家。顏之推後世子孫有名者很多,尤以"顏氏三卿"——顏真卿、顏杲卿、顏春卿最為顯赫。《顏氏家訓》上承古聖先賢之訓,下啟家訓寫作之規範,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問世後受到歷代士大夫的極力推崇,在民間也備受歡迎,至今長盛不衰。

點評:

顏之推總結一生經歷,寫下了《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顏氏家訓》就如何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為人作了總結,影響了後世中國家庭教育。迄今為止國人評價一個人是否有修養,褒之謂有大家風範,貶之謂沒家教,都與家教、家訓有關。

(上文選自《中國鄉賢》)

《顏氏家訓》【教子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感謝閱讀,若您對佛、道、儒、兵、法、史、易、醫、術、數等文化感興趣,特邀您關注雜談(ID:zatan5),與我一起研學!顯諸仁,藏諸用。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法 的精彩文章:

蘇軾58歲行書《李太白仙詩卷》日本藏
邵雍:從物理之學到性命之學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