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政至極品,富甲天下,千金散盡,睡美人,他為何擁有史上最完美人生

政至極品,富甲天下,千金散盡,睡美人,他為何擁有史上最完美人生

原標題:政至極品,富甲天下,千金散盡,睡美人,他為何擁有史上最完美人生


來源:歷史開講了


中國歷史,浩浩蕩蕩,上下五千年,持續了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更是一個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年代。在那些風雲人物中,只有一個人的人生堪稱完美。


他前半生從政,輔佐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後遠離政壇,處江湖之遠。既能在官場建功立業,又能在下野悠閑自得,不愧為後世為官者的典範。


他辭職經商三次富可敵國,人稱「商聖」,在國家危難,百姓流離之時,又散盡家財,接濟蒼生,被後世奉為文財神。

功成後,與天下第一美人西施浪跡天涯,做神仙眷侶。


他的人生,完美的令人嫉妒,官場商場叱吒風雲,受世人敬仰,最終抱得天下第一美人歸。


他,就是范蠡。



▲范蠡畫像(來源:百度圖片)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立大志,方能堅忍向前


從古至今,凡能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從小立志,並且朝著目標堅韌向前。


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胸藏韜略,年青時,就學富五車,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滿腹經綸,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然縱有聖人之資,在當時貴胄專權、政治紊亂的楚國,范蠡卻不為世人所識。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槜李之戰(今浙江嘉興),吳王闔閭陣亡,因此兩國結怨,連年戰亂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闔閭之子夫差為報父仇與越國在夫椒(今江蘇太湖中洞庭山)決戰,越王勾踐大敗,僅剩5000兵卒逃入會稽山,范蠡遂於勾踐窮途末路之際投奔越國,獻「卑辭厚禮,乞吳存越」之策。議和後「人待期時,忍其辱,乘其敗……」「持滿而不溢,則於天同道,上天會佑之;地能萬物,人應該節用,這樣則獲地之賜;扶危定傾,謙卑事之,則與人同道,人可動之。」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之斷言,進諫:「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被拜為上大夫後,他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君後勿悲,臣與共勉!」


▲勾踐卧薪嘗膽(來源:百度圖片)


三年後歸國,他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為了實施滅吳戰略,也是九術之一的「美人計」,范蠡親自跋山涉水,終於在苧蘿山浣紗河訪到德才貌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在歷史上譜寫了西施深明大義獻身吳王,裡應外合興越滅吳的傳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於滅吳,成就越王霸業,被尊為上將軍。


德為立身圖強之本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僅憑一時的小聰明取得的成就不可能長久,想要成就偉業靠的是德。


據說,在與勾踐一起在我國為奴的時候,吳王夫差幾次勸范蠡離開勾踐,封賜顯爵,范蠡不為所動。為奴的三年時間裡,范蠡同勾踐一起耕作勞動,粗食、卧薪,並且不忘和勾踐的君臣之別,時刻敬主、護主,三年如一,不離不棄,讓吳王即讚許又羨慕。返回越國後,范蠡建議勾踐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



▲資料圖(來源:百度圖片)


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家裡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居樂業。


激流勇退,見好就收

《道德經》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當功業已成,譽滿天下,老子告訴我們,急流勇退才是天道。


范蠡深諳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吳王亡身餘杭山,越王擺宴姑蘇台。」舉國歡慶之時,范蠡功成身退,與西施隱姓埋名、雙宿雙飛,浪跡天涯。



▲西施(來源:百度圖片)


料事如神


在打敗夫差的慶功宴上,唯獨少了范蠡,他在隱去的同時留給了另一個功臣文一封信說:「高鳥己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與其處樂,子若不去,將害於子。」文種不信,終成劍下之鬼。


商場得意


歸隱後,范蠡來到了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帶領兒子和門徒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墾荒耕作,兼營副業並經商,沒有幾年,就積累了數千萬家產。他仗義疏財,施善鄉梓,受到世人敬仰,百姓愛戴。范蠡的賢明能幹被齊人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為主持政務的相國。


范蠡明白從一介布衣升到宰相這一高位是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為不祥,便掛印封金,盡散家財,分贈給好友與貧苦的百姓,隨後帶著妻兒飄然離開齊國,遷至定陶。


▲陶朱公塑像(來源:百度圖片)

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范蠡通過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大道


回望范蠡的一生,兩次官至極品,數次富可敵國,每次達則兼濟天下,不久後又迅速再至千金。


從政時,范蠡奉行了一個臣子的忠義,為商時,又盡了一個商人的良心。范蠡真可謂是一個宏略於胸,又悲憫天下的智者。到了古稀之年,家資富可敵國,兒孫滿堂,88歲時無病而終。


司馬遷稱:「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有人說,范蠡擁有中華5000年來最完美的人生。究其原因,在於范蠡堪稱最懂中國文化的人之一。其實范蠡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其技巧層面的東西並非多麼高明精妙,助其成功的往往是一些最簡單,最質樸的,人人都懂得的道理。

在范蠡思想中,核心就是追求和諧的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這其中既包含有先天下之憂的儒家勇氣,又有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而恰恰這些東西,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欠缺的大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二年讀史 的精彩文章:

她一生三嫁,次次被寵愛,被稱為千古才女
【盤點】三國時期的十大卧底,到處都有無間道

TAG:十二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