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台青談台灣式民主:制度沒有對錯,但民眾水平尚待提高

台青談台灣式民主:制度沒有對錯,但民眾水平尚待提高

【首屆海峽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活動10月18日在北京台灣會館啟動,首站開幕式主要台青代表之一的鄭博宇先生,從2009年第一次來到大陸交流,?到現在已經快十年的時間了。鄭先生作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對於在陸台青的發展和海峽兩岸關係都有自己的見解。近期,觀察者網採訪了鄭先生,和大家分享他對於台青「登陸」、台灣居民居住證以及台灣當局和兩岸關係的一些看法。】

觀察者網:這次兩岸新媒體大陸行活動,特意來到了創業公社。作為台青創業的代表,您最想向兩岸媒體展示的是什麼?

鄭博宇:我作為他們這一次首站開幕式的一個主要台青代表,這次行程安排上的面向很廣,有青創,有台青,還有一些歷史風土民情的內容,我覺得沒有特定要展示的東西,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成就。

這一次17天的行程裡面,創業公社只有在北京和天津兩個地方出現過一些關於孵化器的內容。孵化器並不是40年這麼長一個歷史的結果,它是這五年來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成就,我自己是做創業孵化器的,所以更多的是展示這些各行各業的台灣創業青年,他們在這裡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讓他們可以被兩岸的民眾看得見。

觀察者網:今年年初國台辦出台了惠台31條,力度非常大,對於你個人和身邊的台灣人有什麼實實在在的影響?

鄭博宇:31條裡面其實12條是針對台商,19條是針對台灣青年。就台灣青年這個部分來講,針對性還是蠻廣的,包括可以考一些職業資格證,或是台胞證可以登錄大陸的招聘網站等等。但對於創業的台青來講,其實直觀性還沒那麼強,主要是因為前12條比較偏向於台灣企業,但大部分創業台青大概都是15年16年過來的,所以有很多人條件還達不到可以使用31條的水平。

北京現在出台了55條,有些台灣企業已經得到了某些資質,比如可以減稅,可以去申請研發費的減免等等,創新創業如果是屬於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他就可以去申請研發費的減免和稅費的減免,這些已經有台灣團隊享受到了,雖說不是所有團隊都享受到,但就像我剛才說的,涵蓋面非常廣,所以他們是確實感覺到政策的優惠。

觀察者網:從台青創業的角度,您希望大陸在哪些方面能再給予支持?

鄭博宇:我不敢說要很多的支持,我個人比較傾向的不是從補貼的角度去考慮,而是從協助的角度去考慮。例如說有很多台灣年輕人想來做互聯網相關的創業,可是因為互聯網企業會牽涉到ICP的問題,大部分的台灣企業或者外資(港澳台投資目前被放在外資)ICP的問題一直都解決不了,所以能不能把港澳台資認定為內資,讓創業的業態和業別不受到過多的限制,真正落實同等待遇,這是我之前一直很希望可以呼籲的一個點。

觀察者網:您曾提出台灣在陸青年登陸六原則(「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重發展、促融合、贏未來」),您希望通過這六原則向在陸台青傳達什麼樣的理念?或者換句話說,台青在大陸發展,自己應該做出哪些努力?

鄭博宇:我們通常叫這個是台青六原則或是融入六原則,這是我起草的,現在全國各地大概已經有40多位各行各業的台灣青年代表加入進來,一起去做這件事。

為什麼做這件事?因為新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已經跟以往的台商不一樣了,現在的條件已經不同了。以前台商來可能想要畫地,想要怎麼樣怎麼樣,他就可以做。新一代台灣年輕人來,基本上都不是這樣了,環境也不一樣了。所以希望他們不要像以前那樣,因為你是台灣人所以就要給些什麼。

六原則第一條是靠自己,就是說在這裡發展應該是憑藉著你能力或者你的專業,得到這裡的認可或是崗位。希望他們從務實的角度出發

第二條,接地氣,你在這裡發展,應該去融入當地。比如說要創業,你要知道當地整體的發展狀況,要做好市場調研,接地氣很重要。

第三條是不投機,因為有太多的地方一直在強調政策補貼這些東西,那以創業來講,如果很多台灣年輕人創業是為了政策補貼來的,那可以不用創業了,因為靠著補貼的創業是不會活下去的。北京根本沒有這些所謂的補貼政策,但北京這些台灣創業者非常強,他們到哪裡去發展都可以發展得很好。

六原則的前三條更多的是鞭策,是對於個體的認知。後面三條是共發展,促融合和贏未來,這三個點其實針對的是一種群體的共識。前三個是每一個個體都有意識去做一個轉變,當這樣的人多了之後,後面的共同發展也好,促進融合也好,贏得未來也好,都是一種群體現象,是達到群體共識後可以完成的。

觀察者網:您是北京市第一位領到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台灣同胞,拿到居住證之後的生活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鄭博宇:我自己明顯的感受就是便利。不管是從乘高鐵或是住酒店等方面,都很直觀,馬上就能感受到便利。再來就是信用卡,很多人一開始說還是辦不了,實際上我們去問了一下,不是辦不了,而是條件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前台胞證要辦信用卡是非常難辦的,幾乎辦不下來,而且準備材料非常的多,大概6到8樣,現在只要三樣,光這一點其實就很直觀地讓你感受到居住證的不一樣了。

觀察者網:您怎麼看這個居住證對台胞個人,以及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意義?

鄭博宇:我覺得對於個人而言,沒有其他的,就是兩個字,方便。我們暫時不要提那些非常高調的概念,從最直觀的角度來講,居住證解決了台灣年輕人,台灣青年或台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碰到的最重要的一些問題,解決了一些最重要的小事,這是關鍵。

對兩岸來講,我覺得意義有很多。自從居住證出台之後,很多台灣朋友看到報道,或是從其他渠道知道我是北京第一位拿到居住證的,他們在跑來跟我講這件事的時候,來大陸發展的意願會更強。光我拿到居住證那一個禮拜,就收到五六份台灣來的簡歷,都是想要來大陸發展。他們說在這裡終於可以不用這個也卡那個也卡,只要我們有居住證就好了。

官方對於居住證的期待跟願景當然是促進統一、加快融合等,但對於很多在這裡發展的年輕人來講,他們不會去談這麼高的東西,可是他們可以很直觀很快的感受到方便,因此可以很好地融入,只要台灣同胞能夠更好在這裡融入和發展,那自然而然在想法上面也會有轉變,更加有利於融合和統一。

觀察者網:台灣居民居住證政策出台後,台灣當局曾威脅台灣同胞在島內就業、納稅等方面會受到影響,您怎麼看台灣當局的這個態度?

鄭博宇:我還是引用我以前也經常講的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到底誰是北風誰是太陽?一看就高下立判。其實台灣的稅跟這個居住證是兩回事,居住證是在大陸境內使用的,這個證件你又不會拿回台灣用。況且你辦了誰會知道呢?

所以我覺得台灣當局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想的還是選票。它用這樣的方式去恐嚇台灣的民眾。他可能會說這就是大陸對台灣的統戰工具啊等等,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但我覺得其實就是因為要選舉了,他們想用這樣的方式去轉移焦點,去掩蓋他們施政無能跟諸多施政上的問題。

俗話說「會叫的不咬」,他們就是喜歡恐嚇。馬上20天後就要選舉了,民進黨當局他們所做的一切,這一大堆抵制也好,言論也好,就是為了選票。

觀察者網:領完居住證之後,您還回台灣參加了《夜問打權》這檔節目,談的正是這個問題。當時有沒有過什麼顧慮?為什麼會去做這期節目?

鄭博宇:其實是我剛好回去,黃智賢知道這件事,就跟我聯絡。

因為在台灣,居住證這個事情其實吵了很久,但是沒有人看到過真正的居住證,然後也不懂這是什麼,很多討論都是基於他們的猜測。黃智賢當時問我的時候,我心裡想法很簡單,就是總要有人來把這件事說清楚,不然永遠都是這些台灣媒體的預測。可是僅憑預測怎麼能夠知道台灣青年或台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的時候,為什麼需要居住證?

所以我就是出於總要有人講清楚這件事的心態,才決定接受他的邀請去上這個節目。

其實有很多個節目都找我,但是我選擇了這個節目,是因為第一,就大陸的官方而言,這個節目言論上來講是相對比較保險的。

第二,我希望能夠講清楚這件事,而不是在節目里跟其他的嘉賓做爭搏,這會很麻煩。因為跟他們去爭執就很容易導致失焦。

所以我給他的條件很簡單,我們可以來討論這件事,我可以把居住證這件事講得很清楚,但是不要有那些爭論的環節。其他節目都希望說產生一些火花,要找一些比較偏向綠營的人,那我覺得很容易就失焦了,所以我選擇《夜問打權》這個節目是因為這個原因。

鄭博宇參加《夜問打權》談居住證:台灣當局態度不合理

觀察者網:馬上就要九合一選舉了,您會回台灣投票嗎?(投給誰?)您怎麼看民主政治帶給台灣的影響?

鄭博宇:我自己不會回去,因為我戶口在台北市,所以我回不回去無所謂,不差這一票!但是我遇到高雄、台中等地的台灣青年,大部分我都會催他們回去投票。尤其是高雄,我經常看到高雄的人就跟他講,你快訂機票回去投票。

觀察者網:那您會比較希望他們投給誰呢?

鄭博宇:高雄當然是希望改變啊!為什麼他們會來大陸發展?就是因為高雄真的很糟糕,發展得非常糟糕,那當然就不會想要選陳其邁了。基本上更多人回去是為了韓國瑜,他也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民進黨在高雄民執政已經20年了,再這樣繼續下去,永遠都不會有台灣年輕人回去高雄的!因為高雄根本就不是一個適合發展的地方。另外韓國瑜提出的願景也很好,高雄確實需要改變。

高雄其實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城市,畢竟民進黨執政了那麼久,已經20年了,如果他們這次被翻盤,那是很明顯的打臉,就證明民進黨的執政是無能跟失能的。

觀察者網:您怎麼看待西式民主政治帶給台灣的影響?

鄭博宇:我覺得台灣根本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制度沒有錯,但是人有問題,人的知識水平等根本沒有達到那樣的水平,他不適合去做這個制度。

很多台灣人說我們這是仿西方的先進位度,但西方的制度真的就是先進的嗎?這個問題我個人的認知是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適合的制度。那顯然台灣的民主是一個失敗,而且以現況來看,確實是造成台灣停滯不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對民主政治的理解是會有多黨派之間的相互競爭。然後因為有競爭在,你自然是要往好了去做。但台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這就是人的水平的問題。大家選舉是為了拿到選票,選上了就想要連任,一再考量的都是選票。對於台灣的民眾而言,他認知的民主就是投票這件事。簡單的說他四年可能只當了一天的主人而已。

舉個簡單例子,博士也是一張票,小學學歷的人也是一張票,如果你是政治人物,你要爭取誰的票容易?當然還是小學學歷的票會比較容易。所以就會產生這種問題,到最後其實是人的水平根本沒達到。

這個制度其實能夠很好地去完善。但你看民進黨一上任,第一件事先追殺國民黨,國民黨一上來第一件事先清算民進黨,不斷的內耗,一直都停滯不前,雙方都是為了選票,為了在執政。誰是真的為台灣的未來著想的?沒有!

今年國台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講了一句話,我特別認同,這句話也體現出大陸這邊的制度自信和整體的民族自信、能力自信。他說要不把民進黨、國民黨和共產黨擺在一起,讓台灣民眾來選,到底誰是真正為台灣發展著想?

這句話講出來的時候我是非常的認同的。為什麼台灣會變成現在這樣?為什麼那麼多台灣年輕人跑出來?就是因為台灣現在發展得不好,連續將近20年的薪資沒有漲。如果你是台灣的年輕人,你在台灣你看得到未來嗎?

前兩天我一個在台灣公營事業(類似大陸的國營企業)的朋友給我發信息,他覺得在台灣升職無望了,問我說像他這樣的人,這樣子職業在這邊有沒有機會?我說有啊,他說那他要過來,不要在台灣了。

政黨之間每天都在吵,每天都在內耗,「立法院」像競技場一樣,每天都在打架,有什麼用?他們就只會打嘴炮,台灣民眾講,他們只會講干話。最近國民黨出了一副干話撲克牌,有好多大陸網友跟我定這個撲克牌,我想說我跟他們要那個版,直接在大陸做出來好了。

觀察者網:這個撲克牌是台灣的民眾給國民黨出的,還是說國民黨在調侃自己?

鄭博宇:國民黨自己做的,他是拿來想要籌一些選舉資金的,但因為它很真實,所以大家就都想要。大陸這邊好多網友跟我要,很多人問我說可不可以拿到那個干話撲克牌,多少錢都要。

我還是要強調「民主制度」不是不好,只是需要有相對應的知識水平跟社會水平,才能夠發揮它真正的效果。其實美國現在也是碰到一樣的狀況,共和黨上來把所有東西先打掉一遍。美國如果不是在二戰之後絕對領先,現在也不會好到哪去,他現在就是吃老本,其實美國現在的發展也是停滯的。

觀察者網:民進黨能夠在2016年選舉中勝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陽花運動後獲得了青年一代的支持。但是執政兩年後,反而是青年一代最反感執政當局,民進黨是如何失去台灣青年支持的?

鄭博宇:民進黨開的那些支票都沒有兌現,最簡單的就是蔡英文說要維持現狀,她維持的是誰家的現狀?根本沒有兌現。維持現狀到現在會變成這樣?這不是笑話嗎!

再者就是施政無能,這都不用講了。比如說台中這幾年空氣污染變得這麼嚴重,這就很直觀,空氣污染是可以感受到的,你說空氣多好多好,騙誰啊!

還有普悠瑪這個事,完全就是鐵路局根本沒有上緊發條,他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然後出了事故第一時間就想把責任全部推給那個司機。還有什麼用愛發電,這一聽就是干話。

再說太陽花學運,其實台灣的這種所謂的學運也好,遊行也好,就當嘉年華會看過去就好了。基本上就是那幾個一線領袖在那邊吵,參與的群眾只是可能覺得大家去了,我不去很奇怪,即所謂的從眾效應而已。到底今天在反什麼?他們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的。只是因為很多人去,他覺得很潮,就也要去參加這個活動。

太陽花學運就養出了一個時代力量,然後每天都還是講幹活、當影帝。時代力量現在票友比較多嗎?真的有比較厲害嗎?也沒有嘛!我覺得參加太陽花學運的那些台灣年輕人,尤其在這兩年,應該會特別後悔當時做那件事情。

其實當時很多人去參加太陽花學運是因為對國民黨失望,當時國民黨把洪秀柱換下來,硬要把朱立倫推上去,這件事讓很多本來是國民黨或是支持國民黨的台灣年輕人感到痛心。

他們覺得這些人玩政治,甚至可以不用按照明面上的流程。當時洪秀柱一關一關地過了,她也達到了標準,也得到提名了,結果你上面覺得不行,就直接用這樣的方式硬換,這就讓人家感覺國民黨一點進步都沒有,年輕人永遠都沒有機會出頭。

這一部分年輕人現在很多都跑來大陸了,根本就不想留在台灣。

對於民進黨這一塊,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反悔,看這一次的民調就知道。其實韓國瑜也沒有說出什麼很強的政見,他只是點出了事實而已,他只是戳中了高雄人心中最痛的那一塊。高雄又老又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時候爺爺想要看孫子,結果孫子跟他兒子在台北。就是因為高雄發展的不好,所以大家才北漂,才離開高雄去台北等。

民進黨的執政確實在這兩年加深了台灣民眾,尤其台灣年輕人對他們的厭惡,跟他們認知中認為的無能。台灣民眾覺得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會治理。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維持兩岸現狀的問題,請問台灣年輕人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是怎樣的?

鄭博宇:蔡英文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讓更多年輕人看清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更多台灣青年西進,也是看清了蔡政府的無能,讓他們看不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深刻感受到,兩岸好對台灣才是更好,在民間交流越來越盛的現在,越來越多人自己過來發展,大部分都是在大陸企業和大陸高校,當他們都有了大陸的同事或是同學,這樣的融入,相信對於兩岸的未來,會是越來越正向。

觀察者網:民進黨執政後,島內政治混亂、經濟退步,相比之下,大陸發展一直穩步向前,作為台青來陸創業的代表和成功者,您對在島內的台灣青年有沒有什麼建議?

鄭博宇:來大陸發展,千萬不要自命不凡,要把自己在台灣的一些想法跟包袱都放下,重新來認識這個地方,然後在這裡找到你的發展。我最常講的就是七個字:進入、融入、找出路。

其實台青六原則就是給予後面來的人一個很好的依循,是對於價值觀的一種建構,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態度,然後可以務實的發展,千萬不要去想什麼要拿補助,或是比較政策,比誰給的錢多這些,如果都比這些基本上可以不用來。因為我剛剛講過,靠補助的創業是不會活的。

觀察者網:就台灣青年個人來講的話,來大陸肯定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對台灣來講,如果大量的台灣青年都到大陸來發展的話,這其實是人才流失,對台灣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鄭博宇:我覺得是這樣,並不是每個台灣青年都要來大陸發展,當然習大大有講過,就算2300萬的台灣人都到大陸來工作,大陸也有辦法容納,也有辦法讓大家都有工作。但實際上你講的也沒有錯。 我在演講的時候常講一句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一定要來大陸發展,但就算你不來大陸發展,你也不能不知道大陸現在的發展。不要當井底之蛙。

觀察者網:這兩年兩岸的交流其實蠻多的,但好像還是有很多台灣民眾對大陸有一些誤解,覺得大陸很不發達,很落後,像之前有新聞說台灣大學生會問廣州有沒有地鐵之類的。

鄭博宇:這個很正常,我以前在台灣讀博士生的時候,有大陸過來的交換生跟我講,有台灣同學說聽到他是青海來的,問他說是不是在青海都是騎馬上課?這個並不是調侃,他是真的是搞不清狀況的,他認為青海就是要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

我有一次拿了一張西寧市區的夜景,在上課的時候就問大家這是大陸哪裡?他們跟我說是北京,我說這是西寧。他們全部都傻了一下,心裡想西寧夜景這麼漂亮,有這麼多高樓大廈!我說對,你還說人家騎馬上課,你要買馬根本都買不起。

我有一個同事,也是青海來的,台灣朋友就問他,你們那邊是不是都要打獵什麼的。然後我那個青海同事還唬他說對啊,我們從小就要去打一頭狼,然後那頭狼要陪我們長大,負責接我們上下課,然後那個台灣朋友居然信了!

台灣的教材很多內容都還是老的,講的都是歷史地理風土人情,非常粗淺。他很少會講大陸的發展這一塊。所以說為什麼希望台灣年輕人要走出來看一看?你走出來之後,可以選擇要不要來,沒有一定要你在這裡發展。但如果依然用井底之蛙的眼光去看大陸,那就是世界大笑話。

現在網路是很發達,但台灣民眾如果沒有想要去外面發展或了解外面的需求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會去查。如果今天一個台灣同學說下個月要去北京,他會自己瘋狂去查該去哪裡玩,瘋狂地做攻略。可是不是每個人都馬上直觀地感覺我要來大陸,所以他不會去有動力去查。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個台灣的小朋友去要去清華面試,因為我在北京,所以他跑來聯絡我,他其實已經保送台大了,我就問他說,北京清華跟台灣台大,你要上哪一個?

他說他還是要選擇清華。一般的台灣年輕人,你問他這個問題,他大概就是說一句當然是清華。

但這個小朋友下一句話讓我驚呆了,他說台大校長是誰我都不知道,但以前的清華校長現在是市長,很多北京人都不見得知道這件事。但是因為他要來清華面試,所以他會去查相關信息。

網路沒有隔閡,也沒有什麼屏障,但民眾有沒有求知的動力跟去了解的想法還是源自於他自己。台灣很多年輕人認為他只要到了機場坐了飛機,那就是「出國」,因為他認為離開了島內。在島內是不用搭飛機的,你從台北到高雄,乘高鐵就好了,所以他們認為只要是搭了飛機這個交通工具,那就是去了很遠的地方。當然我都跟他們講並沒有,我們還是在國內,這個還是要講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與台「斷交」遭美國批 薩爾瓦多回懟得漂亮
台「拔菜大軍」遠赴澎湖高喊「蔡英文下台」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