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王安石意味深長的一首詩,此時江海無窮興,醒客忘言醉客喧

王安石意味深長的一首詩,此時江海無窮興,醒客忘言醉客喧

一個人在低谷時,不僅會感到失意和孤獨,而且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看見的景物都是灰暗的,遇到的人好像也都在嘲笑自己。其實這些都是心理的作用,就像是喝醉了,眼前的事物都在晃動,其實都是幻象。北宋詩人王安石就有這種經歷,還寫詩記錄了他的感受。

次韻舍弟賞心亭即事

王安石

霸氣消磨不復存,舊朝台殿只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細雨侵凌白日昏。

稍覺野雲乘晚霧,卻疑山月是朝暾。

此時江海無窮興,醒客忘言醉客喧。

北宋的名臣王珪有一次遊玩南京的賞心亭,之後非常感慨,於是賦詩一首,其中有幾句這樣寫道,「六朝遺迹此空存,城壓滄波到海門。人事不同風物在,悵然猶得對芳樽。」詩人低徊沉思,借酒澆愁,有點杜甫「注目寒江依山閣」那種深沉感和無窮的餘味。

王安石是北宋的名相,與王珪是同時代人,也喜歡南京的名勝古物。有一次他與弟弟王安禮一起去玩,看見南京城虎踞龍盤,王安禮心想這裡不知演出過多少悲壯的歷史,寫下了多少壯麗的懷古詩篇。於是也突發奇想,留詩一首,然後跟他哥哥討論。王安石回去後就次韻和了一首,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此詩首聯很有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種意境,「霸氣消磨不復存」,而今只剩下殘垣斷壁,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不盡感慨湧上了詩人的心頭。

自初唐開始,中華文化在有形無形之間,都曾受到禪宗的滋潤灌溉。受禪宗意境影響的文學,到了宋代更為明顯,使那些醉心禪學的詩人,如蘇東坡、王安石、黃庭堅等人,無一不受禪宗思想的薰陶。

王安石聯想到這些年來自己的經歷,就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從皇帝那裡得不到充分的信任,慢慢地也失去了動力和信心,思想也開始消極,也有了歸隱的打算。於是頷聯描寫的場景就顯得很沉悶,眼前這座孤城非常迫近自己,遮住了遠眺的視野,感覺天很近,有一種壓抑感;綿綿細雨下個不停,白天也暗得像黃昏的時候。

其實可能是王安石內心比較消沉,所以看見的景物也投射了他的情感,反過來影響他的心情,使他更加感到鬱悶。頸聯稍微緩和了這種感覺,清風吹過,陰雲逐漸消散,籠罩在孤城以及作者心頭的霧靄也慢慢地消失。天黑之後,月亮從山的背面鑽出來了,詩人卻感覺像是「朝暾」(初升的太陽)。

王安石並不是錯覺,依然是內心的感受。剛才迷霧茫茫,如今華燈初上,月朗星稀,心情大好,「此時江海無窮興」,詩人才剛剛有點遊玩的興緻,同時也有了自己的真切體味。「醒客忘言醉客喧」,這是一語雙關,醒和醉是相對的,一方面指喝酒前後的清新和沉醉,另一方面也是指面臨人生重大方向的選擇時,是否能清醒對待。

細細品味最後兩句,真是意味深長。當一個人沉醉於某些人和事時,就會忘記身外的世界,甚至對別人善意的批評、好意的規勸、良好的建議等等,都置若罔聞,心中只有自己迷戀的人和事。也正應了蘇東坡的那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陳與義飽含哲理的一首詩,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蘇軾一首詞深蘊哲理,萬事到頭都是夢,明日黃花蝶也愁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