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稻盛和夫:65歲入禪門,最愛《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65歲入禪門,最愛《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是全球唯一的一個一手締造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家,也是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中目前唯一健在的老哥。他出版了很多書,有企業管理,也有人生哲學,粉絲遍布世界各地。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KDDI(日本第二電信電話)。稻盛和夫從27歲開始創業,白手起家,40年間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這已經是奇蹟。但是稻盛先生並不滿足,他知道功名富貴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1997年,65歲的稻盛在京都圓福寺剃度出家,僧名「大和」,拜該寺主持西片擔雪為師。西片擔雪在日本禪宗裡面屬於臨濟宗,我們的經營之神稻盛先生,自然也是臨濟宗的傳人。

眾所周知,禪宗自初祖達摩由天竺來華傳法創立,經歷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門下,分成北方以神秀為首的漸悟和南方以慧能為首的頓悟兩宗,後世以南宗頓悟說為正宗,慧能為六祖。(我個人認為,慧能和神秀的故事非常複雜,絕非歷史流傳的那樣簡單,究竟誰是正宗,說不清楚)慧能門下,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兩系,後南嶽懷讓分為溈仰、臨濟兩派;青原行思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世稱五家;在臨濟下又有黃龍、楊岐兩派,合稱南禪的五家七宗。南宋以來,唯臨濟宗、曹洞宗兩派盛行,且流傳到日本,其餘均不傳。

稻盛和夫在寺廟只待了幾個月,他回憶說:我再怎麼努力持戒,勇於精進,花幾百個小時去坐禪,最後仍不能踏入悟境。像我這樣意志薄弱、無法完全擺脫煩惱的人,為磨鍊心志,無論做多少好事,還是做不到完全消除私慾、時刻以利他之心行事的境界。人往往就是這麼愚蠢、脆弱、不完美。

畢竟65歲的老人,身骨都僵硬了,氣血也虛脫了,別說幾個月,就是花上幾年時間禪坐,也不一定有什麼效果,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雖然禪修並不順利,但是這段出家之旅使得稻盛和夫的心靈收穫巨大,日後他接受楊瀾專訪時說道:那天是初次去化緣,傍晚我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個大嬸在公園旁邊做清掃工作,她看上去比較貧窮,她走近我,一語不發地給了我一個100日元的硬幣。我有些吃驚搞不清狀況,就道了一聲謝。大嬸說:「師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買個麵包吃吧。」禪宗寺院吃得很簡單,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過是兩三根腌菜,那位大嬸肯定知道這個情況才給我100日元的硬幣。當時我拿著這枚硬幣全身像被電擊了一樣感到無上的幸福,眼淚難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覺包圍著,公園的所有景物也好像變得光輝起來。我覺得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體會到,原來這就是那種被幸福包圍的感覺。這位大嬸給我的100日元所蘊含的偉大的愛把我整個包圍住,把我帶到幸福的頂峰。

其實稻盛和夫並不是65歲才接觸禪宗,他在60歲時就想退出經營第一線轉入佛門,但身不由己,無法抽身。直到65歲,他覺得再也不能拖延了,才決心退居二線,僅擔任京瓷和DDI的名譽會長,剃度進入佛門。

稻盛和夫年輕時就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活法》一書中,稻盛和夫表示:這一生,指導他修鍊自己與管理企業的四本書是——《了凡四訓》、《陰騭文》、《菜根譚》、《呻吟語》。

稻盛和夫早年就拜讀過《了凡四訓》,並且特別推崇這本書。他後來在著作中說道:我邂逅了中國400年前袁了凡的著作《了凡四訓》,立即得到了頓悟,原來人生是這樣的......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代袁了凡在總結自己一生改造命運過程中的一些經驗之後,寫給子孫的家訓。它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和智慧,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盡現真善美中華文化,平實而無虛華,深奧而不迷信。

《了凡四訓》在被傳到日本之後,對日本社會也有深遠的影響力。日本著名的漢學家陽明學大師安岡正篤先生對本書推崇備至,建議日本天皇及歷任首相視為「治國寶典」,應當熟讀、細讀、精讀此書;凡有志執政者,應詳加研究。他認為《了凡四訓》是「偉大的學問。」

稻盛和夫認為:人們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判斷標準。一個是按照「得」和「失」來進行判斷,另一個是按照「善」和「惡」來進行判斷。我的判斷標準,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惡。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標準,我是基於這個標準來開展我的工作的。

稻盛和夫說:命運乃經紗,因果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PS:對《了凡四訓》感興趣的朋友,請點擊我以前的一篇舊文:算命真能百發百中?教你擊破宿命論的古今第一書!

轉發或打賞

都是對沙陀曼蛇最好的支持

經典回顧

占卜

儒釋道

連載

梵音樹

石左樹

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嘻哈禪宗 的精彩文章:

曾仕強:斯人已去,周易長存!

TAG:嘻哈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