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經典加插畫,無疑強化了文學的影響。電影《戰爭與和平》的人物和道具,是直接取自小說的插畫,尤其是彼埃爾的善良、聰明而又笨拙可愛的樣子;世紀英國女作家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中譯本中收有40 幅線刻銅版插畫,所繪當時的服飾與髮式,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形象、性格和風致,均為近年重新拍攝的電影所借鑒,達到酷似的程度。有這樣的插畫在目,文學好像更加搖曳多姿,閱讀生活也更加飽滿愉悅了。

*文章節選自《愛看書的插畫》(汪家明 著 三聯書店2018-9)。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在文末留言聯繫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向他們講了那些事。」(湯姆森,1894)

《傲慢與偏見》

永不過時的生活

文 | 汪家明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應所得的一筆財產。

有一天,班納特太太對她的丈夫說:「我的好老爺,尼日斐花園終於租出去了,你聽說過沒有?」……

《傲慢與偏見》的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小說的基調也就這樣定下來了:輕鬆、風趣、從容,鐵了心要講好聽的故事,不怕你不讀下去。

故事發生在距今整整二百年前。在離倫敦幾十英里的一座鎮子上,一個家庭,父親、母親和五個女兒。父親班納特先生是個紳士,有點清高,且不乏幽默,但也絕不算脫離世故;母親則十分俗氣,一心要將五個女兒打發給好人家,而她所認為的好人家,就是有錢的單身漢,越有錢越好。五個女兒都漂亮,大女兒吉英善良、寬厚,有點逆來順受的味道;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明、自尊、有個人想法,甚至獨立不羈,但也未超出淑女的界限,與父親默契;其他三個,兩個活潑、沒教養;一個古板、戴一副眼鏡。這樣一個古老英國典型的中產家庭,生活中本應波瀾不驚。可是按當時的法律,班納特先生沒有兒子,他死後,產業將由家族旁系男性後代繼承,所以女兒們有一個好的歸宿就十分緊要了。這一點,班納特太太清楚,班納特先生和女兒們也都清楚,所以,當鎮上的尼日斐花園搬來了一個適合談婚論嫁的富家子弟,這位富家子弟還帶來了同樣是單身漢的年輕朋友,帶來了舞會,提供了有更多年輕男子出入的社交場所時,大家就都心照不宣地「參戰」了,雖然各自的風格和境界不同。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舞跳得這麼好可真是非常少見(湯姆森,1894)

故事圍繞著二女兒伊麗莎白和富有、英俊的青年達西展開。達西初次見到伊麗莎白就愛上了她,但他警告自己這是 錯誤的,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何況她母親和妹妹俗不可耐,在公眾場合丟盡了丑。所以,他在與伊麗莎白交往時總有一種屈尊感。伊麗莎白雖然對達西也暗含著某種期望(在她那個社交圈裡,這是每個女孩子都會有的),但她一開始就感覺到達西的傲慢自負,有了這個前提,就很容易聽信別有用心的人說達西的壞話;加上她認為達西蓄意破壞了姐姐和另一位富有青年彬格萊的婚姻,更是對達西惡言相向。達西不明就裡,意外受挫之下,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雖然他仍舊認為愛上她是不明智的),結果遭到伊麗莎白的痛斥:「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願意嫁給你!」後來真相大白,是她的偏見誤解了他,而他的傲慢則傷害了真正的愛情。最後伊麗莎白和達西、吉英和彬格萊有情人終成眷屬,皆大歡喜。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看到他聽她講話的那副神氣,證明他完全無動於衷,

她不禁大為憤怒(湯姆森,1894)

這本來是一個坊間的通俗故事,只寫了村鎮里三四家人的日常瑣事,作者奧斯丁(1775~1817)是一個沒上過學、幾乎沒什麼社會經歷的閨中女子(寫這本書初稿時她才二十一歲),為什麼卻流傳了二百年,傳遍全世界?進入 21世紀,據調查統計,《傲慢與偏見》仍在英國人最喜歡的小說中名列第二;許多國家評選世界有史以來 100部有影響的文學作品時,都不會漏掉它;所有的文學史都不能忽視這部 30萬字的小說—它影響了後世許多作家;而據此多次拍攝的電影、電視劇收視率至今不衰,伊麗莎白一直是許多女演員喜愛詮釋的角色……這裡面一定有點什麼特殊的東西。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我希望彬格萊先生喜歡你的這頂帽子

(湯姆森,1894)

記得小時候我讀到伊麗莎白在舞會上,一方面受著達西傲慢的傷害,一方面為母親和妹妹俗不可耐的做派懊惱,可是以她善良的本性,又無法責備、怨恨家人時,我的心同樣在受著煎熬。這是對人性的拷打,這位美麗清高的女子就是在這種不斷的拷打中越來越閃出光芒,牢牢抓住了我的心。書中對話連篇,可以說整個故事和人物性格都是靠對話刻畫出來的。這些對話是何等迷人、妙趣橫生啊,處處隱藏著機鋒,話中有話,對每個人而言又都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比如班納特先生,他總喜歡說反話。大女兒吉英失戀後,他對二女兒說「我倒要祝賀她。一個姑娘除了結婚以外,總喜歡不時地嘗點兒失戀的滋味。那可以使她們有點東西去想想,又可以在朋友面前露露頭角。幾時輪到你頭上來呢?你也不大願意讓吉英超前太久吧。現在你的機會來了,麥里屯的軍官們很多,足夠使這個村子裡的每一個年輕姑娘失意。讓韋翰做你的對象吧,他是個有趣的傢伙,他會用很體面的辦法把你遺棄」。這位明智的、洞察世事的老先生很讓我喜愛,覺得他的話句句中聽,幾乎忘記了這本是作者的把戲。伊麗莎白說起話來則尖刻潑辣又不失教養—這分寸把握起來挺難的。我猜想,伊麗莎白混合了作者本人的影子吧。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達西先生,讓我把這位年輕的小姐介紹給你

(勃洛克,1895)

小時候讀的那本《傲慢與偏見》出版於 1955年,裡面有 40幅插畫,是線條精細、流暢的銅版畫,從中可以窺到遙遠年代、遙遠國度的風情。女子蓋住腳面的長裙、長到肘部的手套、扎到頭頂的捲髮,男子的禮帽、燕尾服、豎起的白領、長筒襪或皮靴……還有像一隻寫字檯的鋼琴、小小的單屜桌、像奧運會獎盃一樣的器皿,以及在起居室里大家怎樣談天,紳士見了小姐怎樣鞠躬、吻手等等。伊麗莎白的確很美,標緻的臉蛋和身材,胸前還系了一個蝴蝶結。據譯者王科一寫的「前記」,畫家名叫勃洛克( Charles E. Brock),這些插畫作於 1895年。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她伸出手來讓他吻了一下(勃洛克,1895)

20世紀 70年代末,在大學裡重讀《傲慢與偏見》,我注意到作者津津有味地講述庸常生活中的細節,似乎毫不費力。她對平凡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的參悟已經入木三分。她善於表現這樣一種境況:讀者已經明白事情的原委,明白各種偏見、誤會的嚴重性,可是小說中的主人公卻渾然不知,硬是向悲劇的結果走下去,讓我們干著急。據說,奧斯丁是英國文學中第一個以描寫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的作家,是一個典型的「風俗作家」。後世有人指責奧斯丁的小說沒有反映偉大時代,晚奧斯丁一百年的女作家伍爾芙卻說:的確,奧斯丁的小說里「沒有什麼悲劇,也沒有什麼英雄壯舉。然而,不知為什麼,與表面上那種隆重氣氛極不相稱的是,這個小小場面非常動人……表面上,她寫的是區區小事,然而這小事又包含著一點兒什麼 —它在讀者心中擴大發展,變成具有永恆形態的生活場景」。有人評價奧斯丁的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結構勻稱,整體看來沒有任何滯礙。伍爾芙說:「她在多種才能之間能夠保持一種非凡圓滿的平衡,凡是她完成了的小說都沒有敗筆,也沒有哪一章寫得不如其他各章。」甚至有人說,《傲慢與偏見》是世界上最為典範的小說,是小說原本含義的表達。它未受任何小說理論的污染,目的純正,就是要講述一個好聽而且表述巧妙的故事。

在中國,奧斯丁很多年裡沒有被人注意, 1980年之前,只有《傲慢與偏見》和《諾桑覺寺》被譯成中文出版,她的另一部代表作《愛瑪》直到 2005年才有譯本,《傲慢與偏見》也於 1993年有了新的譯本。值得慶幸的是,這兩本書都選收了精美的插畫,前者 21幅,作於 1896年;後者 14幅,作於 1894年,畫者都是湯姆森( Hugh Thomson),與勃洛克的 40幅加起來,足有 75幅之多!這 75幅插畫放到一起,組成了 19世紀初英國中產階層生活的風俗畫卷。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愛看書的插畫

汪家明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9

ISBN: 9787108061959 定價: 59.00元

━━━━━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三聯書訊 | 2018年10月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傲慢與偏見》:永不過時的生活|經典與插畫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了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愛看書的插畫》,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