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死的最不值得的武將,若非一心求死,蜀漢根本不可能滅亡!

三國死的最不值得的武將,若非一心求死,蜀漢根本不可能滅亡!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以忽略他們睿智的光芒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最不缺的就是謀士和人才,說到三國武將,最先想到的就是趙雲的武藝,在亂軍中七進七出,還能取得斬殺五十餘將的成就。三國死的最不值得的武將,若非一心求死,蜀漢根本不可能滅亡!

更是把高覽、朱然這樣的名將,一槍刺於馬下,在古稀之年力戰韓德五父子,趙雲這樣的猛將,要說和關羽也是差不多的,要是蜀漢再多幾個趙雲這樣的猛將,也許就不會輕易滅亡吧。

從史書上看,公孫瓚可能不了解趙子龍是一員猛將,並沒有重用他;倒是棄商從戎的劉玄德對趙雲一見如故。劉備當時也客居公孫瓚處,「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托。」公孫瓚沒有將趙雲帶在身邊,劉備隨田楷征戰袁紹時,就向公孫瓚借來趙雲,任為主騎。

遺憾的是,趙雲因先在公孫集團中,不便就隨劉備四處征戰。從公元192年到公元199年間,史書對趙雲的介紹較少。或曰:趙雲以兄喪,辭瓚暫歸,應該是離開公孫瓚,自謀出路了。

可以說劉禪麾下並非沒有勇比趙雲的猛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趙雲就曾與姜維交手,但是最後誰也沒打贏誰,趙雲甚至在評價姜維的時候,提到「想不到此間竟也有這般人才」,姜維的武藝和趙雲是相當的,但是到了蜀漢末年的時候,姜維親曾與鄧艾的兒子鄧忠戰平,滅蜀之戰的時候,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則戰退了有師篡相助的鄧忠。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姜維的武藝和趙雲是差不多的。

在滅蜀的時候,姜維遠在劍閣,而諸葛尚則跟隨父親諸葛瞻,與鄧艾交過手的。只不過諸葛尚一心求死,最終衝進亂軍之中,力戰而亡。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鋒抗拒魏國大將鄧艾,與其父諸葛瞻同戰死於綿竹,時年十九歲。

一個十九歲的少年,能夠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寧死不降,真是件讓人敬佩的事,但是我們仔細的思考,會發現,諸葛尚的死,是非常沒有價值的,如果不是他一心求死,很有可能會扭轉局勢,蜀漢也不會滅亡。為什麼要這樣說了,劉禪最終選擇投降還是因為,他願意當一個亡國奴,再加上當時成都沒有正規的軍隊,也沒有猛將,根本就守不住,當時只能選擇逃亡南中或東吳,只能向曹魏投降。

剛好他身邊沒有真正驍勇,又值得信任的猛將。諸葛尚的能力、出身,以及本身的忠義,都是符合條件的,因此,當他意識敗勢時,便選擇逃回成都,甚至在諸葛瞻陣亡時才啟程返回,蜀漢都還是有一線生機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諸葛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自己的命,換了幾個普通士卒的性命,是完全得不償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避嫌守義的年華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會必折陽壽?原因在這裡!
中國詩詞史上最霸氣的6首,李白《俠客行》僅排第2,第1太霸氣

TAG:避嫌守義的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