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宮廷愛情:皇太極數度暈厥,順治尋死覓活,乾隆懷念到老

清朝宮廷愛情:皇太極數度暈厥,順治尋死覓活,乾隆懷念到老

撰文:趙立波

導讀:「後宮佳麗三千」,「最是無情帝王家」往往是形容皇帝感情生活的規模和冷漠,在森嚴的紅牆之內,彷彿帝王們對感情是寡恩、冷若冰霜。其實不然,皇帝歸根結底是人,他們在情感上的體悟彷彿並不比常人少。謂予不信,清代皇帝的痴情似乎是個「傳統」,從皇太極到順治,甚至到了乾隆均因後宮女人去世導致皇帝們性格巨變,甚至將帝國引向強烈的晃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帝國的男人們一時之間化身成了痴情男,對逝去的愛情悲痛到死去活來,讓人為之感嘆不已。

一、皇太極為早亡的宸妃數次哭到休克,神情恍惚。

皇太繼位後,意氣風發的他氣勢洶洶的對大明發起最強攻勢,以為如此硬漢將全部感情投入到創業之中就大錯特錯了。崇德六年(1641)的九月,當皇太極在松錦戰役的最關鍵時刻,收到急報,他的宸妃病危,希望能夠見皇太極最後一面。按理說,決定清兵入關的關鍵戰役,負責後方整體戰略布局的統帥一旦離開前方,整個戰局隨時都可能瞬息改變。

皇太極畫像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作為成熟的政治家竟然想都沒想,急如星火地返回瀋陽,雖然日夜兼程,卻沒能看到宸妃最後一面。到了關雎宮,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抱著只有33歲的宸妃屍體上放聲大哭,不論臣下怎樣勸,竟然數度休克暈厥。此後的幾天里,皇太極不顧前線戰爭情形為宸妃守喪,幾天不吃不喝,竟然再次陷入昏迷,醒來後語言無序,陷入到巨大的鰥夫心態。大臣們力勸「聖躬勿為情牽,珍重自愛。」此後不久,皇太極才剋制情緒說:「天之生朕,原為父撫世安民,今乃過於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過,以此示警,朕從今當善自排遣也。」《清實錄》

影視形象

話雖這麼說,可是在宸妃下葬後,皇太極還是思念過度跑到宸妃墓前依舊哭個不停,再次昏了過去。宸妃是博爾濟吉特氏,是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在天聰八年嫁給皇太極時已經二十六歲,雖然皇太極此時已經有數位妃子,獨獨對她情有獨鍾。對於宸妃的離世,皇太極無處排遣憂傷,當聽說王公大臣輔國公扎喀納和承政索海等王公大臣在治喪期間未盡禮儀,下令奪去他們的王公爵位,以此可見宸妃的死對這位清朝皇帝的巨大打擊和心中的分量。

二、順治失去董鄂妃後的尋死覓活,間接造成了順治因病去世。

順治十三年(1656)乾清宮迎來一位18歲的新主人,內大臣鄂碩的女兒董鄂氏。19歲的順治帝對其可謂「一見鍾情」。在當年就封她為賢妃,一個月後又晉皇貴妃,在舉行封禮時,大赦天下,在詔書中稱讚董鄂妃「贊理得人,群情悅豫」。當時的傳教士湯若望記述了順治的感情生活的明顯變化:「和一切滿洲人一個樣,而肉感肉慾的性癖尤其特別發達」。大婚後,「人們仍聽得到他在道德方面的過失」。《湯若望傳》

順治影視形象

就是說當順治遇到董鄂妃,曾經頗為好色的他雅竟然從此不再移情。《清史稿后妃傳》對此做了佐證「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一年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順治特意為此舉行了隆重慶典,稱為「朕第一子」《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僅僅三個月後就夭折了,順治為了安危董鄂妃,追封了這個連名字還沒來得及起的孩子為和碩榮親王。

孩子是女人的一切,而對於後宮的董鄂妃更為重要,這個巨大的打擊,讓董鄂妃陷入病重,沒多久便去世。「一六五八年(順治十五年)皇帝遭遇酷烈打擊。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為皇位繼承者的,於產後不久,即行薨逝。……這位太子底母后不久崩殂」《湯若望傳》。

在順治眼裡,這個董鄂妃是世間最完美的女人,她溫柔貼貼,善解人意,最重要的是她對孝庄皇后非常孝順,順治深情地回憶她說:「性孝敬知大體,其於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

順治接見喇嘛

董鄂妃的病死對順治的打擊是巨大的,「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董鄂妃死後幾天,順治帝儼然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地位,儼然變成了一個喪偶的悲痛男人,在給江南的木陳忞寫下了自己悲傷的心情:「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這段時間他頻繁與禪僧來往,以至於在其死後被好事者杜撰他出家為僧的謎團。幾個月後,順治由於過度悲痛,身體虛弱情況下,染上天花,距離董鄂妃去世僅僅四個月隨之去世,年僅24歲。順治在勤政後在內政處理上相當有作為,但是卻如此結局,頗令人扼腕。在倉促之間,孝庄皇太后掌握權力,推出孫子玄燁繼位,由此改變了歷史走向,

三、強勢的康熙竟然對妃子含情脈脈,暖男無比。

康熙的後宮人數最多達到55位,是有清一朝最多的一位。雖然篤信西方自然科學,但是當他的皇后接連病逝後,他認為這是自己命硬給「克」死了。在他的第三位皇后孝懿皇后去世後,他就再也敢不冊立皇后。康熙一共冊立了3位皇后,分別是孝誠、孝昭、孝懿。孝誠皇后因難產而死,康熙在其臨終前,立即將所生的胤礽立為皇太子,以此讓其瞑目。

康熙畫像

而繼後孝昭皇后也只是做了半年皇后就去世了。康熙對此十分憂懼,以至於十多年不敢再立皇后。直到康熙二十八年。皇貴妃佟佳氏病重,康熙想立後為之沖喜,能夠度過難關,結果佟佳氏只做了一天皇后就去世了,成了清朝在位最短的皇后。

接連的打擊,讓康熙非常難過,情感豐富的他為此經常暗自垂淚,對後宮的妃子卻日益珍愛起來。在出征時,由於出行倉促或是條件惡劣,有的后妃衣物未能及時換季康熙竟然親自向蒙古王公大臣尋借衣物。在新疆附近巡視時,他發現這裡的季節性食物很特別,竟然學起了唐明皇給楊貴妃弄荔枝,也叫人快馬送到宮中后妃那裡,還不忘帶上一句話:「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別見笑。」《后妃傳》

康熙出巡

有時他竟然模仿其錢王給皇后寫「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的事,出門在外,忽然思念起后妃,也寫簡訊,表達思念。當書信傳出去,路上的他還等著回信,不忘問「有書信捎回來嗎?」可見其感情生活相當細膩。

四、乾隆對富察氏皇后懷念了一生,詮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宮廷愛情。

雍正五年(1727),十七歲的弘曆(乾隆)與滿洲富察氏的女子成親,她是察哈爾總督李榮保的女兒,其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開國功臣,祖父米思翰是康熙親信。這年16歲的富察氏被冊封為弘曆嫡福晉。富察氏為人聰慧簡樸,平時不戴珠翠,以普通的草絨花作為修飾,每年還按照關外傳統技藝,用鹿羔細皮絨作荷包送給乾隆,以表示不能忘記祖業的艱難興起。

乾隆與富察氏

有一次,乾隆身患皮膚疾病,需要靜養百日,且每日都要不斷換藥,富察氏不放心別人來做,自己就搬到乾隆寢宮的側室,日夜照顧,讓乾隆深感溫暖。《郎潛紀聞二筆》此前他們的第一個女兒也因病夭折,這對於夫妻二人的情感世界給予了巨大打擊,這也成了壓倒富察氏皇后的一根稻草。在跟隨乾隆從山東回京的路上突得疾病去世,乾隆說,皇后如果繼續在濟南養病,也許就會好起來,但是皇后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誠恐久住勞眾」,所以才急著趕回北京。

富察氏影視形象

皇后「二十二年來,孝奉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宮中府中所盡知者。朕痛失內佐,痛何忍言!」乾隆強忍悲痛安排皇后葬禮,凡事均親自操辦,等忙完這些後已經是第二天凌晨,他又給富察氏皇后寫了三首情真意切的輓詩,如「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這樣淺白而有真情的句子。此後很長時間,乾隆神情恍惚,甚至在入睡後經常驚醒,他自己說這段日子「朕今年屢遭哀悼之事,於至情實不能已。」《清實錄》。

鰥夫式的悲痛作為帝國最高掌舵人,他的喜怒哀樂牽動著成千上萬人的命運,在皇后的靈柩運到北京後,乾隆下旨,9天內不辦任何公務,並批准總理喪儀王大臣,諸王以下文武官員俱齋宿27天,鎬素27日,並規定百日外才可剃頭。外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時起,應摘冠纓集合公所,哭臨三天。這場喪事,乾隆動用了所能動用的一切表達自己的極端悲痛。誰也沒想到,皇后之喪,讓整個帝國陷入了從來未有的極端酷烈。官員從大學士到總督、巡撫等等各級官員均因為皇后之喪,無端遭遇橫禍,由此這一年乾隆誅殺大臣級別之高,數量之多,為有清一代最大的風暴。

影視形象

正因為任何女人走不進他的心裡,也造成了後宮其她女人的悲劇。乾隆在立了新皇后,他還在富察氏去世三年的忌日寫了一首詩,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愛這個新皇后:「獨旦歌來三忌周,心懷歲月信如流。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就是富察氏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任何女人也替代不。對於富察氏皇后的懷念,乾隆持續了一生,後宮女人雖多,然而凡事最怕對比,在他心裡所有女人都不如富察氏溫柔賢惠。乾隆十九年的五月,皇帝去往盛京,途經科爾沁草原時,探望嫁到蒙古女兒固倫何敬公主。富察氏生了四個孩子,只有這個女兒長大成人,看著已經二十多歲的女兒,乾隆再次想起了她的生母,心裡感到非常難過:「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如果她母親在該有多好啊!

晚年的乾隆

乾隆三十年,當他又一次經過山東時,與前三次一樣,都沒有進入濟南城,原因就是「恐防一入百悲生。」在他八十六歲的高齡時,乾隆最後以此來到孝仁皇后的陵前,望著參天的松樹,感慨夫妻二人分離的時間,這也成了乾隆去世前最後一次給孝仁皇后上墳。歷代品評乾隆詩歌大多都覺得其詩歌藝術水平普通,給這位皇后的詩作大多卻能感人至深,說明他真的是動了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免死金牌到底能不能免死
朱元璋16年就締造了大明帝國,為何一輩子卻找不到滿意的都城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