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真正寵愛自己的人,是怎麼過「雙十一」的?

真正寵愛自己的人,是怎麼過「雙十一」的?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姝璇


 


提到「買買買」三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購物的衝動,只是心動的領域各異而已。




過去是一到商店前就邁不開步子,如今是拿著手機不停地刷購物網站,下單的時候很爽,但當快遞真的到家以後,又捶胸頓足:





  • 明明家裡還有5桶洗衣液,我怎麼又買回6桶?



  • 孩子的奶粉屯夠半年了,我怎麼又搬回一箱?



  • 同一款式的襯衣我已經有三件了,怎麼一「失手」又訂了兩件?




甚至有個網友說她是拉杆箱迷,對拉杆箱零抵抗力,

同一品牌的拉杆箱已經有8個了還想買

,家人怒斥:以後你就睡在拉杆箱里吧!




很多人說,這就是女人的通病,女人感性,最容易在物質面前迷失方向。




然而,也有數據統計,

男人的囤積欲並不比女人輕

。我朋友C說,她的爸爸每天去菜場都會迷失,明明冰箱里樣樣都有,但一出門,又會拖回來一車子。




這是怎麼了?到底是我們需要物質,還是我們已經被物質控制了?




為什麼總覺得買不夠?





1 . 「我希望擁有更多,來趕走我從前的匱乏」


 


在美國有「囤積癖」一詞,意即

無限制地購買和收藏物品,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在美國這樣的人有1500萬左右。




而在網路上,卻給這類人的表現,冠以另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做「松鼠症」。




松鼠喜歡大量囤積食物,到最後卻根本吃不完,背後的原因,就有基於對飢餓的恐懼,這和人類過量囤積物品背後的動因,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最近凱麗搬家,直呼痛不欲生,原因就是她在舊房子里囤積了太多東西,食用鹽足足十袋,鍋碗瓢盆幾個箱子都裝不完,最可怕的是,她十年來從未丟棄過一件衣服,導致堆積如山,根本無從下手……




她說這次搬家不僅累垮自己,也影響了夫妻和諧,因為老公說:

原來我這些年,不是住在家裡,而是住在倉庫里。




我問她:為什麼只捨得買,不捨得丟呢?




她坦白說:因為害怕,小時候家裡困難,母親為了省油鹽,菜幾乎沒有味道。衣服都是穿舊的,印象里除了書包以外,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你特別渴望擁有自己的東西的感覺?」,她回答說「是」。


 


童年的匱乏感會引起心裡飢餓,讓我們有強烈想去抓取的願望

。尤其是在面對過去求而不得的東西,我們會完全失去抵抗力,一買再買,直到堆積如山。


 


所以有心理學家說:真正慫恿我們購買的,不是商家的打折策略,而是那個曾經貧窮或被拒絕的童年在作祟。


 


2 . 他們孤獨,用物品取暖


 





曾看到一則新聞,一個英國的老人囤積物品之多令人咂舌,諾大的房子就像個廢品收購站。




究其原因,是妻子因病離世,加上兒女又在國外工作,一年間,他從單位和社區的活躍分子,變成了靠囤積物品聊以安慰的孤獨老人。


 


而在年輕人中間,也會有同樣的現象,那些宅男宅女們,

電腦里存滿了電影、美劇和遊戲,冰箱里塞滿了零食和飲料,衣櫃里好多衣服連標籤都沒撕下來


 


「我就喜歡這樣塞得滿滿的感覺,不是佔有,更是一種陪伴吧!」某鞋帽收藏癖的網友說。這位網友自爆有一百多雙運動鞋,四五十頂帽子,但是幾乎沒有朋友。


 


這和養寵物是一個道理,當人們覺得孤獨和在關係里受挫的時候,最本能的反應,是逃避或者轉移。




而對於部分囤積癖來說,與其在現實世界裡受挫,不如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為物品至少不會背叛和傷害自己。


 


主持人錢楓一樣,他雖在熒幕前活躍風趣,但回到家裡就是個和娃娃相伴的宅男,家裡四處是毛絨玩具,這也折射出他孤獨的內心,而他把對伴侶的需求,都投射到了一屋子毛絨玩具身上。




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說:

人們試圖通過另一種東西來填滿空虛和孤獨,但遺憾的是,除了消耗掉自己的精力,我們並不能從物品中獲取更多的快樂。




不斷精簡,讓精緻成為人生標配



 


心理學家薩提亞女士說,

世界就是一個關係的載體,即便你可以迴避人群,但還有兩個關係是必須去面對的,一個是與自己,一個是與環境的關係。




當我們不斷囤積,侵佔的不止是我們生存的空間,還有我們的內心空間。




因為在量子物理中,萬物都是能量體,小到一棵花草,大到一個櫥櫃,只要在我們身邊,就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注。




因此,當我們囤積越多,我們被牽扯的能量就越多,原本希望得到的滿足感,就會被焦慮和煩躁所取代。


 


因此,若想要回歸平和寧靜,不妨從加法轉而做減法:


 


1.贈與和清理,讓物品給生活讓位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作者提倡用直覺去整理物品,

那些久置不用的東西,除非有讓我們心動的特殊意義,否則一一丟棄,給生活讓位。


 


我很認同這樣的做法,曾經我喜歡屯書,從紙質書到電子書都多得看不完。某天我發現家裡四處都堆著書,突然覺得很恐懼,有一種不是在享受書香,而是被書佔領的感覺。


 


於是,我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將與專業無關,沒有收藏價值,以及看不下去的,全都處理掉了

。在處理的過程里,我的心情逐級放鬆,真正體會到解脫是什麼滋味。




而凱麗悔悟說:當我意識到佔有物品只會給自己更多麻煩時,我決定斷舍離。她搬家時,將不需要的東西都贈與了鄰居,他們物盡其用,而自己的新家得以井然有序,大家皆大歡喜。


 


她說,

所謂的富足,是用適量的東西來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用大量的東西來侵佔生活。





 


2.在下單前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


 


有調查表明,只要在結賬之前停頓十秒鐘,我們就能避免衝動消費。而對於那些不斷重複購買的人,不妨問自己:

我是真的需要,還是僅僅想擁有更多


 


如果答案是後者,不妨當即進行取捨。並且每當自己成功捨棄一次,就給自己一個肯定:我脫離了誘惑,做到了冷靜。


 


當內心不斷受到這樣的激勵,我們的冷靜就會成為習慣。


 


3.擁抱世界,用好的關係療愈自己


 


無論是英國那個獨居老人,還是我那個朋友的父親,抑或是單身已久的主持人,他們都是因為懼怕孤獨,而用物品來填充自己。


 


但其實,

在人群里得不到的,在物質世界裡也一樣找不回




所以,那個英國老人在親人和好友的幫助下去做義工,後來不僅生活得以充實了,還找到了黃昏戀,從此脫離了對物品的依戀。


 


而那個從老家來城市投奔女兒的父親,險些因為孤獨而老年痴呆,後來被女兒送走,回到老家後又找到了保安的工作,從此如魚得水,再也不會胡亂買菜。


 


華盛頓郵報說,

人類有十大奢侈品,包括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彼此懂得的知己,以及一位靈魂伴侶。




這三點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當我們能在物質中抽離,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發展社交,去牽手伴侶,我們的生活就能達到真正的平衡,就能真正主宰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周周


情感和親子專欄作者,終身學習的媽媽。微信公眾號:周周的心空間。


 


插圖 | 電影《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主播丨姝璇,電台情感節目主持人,公眾號:眼子君。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會經常清理物品嗎?這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變化?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久坐傷腰,酸痛僵硬,人人都需要的護腰秘籍
婚姻里,這是比「包容」更高級的能力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