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集歷代之大成!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陳設玉器賞析

集歷代之大成!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陳設玉器賞析

在中國玉器的發展過程中,清代是中國玉器製作的鼎盛時期,它繼承發揚了數千年來傳統的琢玉技術和風尚,集歷代之大成,創造了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陳設玉就是清代眾多玉器品類中的佼佼者。本文介紹藏品原系北京故宮舊藏,1956年調撥至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雕翡翠老人童子像

像通高19.1厘米。清代人物玉雕面部立體感強,多用粗細不一的陰刻線表現人物衣著褶皺,線條簡潔流暢,童子手中多持荷葉,花卉,樂器等。此件翡翠雕件為立體圓雕,老人手持拐杖,屈膝半蹲。頭頂用帶褐黃色皮料巧雕成荷葉做人物法冠,構思巧妙。眉眼以細陰刻線表現,鼻子兩側去地,鼻型線條圓潤,上下嘴唇以斜刀法削切而成,鬍鬚以細密流暢陰刻線表現。衣著寬大,以粗陰刻線表現衣服線條褶皺。老人旁邊立一童子,童子手持如意,桃形髮髻,蒜頭鼻,眉眼,唇部均以細陰刻線表現,五官緊湊,童子身著寬衣長袍,衣服線條流暢,層次分明。玉雕整體比例和諧,拋光精良,立體感強,雕琢精湛,工藝考究。

木柄如意

如意通長48.8厘米。如意是由古人搔癢杖演變而來,因搔癢時能恰如人意,所以得名。玉如意,明清多見,清代居多,從民間轉向宮廷收藏後很快成為一種極為貴重的禮品。新春、元旦、賀壽等重大場面包括皇帝賞賜,均離不開如意。此件如意以紫檀為柄,分別在首、腹、尾部隨形挖槽分別鑲嵌一塊雙層透雕田白玉玉片。首部玉片雕刻正身龍一條,龍頭飽滿寬闊,眼睛呈凸雕圓眼,龍身刻有網格鱗紋寫實形象。腹部玉片為側身龍,頭部為側臉,凸雕橢圓形眼,長須,如意鼻,細頸,龍身靈動矯健。尾部玉片雕刻一回首螭,圓眼、貓耳、細頸,捲曲身體,四肢粗健,通體光素。各玉片主體紋飾周圍均配以花卉紋飾襯托。木柄尾部系如意結絲穗。

白玉獨梗如意

通長47.5厘米。如意早在唐代就已被視為吉祥之物,因如意有「如人心意」的吉祥寓意,長久以來一直被作為貴重的禮品互贈,以示吉祥順意。此件如意用和田白玉雕刻而成,如意頭部為橢圓形倭角,正中為淺浮雕,刻一「寶」字,周圍雕刻四隻栩栩如生的蝙蝠襯托。如意手柄部自然彎曲,雕刻了蝙蝠、寶瓶、祥雲圖案。如意柄尾端有孔,穿有絲穗。此玉如意將白玉的聖潔堅潤與如意的吉祥寓意完美融合,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祥瑞文化的器物。

玉雕山子

高22.7厘米。圓雕山子是用玉石圓雕技法雕刻,以山巒,動物、植物、人物園林、亭台樓閣等為主體造型的大型陳設觀賞玉器。此件玉雕山子青玉質,有瑕斑,綹裂。運用了圓雕、透雕、浮雕、立體雕刻等技法融合中國繪畫的理念與技巧由遠至近,由高至底利用玉料本身的綹紋和色澤雕琢出各種景緻,層次分明,生動立體,設計巧妙。這件圓雕山子具有極強的藝術價值與觀賞價值,是清代玉雕的代表作品之一。

乾隆碧玉爵

通高17.1厘米。清乾隆時期為清玉的昌盛期,當時每年春秋兩次貢玉達到兩千公斤之多,為玉器工藝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乾隆時期非常推崇古制,因此仿古玉器盛行一時,仿古對象十分廣泛,上至商周下至秦漢,無所不仿。此件藏品仿青銅爵的造型,玉料為新疆碧玉,玉色呈暗綠色,顏色均勻帶有暗綠及黑色星點,玉質細膩如凝脂。玉爵為三足,圓腹,流與口之間有兩短柱,爵身有回字紋及三角形紋平面紋飾,線條流暢。整體拋光十分考究,光澤明亮,柔和適度,且勻細潤澤。尺寸與青銅器中同類相近,造型準確,比例和諧,深厚莊重。

青玉雙聯瓶

通高17.8厘米。雙聯瓶為清中晚期常見器形,含有合巹之意,合巹是古時婚禮的一種儀式。《禮記·昏義》(昏同婚)中載:「共牢而食,合巹而酳。」孔穎達註:「以一瓢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酳,故云合巹而酳」即飯後以合巹杯飲酒,以延安樂。雙聯瓶為合巹的一種演變器形。寓意與「並蒂蓮」、「比翼鳥」、「連理枝」等同意,有祈願夫妻恩愛,百年好合,永不分離之意。此件藏品為青玉所制,帶皮色,由兩個長方形單瓶相連而成,無蓋,瓶口處陰刻回紋,瓶身結合處以去地淺浮雕形式琢刻出「福」字及紋飾,兩瓶各有一正方形足。造型端莊,工藝嚴謹。

翡翠方瓶

通高16.5厘米。清中期仿古陳設玉器,多以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為基形,如鼎、尊、簋、爵、爐等,其中有許多器物是對青銅器的直接仿製,形狀尺寸圖紋均有所本,造型精準。有些器物則是採取青銅器的基本紋樣,器形在風格和樣式上有所變化。此件藏品用整塊翡翠雕琢而成,俱備紫色和綠色兩種顏色,俗稱「春帶彩」。造型仿製商周時期青銅鼎,由蓋、器兩部分組成。器身長方形,厚沿,口沿上有雙立耳。器身以淺浮雕形式琢刻有變形獸紋,兩面紋飾相同,四足如柱,鼎兩側有獸首形耳,獸口各銜活環一枚。蓋為長方形,雕有變形獸紋,頂部琢幼獅為紐,整體比例和諧,不失典雅風致。

青玉象耳扁瓶

通高12.8厘米。瓶為較常見的室內陳設用具,常置於廳堂、書房的多寶閣內,與其他器物組合陳列,這在檔案中有所記載。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太監胡世傑交青玉獸兒瓶一件。傳旨:將木座刻『乙』字,在九州清晏擺。」二十四日:「太監胡世傑交白玉有蓋瓶一件,傳旨著刻三等,交圓明園換擺。欽此。」此件藏品為青白玉所制,色偏灰白,有綹裂。立體圓雕,橢圓形蓋,頂部雕玉獸為紐,頸短、扁腹、方足。頸兩側各雕一象頭形耳,腹部中央減地浮雕變形獸面紋,四周飾夔龍紋。紋飾仿古,拋光精良。

乾隆雙魚花插

通高11.5厘米。花插是明代陳設玉的新品種,清代數量漸多,常陳設於書房及卧室中,用以放置花卉以示點綴。器形多呈圓筒形,外施花卉瓜果,或以花卉直接為型,並鏤雕出枝桿葉莖,一般多效仿自然,中心空,可插物。這種玉器多形制奇特,設計巧妙。此件藏品為青玉所制,色偏青灰,有瑕斑及綹。立體圓雕,連體雙魚式,魚身陰刻雕琢麟紋,魚尾上卷相連,魚鰭相扶,張口,腹空,雙面紋飾相同,無底座,整體造型生動自然。雙魚相連蘊含「連年有餘」之吉祥寓意。

白玉船

通高26厘米。清中期政治統一,玉料來源充實,玉料上乘。同時,琢工精美,設計巧妙,造型奇特,題材廣泛,生活中各式場景均有用玉雕形式所表現。此件藏品就是其中之一,玉雕由青白玉雕琢而成,青中泛白,玉質溫潤細膩,採用了立體鏤雕的方式,以楊帆出海為主題,共雕有大小兩船,小船泊於大船尾部,大小船均楊帆呈起航之勢。大船分為兩層,船上共有七人,有的掌舵、有的升帆、有的撒網,各司其職;小船上一人划槳,一人收網,均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船尾部垂下一錨,纜繩用十二個活環連綴而成。整件作品雕刻技法精細流暢,造型活潑生動。

清代陳設玉器品種多樣。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陳設玉以小型玉器為主,應為室內陳設玉器,多置於多寶格內,或與其他器物組合陳設。

原文作者:樊越歐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11月刊《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陳設玉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延禧攻略-華服不日常,傢具很百搭
淺水半篙荷葉出 深蘆一帶水禽鳴——清 邊壽民筆下的蘆雁聲聲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