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王羲之筆下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說得就是紹興城。紹興城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就是「紹興古橋群」,這裡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享受小橋流水的恰意生活。

橋群里有一座古橋,卻在學界內一直爭議不斷,而問題的焦點就是:它是不是「立交橋」,您想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讓小編來給您一一揭秘吧。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立交橋是現代城市交通建設中,很常見的一種橋樑形勢,其最大的優點就是「立體交通」,既節約了土地面積,又緩解了城市交通的巨大壓力。而中國在橋樑建設方面,不僅有著絕對的優勢,而且在歷史上也曾是世界之最。比如說立交橋,中國早在七八百年前的宋朝,就已經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立交橋,而且直到現在也還屹立不倒,它就是位於紹興的八字橋。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根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八字橋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嘉泰年間(1201年-1204年),因為此橋修建在三江交匯之處(現在去紹興還能看到),所以形如「八」字,故稱八字橋,而學界也認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立交橋」,而且還被寫進了教科書。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但是八字橋卻還存在一個小問題,立交橋顧名思義就立體交通的橋樑,所以,根據現代科學對立交橋的定義來說,八字橋並不滿足立交橋的條件。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八字橋下面沒有交叉於橋面的路供行人通過。雖然八字橋是紹興地區最古老的石橋之一,但是「立交橋」的稱號還有待商榷。於是,專家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八字橋對面的廣寧橋,它難道是最早的立交橋嗎?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廣寧橋的確符合立交橋的定義,另外相比於八字橋,它在橋下就有交叉於橋面的路,稱之為「纖道」。廣寧橋不僅可以讓車馬和行人通過,橋下除了能讓船隻穿行之外,還能讓行人能經由纖道,並且上下交通互不影響,因此這就更符合現代科學對立交橋的定義,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但是廣寧橋還有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和它的修建時間有關。雖然當地百姓都口口相傳,說廣寧橋也是修建於宋朝,但是缺乏實物佐證,也沒有史料記載,唯一可以確定的時間只有「明萬曆三年」,因為這是建橋時所刻上的題記。如果廣寧橋真是明朝時期修建的話,那就排到幾百名開外了。所以專家們對時間問題感到很頭疼,但好在前幾年又有了新的發現。

紹興發現一座南宋時代的立交橋,可是爭議不斷

一位姓羅的專家,在遊覽古橋的時候,它被橋邊的一戶居民砌到了自家房子上的石碑吸引住了,出於好奇,羅專家便來的居民的家裡,表示想仔細的觀察一下。結果發現,石碑上所刻的正是廣寧橋的修橋題記,雖然已經模糊不清,但是依稀可以解讀出大意:(廣寧橋)建於南宋紹興四年,於明萬曆三年重修,所以這下終於就真相大白了,南宋紹興四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比八字橋還要早60多年。最後的結論就是:廣寧橋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立交橋。

如今,七八百年過去了,時光如流水一般的逝去,而紹興古橋卻依然穩如泰山,毫不動搖。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還政之時,他將玉璽交給兒子李顯,還低聲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3種「綠植」擺在家,「旺家」又顯檔次,人人都愛養!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