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著名畫家崔振寬先生

導語:王羲之曾云:「在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2018年8月的一天,崔振寬先生也在山陰道上行,卻無羲之先生的悠然空靈。崔先生是在暑期的華山山道上,烈日炎炎遊人若織,這是他多年來第十次上華山,為創作一些新的華山題材作品。

華山依然「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又險又美。崔先生八十多歲了,卻清朗矍鑠,他拾階而行,瀏覽過舊日風景,便撿一處位置,支開畫架,開始創作。他是沉默的,閑和嚴靜中筆走墨動,似乎身邊的喧囂成了遠致。

距離201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蒼山無言」個展已經三年,崔先生著名的焦墨範式已為中國山水畫史樹立了一個豐碑。而這三年間,崔先生的創作還在「漸變」,「這次到華山來,已經不是畫華山,而是在裡邊找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那些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崔振寬說,他近期作品著重點在於加強筆墨的「抽象性和表現性」,為了「更現代,更接軌國際」。

從水墨到焦墨,從優美到壯美,從寫實到寫意到加強抽象與表現,崔振寬先生的藝術風格一直在演變,而他的華山系列便是其筆墨之變的典型例證。

在西峰的咖啡館,面對著華山的峻岭和雲煙,崔先生回顧了十上華山的藝術歷程。只有談到他的山水畫創作,他才從一貫的沉默變得更豐富與敏銳。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2018年8月在華山寫生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在華山西峰頂接受雅昌藝術網訪談

華山系列是創作的一個分支

雅昌藝術網:崔老師,華山作品可以算作您山水創作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系列吧?

崔振寬:算,華山屬於秦嶺系列。我的作品主要是以西部山水為主,分為秦嶺、陝北、關中、陝南、西南系列等。華山是秦嶺系列的一個重要分支。

山水畫者在早期都喜歡畫名山大川,我在1956年就來過,那是第一次上華山,21歲,幾十年來也不知道畫過了多少華山。

雅昌藝術網:近現代以華山為創作素材的大家不少,比如張大千、石魯、何海霞等,您如何看待他們的華山作品?有無受其影響?

崔振寬:張大千曾和其兄長張善孖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遊歷過華山,現在北峰上還有他們的書法刻石,大千先生的技術非常好,畫面極優美;

何海霞先生是張大千最有名的弟子,他的書法和繪畫都師從大千,但何老的華山更厚重一點,兩人還是不太一樣。何海霞意象的造境能力非常強,畫的很隨意,畫畫應該要隨意,他做得好過很多人,但是風格還是接近於張大千。我記得在1979年的時候,他在北京要畫一些華山作品,給我寫信說「把你的華山速寫給我複製一下」,後來他很多構圖用過我的速寫;

石魯先生畫華山完全是一種個性的創作,他不寫實。記得他畫過一張《巍巍華山松,高高且重重》,自己寫詩配畫,他畫的不追求像華山,強調精神氣質,可是感覺非常好。他曾經說過「要把華山當做大寫的人來畫」,他的畫是鬼斧神工,他是天才。

雅昌藝術網:崔老師,華山在您心中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符號?

崔振寬:中國人說山水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是風景的概念。中國的山水特別是山,在古代「山」是一個「大物也」,除了天以外最大。所以山水對中國人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古代皇帝就對山很敬畏,所以要朝拜,民間更不用說。這種審美觀念直到現在還在傳承在發揚,所以中國人對山水特別鍾愛,藝術方面也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別,特別是繪畫,中國文人畫實際上是山水畫為主的。

華山本身是一種雄偉和一種崇高,險峻是它的典型特徵。

十上華山 見證藝術風格演變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寫生作品:華山下棋亭,1961年,尺寸:22x28cm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寫生作品:華山氣象站,1975年 , 尺寸:45×33.5cm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寫生作品:華山蒼龍嶺,1977年,尺寸:46x33cm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寫生作品:華山玉泉院之三,1977年,尺寸:38x34cm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寫生作品:華山青柯坪,1978年,尺寸:42x34cm

雅昌藝術網:您十上華山,可以講講其中的故事和創作過程嗎?

崔振寬:第一次是1956年,21歲,來寫生。我一個人背個畫架子就下鷂子翻身到下棋亭去了,還有長空棧道,俗稱nie nie 櫞(朽木),也去了。記得天快黑了,一路上都沒有人,我從西峰下蒼龍嶺時風呼呼的,幾乎要把人刮到懸崖裡邊去,蹲在那兒往下挪,那個時候不像現在的台階那麼清楚,那個時候磨光了。上山時一路上看不見華山,等到了北峰,一下子華山整體出來了,嚇了一跳,那種感覺印象太深了。華山的挺拔、雄偉、險峻完全體現在爬到北峰突然出現的瞬間畫面里,現在人們坐纜車上山,這種感覺很難有了吧。

第二次是1959年,羅銘老師帶著國畫系的學生上華山寫生。第三次是1961年,那時我已經是美院助教了,跟羅銘、劉文西老師上華山。接下來到1975年了,75年我在特種工藝廠工作,單位組織一部分搞專業設計的人員上華山;畫得最多的一次是1977年,呆的時間比較長,畫了很多速寫,也畫了好幾十張水墨寫生。後來1978和1979年也先後來過。

80年代之前的創作都屬於水墨寫生,偶爾速寫,追求寫實。

再後來就是1984年了,那時候已經到了陝西國畫院工作,陪日本畫家游華山,當時他們感到很震撼。那個時候我也還年輕,五十歲左右,上千尺?一般人抓著鏈子都嚇的不行,我手都不扶就爬上去,下山的時候從上邊一直跑著跳著就下去了。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景色,1977.07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千尺潼,1977.07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下棋亭,1977.07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險峰,1977.07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一角,1977.07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速寫作品:華山中峰,1977.07

雅昌藝術網:然後就到85思潮了,這個時候您的創作觀念受到衝擊了吧?

崔振寬:是的。這期間倒是沒有爬華山,已經在考慮另外的問題。實際上所謂85思潮就是傳統和現代的關係,85思潮的核心是堅持傳統還是全盤西化。

我們這一代畫家,包括陝西國畫院、美協這些老畫家都受思潮的影響,但是都沒有跟著思潮跑,都有一個很認真思考的過程,基本上都是在既堅持傳統又有現代意識。主張既要有中國傳統的一些精神,又要吸收西方的一些現代繪畫因素,但是不能全盤西化。

我的觀點是:堅持傳統還是全盤西化,最核心問題是筆墨問題。

我們知道,南宋以後興起文人畫,逐漸變成主流,所以說現在所謂傳統最重要的是文人畫,當時文人畫最核心的問題是筆墨。比如有人強調意境,有人強調詩意,有人強調精神內涵,但是我的觀點不管你強調什麼都是從繪畫的某一個方面來著眼的,不管從哪個方向著眼最終都是要用筆墨來體現,這是最主要的。

比如說繪畫的意境或者詩意或者精神內涵或者是優美是壯美等等,西畫都有,油畫也可以講這些東西,唯獨一個筆墨沒有,西方繪畫沒有筆墨,這是我們中國畫的核心特點。

雅昌藝術網:85思潮時您在畫院工作,當時方濟眾先生作院長,您一定也接受長安畫派影響?

崔振寬:長安畫派基本上是一種創新精神,按文人畫的傳統來說,就是傳統的基本功相對來說比較差一點。所以方濟眾先生成立畫院以後要求我們補傳統的課補筆墨的課。但長安畫派主要精神是創新,所以方先生在補傳統課時候強調要新。85思潮來了以後他抵觸不是很大,因為他有創新精神。但是長安畫派又不主張全盤西化,主張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85思潮我們當時是受到衝擊很大,但也受其影響。

接受現代藝術的什麼呢?一個是印象派的影響,特別是像梵高、塞尚的影響;再一個接受抽象藝術的影響,增加一些抽象因素,使繪畫的形式因素筆墨語言更豐富一點更現代一點;另外是接受表現主義的藝術,畫得更強調個體精神的表現。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小品:2009冊頁十一幀之西嶽華山,尺寸:35×46cm,2009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小品:西嶽華山【扇面】,2010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2018年華山寫生現場

雅昌藝術網:據說1986年的楊凌會議上你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了筆墨的傳統和現代問題?

崔振寬:當時我寫了《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現代價值》,這篇文章是我對中國畫、文人畫、對傳統藝術的一個思考。是我對傳統藝術的基本理解。

文章意思是說傳統筆墨有其價值,可以表現現代可以向現代發展,這是一個基本的觀點。通過85思潮,一方面對傳統報有信心,一方面對現代藝術要認真地吸取,才是向前發展的必然之路。

雅昌藝術網:85思潮之後到2013年華山論劍,這期間您沒有再到華山,畫過很多華山嗎?

崔振寬:畫過很多。斷斷續續幾十年來一直在畫。2013年冬,與美術批評家王魯湘先生同登華山,在當年王先生與金庸「華山論劍」的北峰頂上邊賞華山美景,邊談論藝術,算是「華山論藝」吧。

雅昌藝術網:華山系列風格的變化始於何時?

崔振寬:是和我藝術風格的演變一致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1992年春節剛過,我和朋友去了河西走廊。

我第一次感覺到西北的遼闊崇高,非常蒼涼、苦澀、崇高的氣象。這和我的審美和藝術追求是契合的。當時時間比較倉促,我甚至來不及畫寫生。因為接觸的東西太多,在一個月中把整個河西走廊跑了一圈,從蘭州過去那一路,武威、張掖、玉門一直到敦煌到嘉峪關玉門關和陽關,那個地方對我的震撼非常大。雖然來不及畫寫生,但當時記憶印象很深,回來以後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專門創作了西部系列,都是八尺對開,題材內容對我來說是新的,也試圖不斷在尋找新的語言,所以那批畫完全進入到一個新的創作狀態,憑著印象畫了大概有100幅左右的創作。這裡面有少量焦墨作品,1994年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的個展便是這批畫,影響比較大。

當時著名的批評家劉驍純、郎紹君、殷雙喜、范迪安等都參加了,他們給了不錯的評價。說是當時比較好的一個展覽,美術館也收藏了兩張作品。批評家的評價有幾個方面:一是從內容上反映了西部,有一種壯美甚至於有一點蒼涼的悲劇意識,二是筆墨是當時畫展裡邊是非常好的,這是郎紹君說的,他始終認為創新如果離開筆墨創新不會成功,而我這個畫展最大的支撐是筆墨。同時在研討會把焦墨問題上也提出來了,因為我畫了幾幅焦墨在裡邊。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太華三峰,尺寸:180x96,1979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華山下棋亭,尺寸:114x68cm,1987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巍巍華岳,尺寸:69×137cm,1991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華山圖,尺寸:138x68cm,1995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華岳雄姿,尺寸:123×245cm,2005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水墨作品:登山圖,尺寸:132×69cm,2012年

雅昌藝術網:這個時候就已經吸取了不少黃賓虹的筆墨理念吧?

崔振寬:黃賓虹在學術圈獲得公認是近二十幾年的事,而在1956年我在一刊物上看到兩幅黃賓虹山水,便已心儀,從那時起,黃賓虹情結根植於心。60年代初讀《黃賓虹畫語錄》、70年代末《美術叢刊》上再見黃賓虹的作品,心嚮往之。對黃賓虹情有獨鍾應該屬於心性的吸引,是藝術性格上的契合。

黃賓虹印象深的原因在於傳統筆墨非常獨特非常好。跟我後來關於筆墨的認識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學習吸收黃賓虹的理論和畫法。要說黃賓虹是早我幾代的人了,也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實際上學到他很多東西。後來85思潮我的文章《傳統筆墨的現代價值》也是參照黃賓虹的筆墨來認識的。85思潮思想動蕩的非常厲害,我始終沒有放鬆筆墨,包括我那些所謂新潮畫還是通過用筆墨表現的,不是做效果畫。再後來西部這批畫也是在追求筆墨,追求筆墨的現代感。這時我把中國畫的現代轉型和筆墨的轉型統一起來了。

雅昌藝術網:這次個展是焦墨的現代化探索之始吧?

崔振寬:從這個展覽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研究焦墨了。更進一步加強了藝術語言的探索。

1994年個展殷雙喜曾給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走向現代」,他認為當時的創作已經是從傳統向現代轉化了;2002年三月,第二次在中國美術報舉辦個展,即「氣象蒼茫·崔振寬山水藝術巡迴展」劉驍純提出「黃賓虹課題」,他對我研究黃賓虹這個過程一直在跟蹤,認為到2002年已經有眉目了,可以提出來了。所謂課題意思是說傳統筆墨向現代轉型的問題,真正的中國畫筆墨的現代就是從黃賓虹開始的,所以他說是黃賓虹應該有他的系統,黃賓虹提出的課題就是傳統筆墨到這兒怎麼辦?能不能發展下去?這個問題怎麼解答呢?他說我跟這個問題銜接上了,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說是黃賓虹課題,只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這麼說。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之二,尺寸:183x145cm,2001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之一,尺寸:180x145cm,2001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險峰,尺寸:201x104cm,2009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尺寸:143×74cm,2009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岳雄姿,尺寸:153x70cm,2011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鎮岳宮仰望西峰,尺寸:69x138cm,2011年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焦墨作品:華山千尺幢,尺寸:257x144cm,2010年

雅昌藝術網:那麼「黃崔系統」是怎樣理解?

崔振寬:2015年,我80歲時再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蒼山無言· 崔振寬畫展」,這個時候劉驍純提出黃賓虹系統。經過20多年思考,他說「看完展覽更相信黃崔系統的提法可以經得起時間檢驗。」

因為黃賓虹是強調筆墨的,其他的畫家都沒有黃賓虹那麼明確的提出筆墨問題,所以他認為徐悲鴻和蔣兆和是一個系統,屬於人物畫的創新系統;林風眠和吳冠中也是一個系統,是中西融合的系統。還有吳昌碩和齊白石是一個系統,是花木大寫意的系統。然後黃賓虹的筆墨那麼好,應該是也有他的一個系統,就是山水畫的筆墨系統,這個系統他就叫做「黃崔系統」了。

雅昌藝術網:那麼,您的這些藝術風格和語言的變化,同時也都體現在華山系列的創作中了?

崔振寬:是的,是一致的。包括《蒼山無言》個展之後也在漸變。一是進一步在追求藝術語言的錘鍊,就是劉驍純說的「一以貫之」,他指的是堅持筆墨的現代的探索,但是「又不斷出新。」這兩年我主要是在尋求更現代一點的畫風,一是加強抽象性,一是加強表現性,讓筆墨更現代。

雅昌藝術網:您現在畫的華山跟之前最大不一樣在哪裡?

崔振寬:主要還是在筆墨上。從審美趣味上來說可能早期畫的比較秀麗一點,現在畫的力度感更強一點,筆墨的自主意識更強一些,這不是華山本身的問題,是我藝術風格演變的問題。

雅昌藝術網:您一共畫過多少華山作品?

崔振寬:這個還真沒有統計過。

雅昌藝術網:謝謝崔老師,祝您創作順利。

「雅昌」從華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寬先生現代性筆墨之變

崔振寬先生在華山

結束語:據悉,華山景區管理部門即將為藝術大家石魯、何海霞、崔振寬等先生們出華山系列作品集,崔先生再次來到了華山。在先生多年的現代性筆墨探索中,其作品越發爐火純青。期待畫集的出版,也讓我們再次完整欣賞到先生山水作品的演變面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無暇也要讀書
賓翁山水寫生畫稿

TAG:聞是書畫 |